翟天津
供应链金融 中小企业 融资 问题 对策
引言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提高就业率、推动经济增长、实现技术创新等。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群体庞大,在加上信用体制不够完善,导致中小企业发展中所获得的金融支持极其有限,大约仅占金融资源的1/5,虽然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了扶持政策,但依然无法摆脱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情况。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思路。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成因
(1)逆向选择
相比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银行信贷决策主要是取决于企业财政情况以及企業经营能力。大型企业往往具有非常完整的财务系统和经营手段,并且成长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拥有足够的抵押资产,因此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但是中小企业信息记录不完善、缺乏足够固定资产,银行给中小企业放贷往往只能依靠经营能力。为了能够获取贷款,中小企业需提供有利贷款的资料,可能会隐藏一些不利的信息,导致银行无法正确判断中小企业经营情况,从而增加了银行的潜在风险,最终出现贷款困难问题。
(2)道德风险问题
即使是少部分中小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但是贷款利率相比大型企业更高,从而提高了企业成本,减少了投资效益,因此中小企业通常都会对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感兴趣。再加上我国经济体制不完善,很多投机和不法行为无法控制,这就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存在无限接近零的非货币成本(声誉)。同时,受到有限责任制度的影响,货币成本往往是固定的,严重缺乏灵活性,进一步推动了中小企业投机行为。因此,中小企业道德风险行为,要么出现较高货币成本,也就是融资贵;要么银行不放贷,也就是融资难。
(3)交易成本高
经济组织核心问题就是减少成本。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往往融资数额不大,银行发放贷款成本几乎相同,但是不同数额贷款所产生的效益不同,大额贷款利益是小额贷款的很多倍。所以,在相同贷款额度前提下,每笔贷款交易成本存在着很大差异,即中小企业贷款交易成本要远高于大型企业。这就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导致银行不愿意贷、企业不愿意借的情况。
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1)完善金融环境,设置“物流银行”
为了能够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管理等势在必行。可以结合国际经验,将动产递延概念融入到法律信贷领域中,这也是缓解融资难的重要渠道。虽然我国全面开展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安排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但是该项业务发展较为缓慢,再加上难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积极性依然不高。因此,通过构建政策性的“物流银行”,负责供应链融资,全面打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从而提高融资率。引导民间资本融入到“物流银行”中,加强供应链实体经济链条参与度。这样即可解决中小企业融入困境,同时也能够规范民间资本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实体化”,这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库困难最为直接的方法。
(2)构建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控制借贷风险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结构性金融创新,在运作模式上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化、流动资金封闭化、动产资金担保物等特点。这与银行发展中小企业客户战略相吻合,通过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结合供应链金融业务特点,对授信主体风险评价体系进行本质性改革,将静态评估转化为动态评估,评级方法由单一授信制度变为“主体+债项”组合形式的评级体系。其中,主体评级主要是对融资者自身特点进行评级;债项评级是对特定信用风险进行评级。该方法不仅在授信审批、贷款定价、限额管理、风险预警中发挥着作用,同时也能够为计提准备金、制定贷款政策、分配经济资本等提供基础。
(3)构建信息共享平台,避免信息孤岛
针对中小企业和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一个政府主导,银行与企业共同参与的信息共享平台。其中包含动产与应收账款担保等级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等,这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今,很多发达国家都构建了金融信息平台,并且专门开发了交易与支付平台,相关信息也能够向公众共开放。但是国内企业、物流、银行信息水平不一致,因为技术上的差异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资金流、物流、商流对接困难,从而出现信息孤岛问题。因此,政府构建统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势在必行,完成各个节点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鼓励多方共同推动,及时上传相关信息,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公共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积极作用。此外,企业需要具有供应链大局观的管理人员,并为供应链整体利益优化做出调整,这就需要企业和银行机构加强人才培养,从而加强对整个供应链的优化,推动整个资金链条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小企业现存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发挥供应链金融的积极作用,通过构建“银行物流”、完善信用体制、构建统一金融平台,加强信息对称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