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五行造物”概念体系建设探析

2018-05-14 14:22王淑庆
中国艺术时空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艺美术博物馆新时代

王淑庆

【内容提要】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决好新时代博物馆工作实践中面临的新变化和新问題,保护和运用好博物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调整博物馆关键性概念,以适应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的新需要。

在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运用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在新时代博物馆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实践活动中得到继承、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五行造物 博物馆 工艺美术

我国博物馆行业在充满活力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建设的新时代新环境下,为解决好新时代博物馆建设中面临的新变化和新问题,适应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需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全面的博物馆发展新体系,调整和建设好博物馆关键性概念,保护和运用好博物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勇于创造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博物馆实践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6去年春天,在中国科技部、中央宣传部联合组织倡导下,修订并向全国印发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基准》提出了公民应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并且指出它们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公民应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五行文化”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论和方法论,具有一套全息的生命体系和逻辑符号,它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描述了五行之间相互关联并按规律演化的逻辑关系,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造物活动”是人类根据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以物质为基础,施以智慧的设计和制作技艺,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演化过程。将“五行文化”元素导入到博物馆建设中,运用“五行思维”的方式,构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的“五行造物”概念新体系,使之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工作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五行学说肇始于夏商之际,完善于春秋战国时代,它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形成、演变和发展,深嵌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及形态特征为载体,描述并演示了自然界和宇宙间各种事物与现象发展的运行态势以及演化规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五行学说具有一套全息的生命体系和逻辑符号,以及相生相克、相互依存的规律性特征,强调整体的系统论概念,是万事万物生成的本源,也是东方文化的基因,具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双重属性。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博物馆是以馆藏实物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为基础,开展教育传播、学术研究、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等业务活动,肩负着向广大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文化理念的使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和象征,同样具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双重属性。

“五行文化”与“博物馆文化”具有共同的属性特征,两者都是以物质与非物质条件为基础,演示和阐释着事物与社会演化发展的规律性过程。将五行文化元素和逻辑符号导入到博物馆建设中,建立“五行造物”概念新体系,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使用“象比归纳”之“五行分类法”对博物馆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博物馆“五行造物”分类体系。在此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对博物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信息进行研究、梳理、归纳、细化和完善,可以体现出博物馆管理新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例如:将“五行造物”概念新体系应用于我国工艺美术行业博物馆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工作中,可以发挥如下重要作用。

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承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和思想,其根本属性是文化属性。它是生活艺术化的物证,也是文化生活化的体现,是人们在某种或多种物质的基础上,施以智慧的设计和制作技艺,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工艺美术制品,具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双重属性。

“工艺美术文化”与“五行文化”同根同源,两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作息息相关、紧密相连,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五行文化和逻辑符号与中国工艺美术各个品种和类别相碰撞、相融合,可形成并可以浮现和演绎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工艺美术品类划分体系和归属的有效方法,即“五行造物”品类体系和“象比归纳”之“五行分类法”。运用“五行思维”对我国工艺美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明晰地体现出“五行造物”分类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可以在我国工艺美术行业博物馆的学术研究、藏品征集、藏品保护、展陈规划和社会教育的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五行造物”概念体系的导入,有利于工艺美术行业以及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建设

我国工艺美术品种繁多、品类庞杂,备品种、门类和条目不计其数,长期以来工艺美术品类划分界限不十分明晰、不成体系。在品类划分上有按材质划分的,有按工艺划分的,有按功能用途划分的,有按产区划分的,还有按社会阶层划分的等等,没有能够形成一套可以全面体现我国工艺美术种类的理论框架体系,制约了工艺美术行业学术研究与理论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使用“象比归纳”之“五行分类法”将我国工艺美术各个种类的主要物质元素和形态特征与“五行”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及形态特征相摹比,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可将我国工艺美术制品归纳为五大品类,即“五行造物”概念之木系列、火系列、土系列、金系列和水系列品类。

“五行”中的“木”,可与以“竹木”为主要物质元素构成的器物相对应,形成“木作”系列品类的工艺美术品。如:木器、竹器、藤草柳棕麻编结品、漆器、家具等竹木类制品。

“五行”中的“火”,可與以“火烧”为主要成型条件和形态特征的制品相对应,形成“火工”系列品类的工艺美术品。如:陶器、瓷器、炻器、珐琅及玻璃器等经化学变化的硅酸盐类制品。

“五行”中的“土”,可与以“岩土”为主要物质元素构成和形态特征的制品相对应,形成“土作”系列品类的工艺美术品。如:玉雕、石雕、泥塑、碑刻、石砚、玛瑙、水晶等岩土类制品。

“五行”中的“金”,可与以“金属”为主要物质元素构成的制品相对应,形成“金工”系列品类的工艺美术品。如:青铜器、铁器、金器、银器、斑铜、锡器、花丝镶嵌等金属类制品。

“五行”中的“水”,可与以“水”为主要生成条件和形态特征的制品相对应,形成“水生”系列品类的工艺美术品。如:织染绣品、服装、唐卡、绘画、剪纸、风筝、皮影、象牙、甲骨、角质、贝壳、珊瑚等织品类、绘画类、纸类及动植物有机类制品。

另外,还有由多种物质元素和制作工艺构成的工艺美术制品,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界共存现象。例如:珐琅器(景泰蓝)是由金属铜银、矿物釉料等物质元素组成,由掐、焊、烧等工艺制作完成,同时具有金、土和火的物质元素和形态特征。在按五行归属分类时,不必拘泥纠结,可根据其主要构成的物质元素与形态特征所占比重的大小灵活运用和划分。

在此框架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工艺美术各个种类的材质工艺特征和产地产区分布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归纳和完善,最终可以形成一套全息的中国工艺美术“五行造物”品类划分新体系。

二、“五行造物”概念体系的导入,有利于工艺美术行业博物馆藏品征集体系的建设

藏品是博物馆开展教育、研究、展陈等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藏品的数量、质量和理论体系建设,是影响博物馆业务水平的重要因素。我国工艺美术品种繁多、品类庞杂,在品类划分上比较散乱,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分类体系做支撑,将会影响到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的系统性、目的性和完整性。

依据当代工艺美术行业博物馆的教育、研究和欣赏等功能需求,以“五行造物”概念体系为基础,通过对馆藏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进行梳理评估,针对教育、研究和展陈工作需要进行统计,系统分析馆藏品那些强、那些弱,那些多、那些少,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进行有目标、有规划、有针对性的征集和收藏,完善藏品档案和编制征集大纲,建立科学系统的藏品征集体系。

三、“五行造物”概念体系的导入,有利于工艺美术行业博物馆藏品保护体系的建设

博物馆藏品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保持藏品的原状,只有保护好藏品的原状,才能够有效地保持好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保证博物馆社会教育、学术研究、展览展示等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有效保障国家财产的健康与安全。

我国工艺美术行业博物馆的藏品因其构成材质各不相同,其保存环境和保存条件有着不同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要求。按照“五行造物”概念体系对博物馆藏品进行科学分类,可将藏品保管区域划分为五大品类区域进行分类保护和分区管理。通过使用空气调节系统、温湿度调控设备以及调湿材料等科技控制手段,使藏品库区以及储藏柜、箱、匣、盒的环境达到保护要求,有效保障藏品的质量和寿命,有利于藏品保护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管理,对保持好藏品的原状具有重要意义。

四、“五行造物”概念体系的导入,有利于工艺美术行业博物馆展览陈列规划体系的建设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主要的业务活动之一,也是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五行造物”概念和“五行思维”方式的导入,可以为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总体规划设计、展陈大纲编制以及展陈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形象设计提供有效支持。可以使博物馆展览展示效果达到主题明确、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内涵丰富、融洽和谐的目标,展陈体系建设可以做到具有逻辑性、规律性和完整性。

针对工艺美术行业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总体规划设计需要,采用“五行思维”的方式,将博物馆展陈整体布局规划设计为五大系列展示区域,即“五行造物”体系之木系列展区、火系列展区、土系列展区、金系列展区和水系列展区;展陈区域色彩标识以“五色”(青、赤、黄、白、黑)作为各区域的视觉识别与色彩装饰符号;展陈区域位置分布可以与五大展区相对应,规划为五个方位,即“五方”(东、南、中、西、北)位置符号。

五、“五行造物”概念体系的导入,有利于工艺美术行业博物馆社会教育体系的建设

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社会教育,它的征集、保护、研究与展陈等业务活动都在围绕着社会教育工作展开。新时代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核心应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新目标和新使命,树立正确的社会教育新理念。

为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与社会教育相协调,导入符合新时代新要求和大众口味的教育形式以及“五行造物”概念新体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阐释,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五行造物”概念和思维方式的导入,有利于人们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与物质形态“创造转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传播“五行相生、和谐共存”、“五色合一、合作共赢”等符合新时代精神的社会教育理念,启发和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工艺美术审美水平,引领和教育人民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博物馆“五行造物”概念新体系的建设,契合了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工作方针,体现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滋养和永恒生命力。在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智慧和人文精神,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运用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新时代我国博物馆行业工作实践中所面临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博物馆学界仍未就藏品的分类、编目和定名形成统一的分类方法和原则,还需要博物馆学界就此展开深入研究,最终建立规范化的分类、编目方法和定名原则。”运用五行思维的方式创建博物馆“五行造物”概念分类框架体系,健全和完善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选、分类、登录、编目、建档、定名、保护、修复、科研等工作,有利于建立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博物馆管理体系。五行造物分类体系的建立以及学术研究的转化与应用,有利于博物馆开展学术研究、典藏管理、展览展示、馆际交流、非遗保护以及智库建设等工作的进行,可以在当代博物馆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从近年来,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宣传部、中国科技部等部门连续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等文件,要求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国家相关文化繁荣发展的文件颁布,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兴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调整博物馆关键性概念,将中华文化宝库中优秀的“五行文化”元素和逻辑符号导入到博物馆体系建设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工艺美术博物馆新时代
博物馆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解析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