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特征与建设原则探析

2018-05-14 12:45肖迪
新丝路(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摘 要:文章分析了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的概念内涵、本质特征及建设原则,形成较全面的理论体系,为新时期高职院校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推进文化育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指导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文化特征;建设原则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出体现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的文化集合体,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建设指标,是高职院校竞争发展的软实力。高职院校要建设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体现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实现文化育人功能,助力学校跨越式内涵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校园文化相关理论内涵,为探索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提供依据。

一、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的概念

高职院校作为相对独立的育人场所,有着自身强大的文化场域,是各种文化沉淀、交融、凝聚及再生的集合地。从校园文化产生根源看,它是经过广大师生持之以恒的努力,共同培育、提炼、积淀和打造而成的精神文化成果与物质文化成果的总和,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高职育人理念为指导、高职师生为主体、校园环境和文化活动为载体,由师生共同构建起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它既是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外在环境,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满足广大师生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持续增长的需求,提高办学水平、育人质量和学校社会认可度,以及凝聚师生智慧和力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

1.职业性特征

从高职育人目标来看,学校除了授与学生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外,还要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职业素质能力,以缩短社会化进程时间,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快速适应岗位,实现与社会就业无缝接轨。因此,现在高职院校在编写人才培养方案时,提出要围绕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来科学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在这种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凸显“职业性”:一是在文化行为引导上,强调职业礼仪、职业纪律和职业操实的养成;二是在文化氛围营造上,强调学习职业技能、掌握工作流程、体现职场情景、培养职业情感等过程,按职业岗位需要来培养人才;三是在文化土壤培育上,突出校园精神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更多强调职业理想、职业修养、职业精神的培育,实现高职人才德才兼備培养的目的。可以说,高职院校有意识将职业元素有机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这种校企文化相融的氛围中熏陶,逐渐领悟职业的真谛,引导学生从意识到行动进入准职业人的角色。

2.行业性特征

从高职服务社会看,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要将行业人才准入标准或企业人才需求规格有机植入育人过程中,以实现学生毕业时“零距离”上岗目标。当前,国家推行产教融合、深度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 文化有机融合、兼容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带来新的环境与资源。一些高职院校明确要求专业建设必须大力推进产教融合,要求每个专业至少与一个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引进企业或行业的人才标准,校企共同论证设置专业、开发课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师资队伍和建设实训体系等,合作领域的广度与深度前所未有。在这种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下,与专业相对应的企业文化直接渗透到育人过程中,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构建起校企相融且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高职校园文化,凸显鲜明的行业性特征。

3.地域性特征

从高职文化传承看,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性文化,在发展中必然会受到其所在区域地方文化的影响,甚至打上优秀地方文化的烙印,呈现鲜明的区域民族风采。一般来说,学生对自身生活区域内的优秀地方文化比较熟悉,甚至有些风俗文化起源地还在自己的家乡。他们对这些地方文化怀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高校院校利用这些优秀地方文化来打造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文化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心,且加深对区域人情风俗的了解。同时,传承、发展区域优秀地方文化是高职院校实现文化传统承功能的应有内容。一些高职院校有意识将优秀地方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借助优秀地方文化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影响力,打造出区域特征鲜明、深受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甚至成为校园文化的品牌,取得良好的文化育人效果和社会声誉效应。如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组建民族技艺表演队等,利用优秀地方文化来打造富含民族元素的特色文化育人平台。

4.实践性特征

从高职文化培育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服务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目标,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专业特长,不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在校园内,学校组织举办文化大讲堂、科技文化活动周、创新创业竞赛、经典文化朗读等活动,构建起丰富多彩的文化育人平台,以引领学生思想,磨练学生才干,让学生在文化实践活动中获得成长的养份。同时,学校在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沉淀出师生情感认可、价值认同的校园文化。这样的校园文化根植文化实践中,在实践活动中孕育、提炼而成。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实践性特征显而易见;在校园外,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专业技能实训、到企业进行职场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蕴含高职专业社会化育人特色、兼容开放的文化品牌。

三、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从理论与实践关系看,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形势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成了新的实践领域,有些高职校校还将它定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它与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差异,出现以前没有遇到的新情况,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手段等都有新变化,比如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行业(企业)文化渗透等。我们不但要接受校园文化建设出现的新变化,而且要深入研究这些变化,以一种思变、优化的态度投身新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找出变化的原因与应对措施,以适应内涵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不能唯实践论,面对新的变化和实践的困惑,要善于思考总结,积极进行高职校园文化的理论探索,透过对现象的认识提升到理论归纳的高度,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可行性依据,用切实可行的理论不断引导高职校园文化适应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需要,走上创新、持续发展之路。

2.传承与发展相统一

从传承与发展关系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继承”,着力“创新”,达到“发展”的目标。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发展历史较短,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传承性,文化时代感有余而厚重感不足。可以说,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根植校园内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在建设中既要以浓厚的文化底蘊作支撑,又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在继承传统、巩固成果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越超,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创造出更多校园文化精品工程,做到传承历史文化积淀与时代元素融合的有机统一,不断开拓内容,创新形式,赋予校园文化时代气息。

3.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从共性与个性关系看,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类型之一,其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肯定与本科院校有相同之处。以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有的还是直接从本科院校拷贝过来,稍作变通就在实践中应用了。但是,高职院校具有自己的本质和特点,如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等诸多不同,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本质。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技能应用性、操作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技能本领导、职业能力和行业素质的特点非常明显。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借鉴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体现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但也要从高职办学特点与育人实际出发,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突出高职校园文化企业性、实践性的特征,彰显高职校园文化极具个性的魅力。只有在认清共性、深入研究个性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才能创新自成一家。

4.个体与整体相统一

从个体与整体关系看,高职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整体,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且共同发挥作用。因此,首先要从学校层面,要整体设计好全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全盘规划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中长期目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其次,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各个二级机构的积极参与,离不开齐抓共管的整体工作局面。学校要鼓励、支持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大力开展院本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文化品牌;再者以二级学院为整体单位,积极推动各班级、各专业个体文化的建设,形成各自的文化传统与文化品牌。学校、学院、专业或班级,甚至各个学生社区,共同构建多维立体的文化休系,以面促点,以点带面,推动个体文化与整体文化有机统一,形成校园文化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总之,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提炼出富有校本个性特点、极具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体系,整体提升校园文化水平,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特质。

参考文献:

[1]王佳丽.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及思路探讨[J].求知导刊,2016(1)

[2]季红.高职院校职教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4)

[3]杨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12)

作者简介:

肖迪(1974--)女,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教务中心主任,本科;研究方向:高职校园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