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村官腐败现象防治的对策思考

2018-05-14 12:45陈湘洲
新丝路(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党性教育反腐倡廉乡村振兴

摘 要:村官腐败,“职位低”危害大。乡村振兴,“拍蝇”行动必不可少。防治村官腐败,需多方问诊、综合施策,才能铲除“污染源”,要筑牢思想之堤、扎牢制度之笼、织密监督之網、高悬惩戒之剑,才能为乡村振兴系好廉洁“安全带”。

关键词:乡村振兴;反腐倡廉;村官腐败;党性教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村官腐败,“职位低”危害大,已经成为农民群众最为痛恨的腐败现象。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处在最基层的村(居)一级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充分说明了基层反腐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防治村官腐败,打通涉农项目资金监管“最后一公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才能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一、抓好党性教育,筑牢思想之堤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实践证明,干部腐化堕落、违纪违法,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抓好党性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之堤是防止村官腐败的前提和基础。

1.强化教育培训,树牢廉政意识

加大对村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既要突出全面性又要兼顾特殊性;既要着眼整个村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又要重点抓好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科学文化素质、为民服务本领和党纪法规意识、廉政意识的普及与强化。进一步发挥党校行政学校、乡村夜校、乡镇专题教育、组织生活会议的作用,突出对村官的政治理论和党性教育,强化村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为契机,分期分批组织村官学习有关的党纪条例、法律、法规以及农村工作的政策规定等相关知识,让村干部清楚明白党纪法规“红线” “高压线”,在用权、用钱过程中自觉对照党纪法规,做到以学知纪、以学执纪。

2.抓好活动建设,遏制腐败苗头

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村官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在经常性反腐倡廉教育的基础上,基层党委要有计划地组织村干部观看廉政电影、电视、电教片,使村官潜移默化地受到深刻教育和启迪。要适时开展警示教育,组织村官到看守所或监狱现场观看贪腐嫌疑人或服刑人员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现身说法,提醒村官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宣传教育,向群众讲清党的方针政策,讲清村官腐败的严重危害,树立防治腐败人人有责的思想,让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与防治村官腐败的行动中去。

3.打造特色文化,升华思想境界

重视农村特色文化建设,做到以文化人。要在广大农村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借助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大力弘扬廉政文化、培育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廉政文化进乡村活动。要利用报刊、网络、手机短信、宣传橱窗、宣传栏等平台和载体,大力营造村官崇尚廉洁从政、抵制腐败的良好舆论环境,让广大农村村官感受到廉政文化的氛围,自觉接受廉政教育,使村官自觉做到勤政廉政。

二、加强制度建设,扎牢制度之笼

创新健全制度,构建防治村官腐败的政策体系,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保证。

1.落实村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认真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村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开展向乡镇纪委述廉工作。在村干部向乡镇党委述职的过程中,增加向纪委述廉工作内容。通过支村两委负责人向所在乡镇纪委、村民监督委员会进行述廉并开展村官评议工作,不断增强村官的压力感,增强村官的党风廉政意识。

2.推行村级财务非现金结算的制度

推行村级财务非现金结算的范围是三个全覆盖,一是对象全覆盖;二是项目全覆盖,包括干部报酬发放、办公经费报支、工程项目付款、农户各项补贴补偿款发放及用工补贴、村级公务支出等;三是资金全覆盖,不论金额多少,均采取转账等非现金结算方式。采取开设“村务卡”账户、备用金、“一折通”等手段,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强化对村级资金管理和使用监督,实现村级财务管理全程留痕可追溯。

3.健全落实农村民主制度

在村级事务的重要事项、重点项目、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三重一大”)等方面,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充分的科学论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村民理财小组或村级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有的还要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努力实现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三、推行阳光工程,织密监督之网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推进阳光工程,规范村官权力运行,织密监督之网,是防治村官腐败的关键。

1.增强上级方针政策透明度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央对“三农”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中央的惠农政策,虽然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会进行公开和解读,但对农民群众来说,只是一些零碎的概念。县一级职能部门或乡镇有必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政策的核心内容,上级对本村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效益分成等情况进行梳理、整合,并通过小册子、电视、智能手机、互联网等媒体向农民群众告知,使群众知晓,才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2.实行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

对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村里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农民群众公开,对突发的重大事项要做到随时向农民群众公开。公开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要确保真实、便民、可核查。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中之重。要着重抓好村级财务计划和执行情况,各项财产、债务、收益分配情况,代收代缴费用情况,以及村民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的公开,实现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

3.实施任期和离任审计工作

参照机关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办法,出台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实施办法。在每次村支两委换届前,由有关职能部门对各村的财务进行专业审计,对于发现的村官腐败现象,纪检、组织、司法等部门绝不能姑息迁就。该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纪检机关应查处,该追究刑事责任的,相关部门应及时介入。

4.构建更加便民的信息平台

要根据现代媒体的特点,制作或打造相应的便民信息平台,更加方便群众监督。如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制作相关具有保密性能举报、投诉网页或县长信箱等;利用电视公开举报电话、领导电话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电话;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收集证据等渠道,出台保证举报人人身安全的保障制度措施等。

四、加大查辦力度,高悬惩戒之剑

防治村官腐败,既要治本也要治标。加大查办村官腐败案件的力度,高悬惩戒之剑,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形成打击村官腐败的压倒性态势,是防治村官腐败的重要手段。

1.深入开展农村“微腐败”专项整治

盯紧落实惠农政策资金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深入开展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整治工作,坚决查处挪用、克扣农民粮食直补资金、农机器具补助资金、燃油补助资金、村级补助资金;查处套取、冒领低保款、救济款、优抚款、退耕还林款,查处低保、危房改造等优亲厚友现象;坚决查处贪污、挪用、截留村集体资金、民生项目建设资金,强揽项目工程等现象;坚决查处在村级财务管理、宅基地审批、工业项目招商等过程中以权谋私,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行为。

2.加大信访处置和案件查办力度

要注重信访排查,对信访案件线索集中进行研究,对排查出的信访问题按照一般信访问题和重要信访问题查处要求及时作出处理。对群众信访反映较强烈,但查办案件力度不大的乡镇纪委,县纪律和乡镇党委要有积极的回应,必要时由县纪律派遣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进注农村专项查处,对发现问题的及时处理,并扣减乡镇工作考核分。

3.努力提高办案水平和办案能力

要加强乡镇纪律办案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办案人员案件发现、依照程序依法办案、案件突破、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案件审核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要注重研究不同时期村官腐败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利用信访举报,网上举报,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等途径,规避“人情案”、“关系案”,努力改进办案方法,逐步完善办案手段,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做到对信访举报案件做到一一有核实,问题有落实,人人有交代,件件办成铁案。

参考文献: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806/c40531-30210403.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2018年1月2日

作者简介:

陈湘洲(1979--)男,湖南衡南人,中共郴州市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党性教育反腐倡廉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