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应健 杜美静
摘 要: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借鉴国内外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虽然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却凭借其独特的渗透式教育方式,使得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启示
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没有明确的概念,但其独特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在美国的价值观树立、公民的道德教育等成效显著,因此在充分考虑教育的方式、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道路。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除学校教育外,还整合了全部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其工作方式多样。
1.爱国主义导向与宗教维系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宗教、政党、种族等问题突出,但是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弱化了这些矛盾。美国政党通过爱国主义、宗教、社会公德教育等,寻找到这些冲突矛盾的利益平衡点,从而使社会平稳发展。通过深层次、多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比较直观明显的就是在美国的一些节假日,街道马路边及路边的商铺四处可见的美国国旗;博物馆、纪念馆对市民免费开放,缅怀历史已铭记历史,从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美国的宗教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国社会中,宗教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只有敬畏上帝才能勇敢、诚实的做人,而不敬畏上帝的人最终会受到惩罚,是无尽的罪过。从宗教活动不难看出,美国人精神力量很大部分来源于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几乎贯穿了美国人的一生,从出生时牧师的洗礼祝福到死亡时的祷告,人们在宗教信仰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找到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共鸣,它是人们之间维系情感,构建社会稳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
2.社会舆论与社会道德规范
美国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候很注重对社会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发挥公共媒体、社会道德规范的引导示范作用,力图在全社会营造出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大众传媒、新闻报刊、社会娱乐等,都是宣扬其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渠道方式,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向社会宣传其道德、社会规范,以达到教育社会的目的。在全社会的教育环境中,社会道德规范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享受个人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基础上,还要遵循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尊重自由的同时也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及社区义务等,社会舆论监督和道德规范约束,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编织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这张大网。
3.个人英雄主义与法律维护相统一
从美国大量的影视作品中不难发现美国是一个崇尚英雄主义的国家,美国历史短暂,但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我们能够发现在美国一些对国家或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国家会在整个社会层面宣扬其价值,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对英雄的崇拜,但是大量的社会调查显示,这种宣扬在更大程度上起到了一种激励的、榜样示范的作用。在美国我们还可以看到各式各样以人名命名的街道、纪念馆、博物馆、城市等,组织学生对这些纪念馆、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从而激励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虽然美国是一个崇尚民主、推崇自由的国家,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无视法律的约束,相反它是一个法律相当严苛的国家,它所倡导的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一旦越过了法律这条红线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法律的规范,它清晰的表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此美国的社会自由与法律是有着严格的界限,通过个人英雄主义和法律的维护共同构成了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方面。
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在美国,除了学校开展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注重整合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学校主要就是开设一部分公民课、历史课等通识课程,而且也特别注重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教师师德的建设等,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社会 方面,积极发挥纪念馆、博物馆等地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通过参观学习起到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的作用,使广大青少年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优越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一方面不同的州政府之间的政策也会有所不同,它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达到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宗教、大众传媒等通过各自的职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典型的就是宗教信仰,从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都伴有宗教的影子,通过这种信仰人们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同时大众传媒通过大量带有美式价值观的影视作品、新闻消息对全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教育。
2.教育内容的实践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的最终是要回到实践中去,人们通过所学所思所想,最后结合实践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这一方面来说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有很强的实践性。首先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而且结合当下时政热点或全球热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人翁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日常的社区活动之中,通过社区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服务社区的热情,更多的投入到社区中去。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带有实践性的教育内容,让學生更多的参与到社会中去,使其知识技能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及团体合作的精神。
3.教育资源的广泛性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广泛借助社会各种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创造了有利的环境。第一,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利用新闻、报纸、影视宣传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尤其是一些好莱坞的电影,充斥着个人英雄主义,归根结底它都是为维护这个社会稳定而服务的。第二,美国建有大量的纪念馆、博物馆,且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每到国庆日或是一些特殊的日子,人们就会去这些地方缅怀先烈,参观学习感受那些不平凡的人的优秀事迹。第三,社会教育中的宗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在特定的场合背景下,对社会的凝聚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启示
1.充分整合教育资源、转变教学模式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注重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教育系统和全社会的教育环境,这对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有重要借鉴意义。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例如可以发挥社会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让道德人物现身说法,社会新闻媒体大力推广,将这些社会资源利用起来,引领学生在充分认知自我的基础上,加大对这些优秀人物事迹的学习。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人物事迹,引领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一名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的学习者。老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而不只是理论知识的搬运者,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这些人和事,以身边的真实事件为案例,以完成理论的教学,而不是用空洞的理论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教育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国外著名的牛津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很好的例子。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它学科中的科学渗透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的开展,教育形式单一,教育的广度跟深度不够,几乎没有实现对其它学科的科学渗透,没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学习、辐射,因此加强对其它学科的合理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不同的专业课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也需要加强老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修养,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培训,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观念,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不分专业不分学科,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都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种全方位的、不同领域的渗透式教学,让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所占比重
就当前我国高校的整体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教学所占比重非常小,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不足,缺乏必要的时间体验,无法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理论。因此,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应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在认真评估实践教学带来的效果后,应该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第一,在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后,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实践,例如可以选择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或革命旧址接受思想的洗礼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安排。第二,可以借鉴一些西方国家的课堂讨论模式,针对一些当下的热点问题,可以做一些讨论交流学习,同时应该积极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大学生理想信念。第三,关心时事政治,通过对时代特征脉络的把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升华,通过对一些理论、政策的报告学习,切实领悟思想政治教学的意义,增强自身修养。
4.不断革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我们正处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引导,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的学习。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充分考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处理好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我们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也应与时俱进,高举时代旗帜,切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尽量“落小、落细、落实”,堅持思想教育的方向性,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在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九大开幕报告
[2]崔学锋.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借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
[3]张益群.对美国道德教育的分析和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7(01)
[4]蓝楠、陈艳、彭妮妮.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借鉴[J].全球视野,2016(06)
[5]许桂清.浅析美国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根源[J].国外教育研究,2003(02)
作者简介:
白应健,陕西志丹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
杜美静,山东栖霞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