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与文化自信

2018-05-14 12:45石春桂
新丝路(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软实力语文教育文化自信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理当担负起将其发扬光大的重任,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之一,也是“四个自信”的基础。那么,何为文化自信,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即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通过语文教育树立文化自信,是当下非常直接有效的路径,语文教育作为树立文化自信的最基础的一环,既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语文教育;文化自信;软实力

中国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长的国家,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有着极其深厚的底蕴和无穷的魅力,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深感自豪。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软实力就是生产力,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若要树立文化自信,首先我们要学习、了解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而其主渠道就是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因此,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具有特别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语文教育是树立文化自信的主渠道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必须形成合力,正因如此,我们强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就是说,通过教育树立文化自信,学校责无旁贷。其中,通过教书育人是育人的最主要途径,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语文教育在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通过语文教育加强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将文化知识的熏陶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助力学生学習、欣赏、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确是一个直接有效的树立文化自信的路径。

之所以说语文教育是树立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人口众多,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十分重视学校教育;二是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小学语文的启蒙教育对人的影响自然是异常深刻的,这也是人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纵然树立文化自信的力量来自不同方面,均没有像语文教育这般有分量。所以说,语文教育是树立文化自信的主渠道,是走向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二、目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文化知识在更新,语文教育也需要紧紧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然而,与沸腾的时代相比,语文教育存在许多不相适应、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应试教育极大限制了语文教育的视野。多年来,针对应试教育,我们一直强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事实上,用产生问题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结果使问题越来越多。我们提倡素质教育,自身自然与身外自然和谐互构,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却很难达到。一方面,个别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考试内容,忽略不考内容;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于考试不考的内容直接就不学了,只学与考试相关的内容。究其根源,需要从选拔考试制度本身出发,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和优化选拔考试制度。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文化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拒绝功利主义,要以身作则,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意识。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恐慌也大大弱化了语文教育的效果。作为语文教育的践行者,语文教师理当扪心自问:自己的文化知识与时俱进了吗?语文教育作为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性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道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如何使少年“强”起来、“智”起来呢?作为语文教师,应以身作则。俗话说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们文化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继而树立文化自信。

三、通过语文教育树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虽然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但是就目前来看,我们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自然是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943年延安整风期间,中共中央在关于共产国际解散的文件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3]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树立文化自信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语文教育树立文化自信,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既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又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呢?我认为,当务之急应做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即从文化知识输出者来看。老师应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课下需与学生多进行知识交流互动。通过讲座或者组织各种形式比赛,如书法、古诗词朗诵等,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即从知识接收者来看。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悟性和积极性不尽相同,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举行读书交流会或组织学生们观赏写作具有红色文化基因的文章及电影《琅琊山五壮士》观后感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丰富和发展语文教育以树立文化自信,主要目的在于让语文教师更多地充当学生们的文化知识引路人,一改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助力学生洞开那扇玄之又玄的文化之门。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四、结论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但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真正为我们所用。通过语文教育来树立文化自信,正是人文化成的当务之急。

语文教育是培养和谐人格的教育[4],因此是树立文化自信的主渠道,亦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性环节,只要我们把语文教育的工作做好了,把正确的思想基础打牢了,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就能逐步树立文化自信。这不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对于个人而言,文化自信意味着人们精神状态的饱满,人不仅需要吃五谷杂粮,亦需要吃精神食粮。对于国家而言,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了自信,说明这个国家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这个国家是充满力量的,其前途亦是无限光明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和引领[5]。把握通过语文教育树立文化自信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是文化强国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长明.教育也是生产力[J].教育研究,1992(1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201

[4]刘长明.教育的和谐使命与和谐教育思想的重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3)

[5]张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N].学习时报,2016-07-25

作者简介:

石春桂(1967--)女,山东青州人,东营市海河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软实力语文教育文化自信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