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是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科学理论,开拓了社会主义治理思想的新境界,将有效指导基层实践和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打开新的视角。
关键词:社会治理;新思想;新实践;新趋势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思想的创新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创新从目标、任务到结果都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民为中心这条主线。社会治理的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治理的任务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治理的成果则是由人民群众共享。
2.坚持法德共治的社会治理方式
法治和德治并举,是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思想的突出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1]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重视以制度保障社会治理创新
制度创新是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新思想的又一显著特征,具体包括:一是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创新。二是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三是社会治理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社会预防和化解矛盾机制、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实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社会化。
4.突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一方面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要关心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和留守儿童,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要开展农村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及时了解农民诉求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5.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
全面加强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一是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二是以党风政风好转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三是提升党领导社会治理的能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在社会治理中具有天然优势,是党在社会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实现的根本保障。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实践的创新
1.以公众有序参与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
社会治理社会化意味着社会治理工作并非哪个人、哪个部门的专属职责,而是整个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十八大以来各地在实现多元治理、共建共享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山东省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成立了一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蓝臂章金水大妈”群防群治队伍。将社会资源融合应用到社会治安领域,更多依靠群众的力量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
2.以科技创新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成为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的时代要求与关键方法。近年来,各地构建了智能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把一些窗口服务移到网上、连到掌上,努力让群众不跑腿成为常态。如:苏州市自2014年初运行的“城市e管家”公众交互系统,充分整合了各类民生服务平台,及时有效处置市民通过手机APP软件反馈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
3.以制度手段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法治是治国之重器,是国家制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社会治理中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大量社会治理难题得以妥善解决。一是全民守法意识提高。如:浙江省嘉兴海盐县建立起一支由法官、检察官、律师等276人组成的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5年来,各地完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基础性信息管理制度,健全实名登记制度,逐步形成了激励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信用体系。三是健全社会规则。5年来,各地引导城乡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制定完善各类社会规则,构建起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治理规则体系。
4.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专业化
实现社会治理专业化核心在人,关键在于制度建设。一是通过社会治理队伍专业化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5年来,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各地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领域人才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准。二是通过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如:河南省在社会治理绩效评估指标设计中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通过引入公民评价,把民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治理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增强其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
三、我国社会治理发展的新趋势展望
1.中国特色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2]总书记的论断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突出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应当重点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关系。社会治理要坚持“全国一盘棋”,要以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二是秩序与活力的关系。社会治理既要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又要充分调动社会主体的积极性。三是封闭与开放的关系。社会治理既要注重发挥国内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也要在全球化中协同联动推进社会治理。
2.基层治理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3]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要以社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根据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引导组建专业自治委员会,提升居民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二是进一步改进政府提供社会治理方式。党委和政府要带头依法办事,要提升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化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居民自治。为群众自治积极打造平台,充实基层治理的社会力量。推动服务下沉,让社区居委会沉下心来抓治理、抓服务。
3.传统文化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
我国传统文化富含的优秀因素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资源:第一,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时代赋予的重大现实任务。第二,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第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也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也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4.技术驱动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强大动力
从大数据、云计算到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正在迅速成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推动力:一是“互联网+社会治理”将推动社会治理民主化。“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模式能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度,可以实现政府与人民的有效沟通与互动。二是大数据将促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大数据有效促进了信息共通、共享,将有效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刷脸门禁等智能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我们要抓住人工智能到来的机会,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融合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6年12月10日,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0/content_5146257.htm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人民日报,2017年9月20日,第一版
[3]习近平: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人民网,2016年03月05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305/c1024-28174494.html
作者简介:
孟鲁平,女,山东菏泽人,山东省东营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