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05-14 12:45郭幼梅
新丝路(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语文教学策略

郭幼梅

摘 要: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德育渗透教育,使学生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一、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因分析

1.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

《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學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塑造美好的心灵。

2.习近平总书记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经济建设的重要人才,建设美好的生活,要靠人们去努力奋斗。作为语文老师,在新时代,要对学生加强德育渗透的教育工作,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培育美好的心灵,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一代新人。

3.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向发展,互联网、手机已走进千家万户

一方面,学生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媒体的帮助,获得海量的信息,什么流行歌曲、电影、肥皂剧和网络游戏等比比皆是,但那些信息良莠不齐,有些可能存在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有些学生是来自问题家庭的孩子,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孤独、不信任人等。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叛逆的时期,单纯的说教,他们觉得如同嚼蜡,教育效果事陪功半。而有着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特点的语文学科,更容易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当中,通过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在语文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更容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由此可见,新时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德育渗透教育,能够有效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创设活动的载体,适时地渗透德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在语文教材里,有不少的课文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七年级上册的《黄河颂》,一开头就这样写道:“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学生怀着一种对祖国的敬爱之情,把“民族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读重一点、读慢一点,读出气势磅礴之势。类似的爱国内容,在语文书中,比比皆是,例如古诗词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诗句,写人物的,具有爱国情的人也很多,例如《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重要语段,来感受人物的伟大的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油然而生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

2.把握课文的德育元素,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选入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文,有不少的文章都渗透着德育的要素,教师要认真地备好课,分析学生和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德育的渗透点在哪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的熏陶。比如,现在的中学生,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可能是很茫然,甚至有些同学看见父辈的工作是很不起眼的:父辈当中,有些是农民;有些是在工厂打工的普通工人;有些是做点小生意的小商人。尤其是初三的学生,他们面对中考这一人生的抉择,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思考,在探索:是读高中呢?还是读职中呢?读高中读什么样的高中呢?读职中读什么专业好呢?等等的问题困扰着他们,有些学生可能觉得读职中没有出色,将来出来社会会被人瞧不起等等的思想,那么,语文教师在教九年级的《敬业与乐业》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敬业与乐业》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个句子是:“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 让学生围绕着这个句子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难道“当木匠”和“当政治家”的“价值”是“同一”的吗?学生会很有兴趣地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的思想火花得以互相的撞击,再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辩证地理解人生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其实,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你用心去奋斗,“爱岗敬业”,一定会 “行行出状元”的。这样,在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德育的教育:勤奋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干一行爱一行”。

3.抒写真话真情,精准地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的指导,培养学生与家人的亲情,让他们懂得感恩。当今的中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家长的溺爱或者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等,有不少的学生不会做家务,比如不会煮饭,所以也很难体会到父母的育儿的酸甜苦辣,无形中,就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久而久之,就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他们也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给予的“爱”,身上就会沾上一种“小公子”“小公主”的娇气,娇生惯养,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对学生进行亲情、感恩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适时地布置作文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亲情,学会感恩。 比如,可以进行作文比赛活动:比赛的主题可以是:《做饭的滋味》。让学生回家开展写作的活动,在活动中,从定菜式、选食材、做饭菜到享用饭菜、收拾餐具、打扫卫生等环节入手,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一一记录下来,并认真整理好,最后把最精彩、最动人的一瞬间定格,写成文章,抒发浓浓的亲情,感受家的温馨并从中学会感恩。老师要非常重视活动的开展情况,要强调在活动中要说真话、诉真情,要发现人间最美之情:亲情,要懂得感恩。学生都饶有兴致地参加了活动,并认真地写了作文,在作文中,流露出一个个稚嫩的心灵的呼唤:“啊,原来做饭的滋味是那么的苦:辛苦!妈妈,您辛苦啦!您每天为我煮早餐、午餐、晚餐,一天、一月、一年,年年岁岁,不知疲倦,为我操劳了十多年了,你太辛苦了,谢谢你!我亲爱的妈妈,我爱您!” 等等一篇篇充满真情的作文就这样写出来了,学生就是通过活生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写作的活动,在老师精心设计、指导下,培养了学生的亲情,让学生在写作的活动中发现了生活中美的存在,懂得了感恩,从而自然而然的在写作指导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4.阅读经典名著,拓宽德育渗透教育渠道

学生不但要在课内获得知识,还要把目光投向课外,不断扩阔自己的视野,在阅读经典名著中,和名人、伟人“对话”;在阅读经典名著中,吸取阳光雨露,培养高尚情操。正如歌德说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语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来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比如:七年级上册是《西游记》、八年级上册是《红星照耀中国》、九年级下册是《简.爱》等,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要求学生做好圈点批注,通过阅读,了解书中的人物、故事,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还要写读后感。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在经典名著的引领下,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比如《红星照耀中国》,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的是“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红军精神等。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中,感受到的是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美好,这就是经典名著对学生德育的熏陶和润泽,读经典名著是点亮学生人生前进的一盏不灭的明灯,是精神的食粮,经典名著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大放异彩。

新时代,新德育。作为语文教师,要时刻牢记教育家赫尔巴特所提倡的“教育的起点在于个性,终点在于德性”的宗旨,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深刻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要素,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使学生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治国理念》第二卷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2017年11月第1版

[2]马维彬.科学教育研究[J].石家庄:科学教育研究编辑部.2008.3

[3]《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发行

[4]邓艳丽.《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网论文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语文教学策略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