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发明创造谈中国文化自信

2018-05-14 11:46邱甫钰
新丝路(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举制度古埃及文明

邱甫钰

纵观历史,人类文明始于古埃及,从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其后,波斯、希腊、印度文明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暗夜中的流星发出过璀璨的光芒,而只有中华文明像恒星一样从秦汉统一到工业革命延续2000多年,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中熠熠生辉延续至今。

谈中国发明创造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古代的四大发明。其实除四大发明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众多的发明创造,其中有两项发明广泛应用至今,保证了中华文明在农耕时期就文化昌盛、物质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之后被其他国家学习应用,造福于世界人民,这就是垄耕种植法和科举制度。

垄耕种植法,简单的说,就是将田地做出小沟,沟与沟之间是垄,庄稼种在垄上。西周以前,这种种植方法已形成,时称为“亩”, 春秋战国时期,垄亩法得以发展,成为畎亩法。到了汉代,又在畎亩法的基础上创造了代田法。垄耕种植法的好处,利于灌溉,抗旱防涝保墒,方便采光透风。更重要的是,每年将田地重耕,沟变成垄,垄变成沟,垄沟互换,形成实际的轮流休耕。谁发明了垄耕种植法,历史已无法考证,但中国农民带带相传,不断改进,沿用至今,并且在全世界大面积推广使用。在农业发达的美国中西部大平原上,小麦、大豆、玉米依然采用古老的垄耕种植法。

看似不起眼的垄耕种植法,为何对中国古代有重大意义?我们对比其他文明的耕种方式,就了然于心。在中华文明之前的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就有发达的农业,这两个文明都得益于有利的气候和大河的水源。古埃及主要靠天吃饭,尼罗河洪水每年泛滥一次,下游的土地十分肥沃,方便灌溉。洪水过后,古埃及人在退洪的土地上耕作,就能获得好收成。两河流域也有先天优势,和古埃及相似,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泛滥但不规律,涨势凶猛成灾。与古埃及不同,居民需要修筑堤坝沟渠来蓄水排涝,才能耕种收获。

而现代工业文明诞生地的欧洲的农业又是怎样的?欧洲农民是将种子直接均匀的撒在耕耘过的土地上,这样种植,庄稼生长所需的阳光、水、空气都得不到有效控制,成熟后的庄稼杂乱无章。更要命的是每亩产量低的可怜。战国的秦,亩产已达到200斤,而欧洲只有三分之一左右。为了让田地休整,不降低肥力,中世纪的欧洲采用二圃制或三圃制轮作,每两年或三年轮作一次,同样多的粮食产量,需要的土地要比中国多数倍。18世纪初,中国人口就达到2亿,欧洲只有1亿,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不含俄罗斯)的土地面积与中国相当,但人口却比中国低很多。欧洲直到17世纪才懂得垄耕种植法,后经欧洲传到美国。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强国,采用机械化大生产,但耕种原理仍是垄耕种植法。

垄耕种植法是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代表,科学耕种单产高,同样多的土地能养活更多的人,这在人类农业文明时占据优势,更多的人口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从事非农产业,社会财富大大增加。中国从两汉开始到清,人口,GDP一直在世界占大比例,领先于世界。应该说,垄耕种植法起到重要作用,也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对世界的贡献可以说远超四大发明,可能是名字不够响亮,感觉有点土,所以被人遗忘。

说完中国的农业科技,我再谈谈中国古代世界独有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一说到科举制度,在世人眼里是腐朽、落后的代名词,是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原因之一,在清末被废除了。但科举制度的优越性,先进性,要用历史的大视野,放在整个人类文明世界中去比较。

人类建立文明以来,社会治理结构表现形式各异。在奴隶社会的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法老或国王、祭司和贵族是社会治理阶层。古印度,统治社会的雅利安人用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阶层,至今,印度社会仍残留着种姓制。古罗马采用元老院和执政官制度管理国家。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代表教权的教皇、主教和代表世俗的国王、贵族和骑士各把持一部分统治权。我们的邻居日本,社会阶层分为士、农、工、商,统治权掌握在大将军和大名手中,天皇长期处在代表性位置。不伦以何种方式管理社会,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统治阶层依靠世袭获得权力和头衔,国家管理人才实在非常小的范围内挑选,造成管理者脱离民众,最终导致文明的停滞。普通民众只能通过军功等非常可怜的极少数途径参与到社会的管理。现代人总是抱怨社会阶层固化,年轻人看不到上进的希望,其实古代要比现代严重的多,固化的时间持续更长。

在中国隋朝以前,中国在选拔管理国家的人才制度也好不到哪去。在封建社会的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还能通过游说参与国家管理,苏秦张仪可以领衔诸侯,少数人通过军功还能谋到一官半职。秦统一后,社会阶层固化加剧,汉晋南北朝时,即便有“举孝廉”的推荐制,也不法抗衡世袭,国家管理最高职位出现“四世三公”“四世太尉”的现象,士族豪强把持朝政,造成国家割裂分据,外患不断,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结束中国南北割据的局势,建立隋朝。为了加强管理,隋文帝创新人才选拔体制,推出科举制度。通过开设明经科和进士科考试,选拔官员,强化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很多中小地主的子弟也可以进入国家管理机构。唐代以后各朝继承完善科举制度,考试级别有乡试、会试、殿试,参加科举的资格在宋朝推广到全体老百姓。

科举制度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为普通大众打开了进步之门,给人带来了希望和梦想。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细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为天子堂。都是对读书人的激励。四书五经作为科考的必读之作,将孔孟贤哲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灌输给读书人,形成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国家通过开科取士,网罗人才,政府官员均出自科举,保证中华文明即使经过改朝换代,外族入侵的情况下维持一千多年的可持续发展。

科举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朝时,通过传教士,科举制度被介绍到欧洲,19世纪英国按照科举制度的原则选取公务员且沿用至今。我们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和高考,也和科举制度有点相似。

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下来的四大文明之一,垄耕种植法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物质保障,科举制度从社会管理方面提供了政治保障。近代中国的落后,本质上是现代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的结果。这样的结果不能否定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自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创造性被再一次激发,社會发展空前繁荣,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更具科学态度、更具宽阔的眼界和胸怀,“新四大发明”、“量子力学”等众多领域都领先世界。我们应该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完成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谈文化自信要对中华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这是一种超越纯文化的角度,对当代文化自信问题置于社会的、世界的总体性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比单纯就文化谈文化自信,更会令人信服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对文化自信底气的增强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科举制度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艺术
漫说文明
Super Science走进科学
文明过春节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源于“古埃及三角形”,终于“黄金比”
对不文明说“不”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文明歌
古埃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