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佳栋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口译在跨国交流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加强。自2006年翻译专业被设置为独立的本科专业后,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专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等因素阻碍了优秀翻译人才的培养。本文对过去10年间(2008-2018)刊登在国内期刊上有关口译工作坊的文章进行了检索分析,并利用笔者所在高校上海海洋大学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契机,探究如何构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力图使之成为口译课堂之外的有效补充,为培养翻译人才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口译工作坊;翻译专业;MTI;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口译在跨国交流中所发挥出的作用不断加强。从2006年开始起,翻译专业便被设置成为一门独立的本科专业。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得到教育部的批准而开设翻译本科专业的高校已高达几百所,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于旅游、科研、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合资或独资企业、外贸、外经、以及外事等部门的高素质翻译人才。[1]口译是一门实践的学科,其人才培养机制也应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正如纽伯特(Neubert,1989)所指出的,翻译教学不应局限在象牙塔内,它应该服务于社会。然而,在数十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口译人才仍然困难重重。
1.翻译培养目标
在翻译专业开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口译员应用型特点的培养,使其成长为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双语能力,而且很好地掌握基本的口译技能,可以胜任一般的涉外旅游、外事接待、以及商务洽谈等专业的口译人才。《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所提出的要求是:MTI教育应当将实践环节重视起来,并且要着重培养翻译实践素质。因此,不管是翻译本科还是MTI,在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以及教学目标上都应将其重于培养能力以及实践的特征凸现出来。
2.翻译本科口译教学
在对国内外各类院校口译教学的分析中,我们则可将口译教学归类为4种不同的模式:
模式一:“口译专题教学模式”。它的特征在于以口译专题为中心而进行教学,例如:环保、商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此为我国境内口译教学中所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
模式二:“口译转换教学模式”。它的特征在于根据两种口译工作语言的变化规律以及比较差异而实施教学。其关键在于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句法差别进行考察,并将口译转换中所存在的困确定出来,进而实施具有目的性的教学。
模式三:“口译技能教学模式”。它的特征在于分解口译过程以及口译技能,从而进行教学,例如:口译表达、口译笔记、短期记忆、以及听辨理解等。
二、本科院校口译工作坊构建的必要性
1.口译工作坊的概念
对工作坊而言,其是由多人共同地参与,是为有效探讨并解决问题共同讨论、分析、研究、学习而建立的小型组织。翻译工作坊被根茨勒定义为:“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相似,在此论坛中,超过2个以上(包括2个)的译者集聚在一起的翻译活动”。
2.口译工作坊构建的必要性
对于现行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来讲,由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教学器材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于口译的认识相当有限,难以胜任有一定难度的口译任务。首先,设置的本科翻译教学课程不够合理。翻译课程设置上,翻译本科与英语文学专业相差无几,其存在的最大差异是在大三学年,以及大四学年开设了一些翻译课程。且课时较短,难以起到足够效果。就我所在的高校来讲,在大三,翻译方向课程开设了一门基础口译课程,一周共有2个学时,共计16周,32个学时。
三、本科学生口译工作坊的工作模式
1.口译工作坊项目背景
为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以及行之有效的口译课堂得以构建,并将学生的需求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利用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契机,在本科院校上海海洋大学尝试构建了口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活动小组以笔者所在的英语系为依托,与英语系翻译教师、海大英沙社及其他校园组织协作,组织筹办系列活动,如:口译小课堂、口译论坛、模拟会议、口译志愿者等。
2.口译工作坊项目可行性分析
(1)团队成员英语功底扎实,成绩突出,有参与和组织各类英文比赛的经验。组长有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经历,熟悉流程,兼具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为项目的运营提供了人才后盾。
(2)平台运营成本可控,可以依托现有的英语系资源,如:同传室、翻译教师、外教等,并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深度拓展。可靠的平台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源支持。
(3)活动举办灵活性大,类型丰富,趣味性强,有助于吸引更多成员;活动类型交替进行,如遇特殊情况,可在具体安排上进行灵活调整,保障项目的延续性。多样的活动为项目的可持续进行提供了风险保障。
经过以上分析,本项目具备实行性和操作性,基于具体实践,我们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预期效果的偏差,探索所开展的工作坊模式的优缺点,为当代大学生的英语口译活动及教学的参考和借鉴。
3.口译工作坊项目活动方案
(1)2017年4月-6月。开展调研,吸引、分析受众,并对参与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群体制定适合的英语口译练习方案,收集反馈后对项目的發展进行进一步规划;搭建校内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学生论坛等方式对参与者进行口译知识的普及;定期组织口译实践活动并邀请英语系教师担任口译教练(每月一次指导老师授课、一次笔译练习、一次口译练习或模拟实战、一次经验分享交流会);总结整理各活动资料,设计并分析调查问卷,探索总结工作坊运作模式。
(2)2017年7月-9月。在第一轮宣传和活动的基础上,收集信息,拓宽渠道,对新生群体进行宣传;尝试与国际交流学院的外国学生建立合作,为参与者提供更加真实的练习平台(如:邀请国际生即兴讲话,练习听辩带口音的英语等);活动总结与反馈。
(3)2017年10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相关志愿机构进行合作,争取学员实战口译机会;每周组织口译活动,定期邀请英语系教师,安排口译实践活动(指导老师授课、口笔译练习或模拟实战、经验分享交流),逐步将活动流程化、规范化;鼓励学员写口译训练日记,总结整理实践感悟。
(4)2017年11月。组织参与者进行线上线下口译活动体验交流;汇总相关活动经验,整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探索可推广到其他高校的口译工作坊模式。
(5)2017年12月。填写结题表;撰写论文报告,参加结题答辩。
4.项目特色与创新点
随着上海市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对翻译需求量大大增加。对于口译这样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傳统的本科口译课堂的作用是有限的,课下缺乏良好练习环境,使许多翻译爱好者无法坚持。在此背景下,我们作为英语系学生,以在校大学生的视角思索本科阶段口译活动的开展方式并进行公正客观的分析,决定开设“口译工作坊”,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口译学习平台。
本项目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和创新点:
(1)实践创新:首创海大口译类实践平台。以往英语专业更多的是在语言文学等方向集中开展调研,但随着MTI翻硕点的建成,本项目能为激发同学们学习口译的兴趣、培养更多翻译方面的人才提供优质的人才实训和自训基地。
(2)模式创新:采取“学生自训实践”与“口译教练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自主组织训练为主体,教师观摩点拨为辅助,帮助同学们在丰富多样的自训活动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练习口译的积极性。希望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个好的口译训练模式。
(3)手段创新:以英语系为支点开展辐射全校的英语口译学习活动。整合资源,和国际交流学院以及其他有关学院进行合作,让平台不限于传统的教室,拓展模拟诸多口译工作可能面临的实战场所,实现渠道多样化、场景多元化。
四、本科口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意义
本科口译工作坊丰富了口译训练的内容。对于口译工作坊来讲,其主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以及实践的基本方向。口译工作坊中使用材料的体裁和题材非常广泛,且对不同的口译场景进行模仿,例如:人物访谈、旅游观光、商务谈判、以及小型会议等。
除此之外,项目有助于市场需求和教学成果之间的距离得以缩短。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是翻译教育的主要目标。口译工作坊活动形式与练习方法多样,可以包括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也可以对校企合作进行开拓,进而促使口译教学的效果可以接受市场的检验,使学生增加课堂外锻炼口译技巧的机会与途径。
五、结语
对于翻译工作坊模式来讲,其所具有的灵活性、开放性、交互性、以及自主性等特征,使得参与者即是有效的学习者以及实践者,也是未来翻译领域的研究者以及倡导者。翻译评价机制将会趋于完善,以及多元化。受此影响,单位时间内的翻译质量以及翻译效率会得到快速的提升,进而促使文化的传承以及交流。
注释:
[1]秦明星.翻译本科复合型应用型口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西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