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辉
摘 要:中国武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而中国武术不仅在增强国人的体魄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武道精神,对于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当代大学中的武术教学是发扬我国武术传统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武术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武术的终身化培养,本文针对此问题从课程、教学、老师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 武术 终身化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b)-0167-02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以其精妙的技艺,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而著称,其发展历史悠久,实用性与观赏性俱佳,而且其所蕴含的中国武术精神,崇尚武德精神影响着一代代的炎黄子孙。武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现在已经作为全民的体育健身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且在各个高校的体育课程项目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现在国家大力支持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武术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被各个普通高校作为发展大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而武术能够更好的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体魄,利于其健康,而在一定意义上大学生的健康教育的发展对于国家长远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国家人才的培养节约人力物力。同时其所崇尚的武德精神亦是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发展而来,所以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也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武术终身化的现实意义出发,论述高校大学生武术终身化的可行性。
1 中国武术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在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中,多为球类、舞蹈类、田径类等基础性的常规体育项目,虽然能够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其内容形式单一,容易使得学生失去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产生倦怠感,使得学生不能够给予体育以足够的重视,而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也传承了中国人崇尚技巧的精神,其技法精妙极具特色,其虽是作为单独门类的体育运动,但是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不禁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能够作为防身之技能,对于学生的自我安全防护有重大的影响。
古语有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便说明了中国武术的内容的丰富多彩之处,西方崇尚力量,而我国素来崇尚技巧,尊崇以柔克刚之道,武术的主要内容是技击,包括刀、枪、剑、棍、拳十八般武艺,门派众多,各个门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武术技艺,形式多样,招法各异,所以其课程的开设多种多样,能够极大地提高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的多样性。
中国武术技法包括旋踢、击打、背摔、擒拿;手法上更是充分利用起身体的更气部位,包括手,手的技艺分化出了铁砂掌、咏春拳等名家技艺,腿部的螳螂腿等,除此以外头、肩、脚等各个地方都被运用到武术中,中国的武术表面看着花式繁复,力量似有似无,但是其大多都需要依靠内里的修炼才能习得中华武术的精髓。在招式上讲求以柔克刚、静若处子动如脱兔,避实就虚;攻其不备,欲放先收,欲要先给等战术思想和哲学辩证法,武术不简单的知识身体的历练,在中国,武术也是一项智慧运动,在运用身体力量的同时,也需要懂脑子思考其中的深层意义。所以,在开设此门类体育课程中能够克服在体育教学上的单调乏味[1]。
2 当前我国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的体育教育机制存在很多问题,在体育教育中,与文化科目相比体育科目处于弱势,不能够引起师生的广泛关注,同时高校教师水平不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高校现在也大力引进人才,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的年轻的体育教师,但是,在推广体育教学时,阻力多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也就是说当前高校的家长、社会对于学生需要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并不强,所以使得高校大学生体育终身化的发展陷入困境。經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许多普通高校不能开展有效的武术教学,远未达到大纲所要求的基本目标和任务量。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其动作套路多难度大,在进行练习时需要全身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所以对于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为严格,但是我们在抽样调查的山东省26所高校中,发现只有2-3家高校所聘请的武术老师是多年从事武术专业领域的,其他大部分高校的武术体育老师的专业背景并不强,或根据学校要求,进行短期培训或者自我学习而练习武术。
在对这26所高校的调查中我们也调查了其体育课程设置开展的内容,发现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武术课程的内容设置较为单一、陈旧,动作的教学都是基本的,技术方法也较为简单,使得学生对于武术的兴趣大大降低。这些简单的基础性动作,并没有展现出武术的精巧技艺的一面,使得较难引起学校领导部门对于武术教学的重视,所以这也导致了高校普及推广武术终身化的困难。而高校大学生武术终身化的第一步应该是先使得武术普及开来。在调查的同时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直接让学生进行实践,通过以身教学的形式,这种方式有其优越性,但是武术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并非一朝一夕练成,当前高校并不重视中华武术的理论教学,课程形式的设置单一,不具有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随着体育学科的分类,将具有民族传统性体育项目统一划分为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作为最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民族传统体育应当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充分利用武术强身,防身自卫,自娱自乐,交友修德的功能。从体育教育上升到宣传民族文化、继承民族遗产、振奋民族精神的高度。在21世纪的今天,有必要认真反思武术教育的过去,总结经验,认清高校武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打开高校武术的新局面。
3 高校武术终身化的现实意义
3.1 高校武术终身化的重要性
现今国家大力推行全民健身,鼓励体育事业的发展即是从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这一目的出发,为了祖国事业的长期发展而进行的长期投资,当代很多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所以加强体育锻炼练就好身体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的使命任务,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健身的功能。通过实践证明,武术具有其独特的强身健体的功能,武术锻炼对于关节、筋骨、脊柱、内脏器官、精神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使得人体机能能够得到很好的调节平衡。武术不仅讲求外在体魄的锻炼,其所崇尚的武道精神以及武德精神对于一个人良好健康的品格的塑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强身健体之中实现身体与灵魂的升华。
武术尊崇的练功守则是“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的重塑,形神兼修。武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浸会了民族习惯,最能符合我国人民特有的健身理念,因而在我国易形成蔚为传统的“尚武之风”。武术运动其形式内容极其丰富而具有特别广泛的适应性。而其终身化的培养将会使得大学生一生受用,并且其从无数种所习得的精神以及外在的强健体魄,能够使其一生受用。
3.2 高校武术终身化必要性
武术终身化的培养思想主要包括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把身体心理健康作为终身都不放弃的目标,使其成为人生道路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及在终身化思想指导下,在不同生活中能够通过武术来强身健体。
武术终身化的必要性还在于,武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时间以及精力的投入,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但是作为一项终身运动,其也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去练习,在长期的锻炼过程中,其所带来的益处是能够终身受用的。对于高校大学生武术终身化来说,武术有较强的娱乐趣味性、强身健体性、防卫对抗性等特点。能够激起大学生的兴趣。
同时可以以武术作为吸引点兴趣点,逐步开展体育终身化理念推广。武术终身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实现强健体魄的目的时,大学生也能够掌握一门自我保护防卫技能,加强实践安全教育。此外武术以其独有的形式,保留了民族的优秀传统,开展武术教学不仅体能得到了提高,还能在武术文化的氛围中得到新的知识[2]。
4 高校大学生武术终身化培养对策
4.1 营造良好的高校武术文化氛围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形式,已深深扎根于中国古老文明文化肥沃的土壤之中。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的实行现在依然成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武术精神、武术文化的重要形式,他的发展对于中国武术文化迈向世界之林、推动国家形象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高校推行武术终身化的浪潮中,各个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武术文化氛围的营造,将其发展为一种现象级的高校文化课程。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兼载高校文化,以武术的艺术性、哲思性、健身性的手段,形成高層次的武术新文化。
4.2 转变教学策略引导大学生树立武术终身化思想
当代高校应该转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武术终身化思想,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体育教育的客观要求。体育教学目标应该是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体育教学是目前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最佳途径。学校体育教学基本形式是教授体育课,将其列为必修课也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有效方式之一。大学生在校的培养以及习惯的养成对于日后踏入社会也有重要的影响,在通过武术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魄,为其人生以后能自觉地对武术继续科学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要将此做为现代高校武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在培养大学生对武术的直接兴趣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大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得他们主动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武术锻炼套路,使他们既能树立武术终身化的思想,又能形成对武术终身锻炼的能力[3]。
参考文献
[1] 王靖林.江西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
[2] 隋艳全.山东省武校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3] 胡继松.河南省武术散打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