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8-05-14 17:20谢忠萍邹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普通高校构建

谢忠萍 邹红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在对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文化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试图为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培养体系的构建提出可供参考的意义。

关键词:普通高校 高水平运动员 文化 培养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b)-0099-02

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一直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顽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深入了解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缺失问题,培养出新一代全面的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人才。

1 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

1.1 训练频次及时间

在对福建省90名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进行调查,有58人每周训练5次以上,占总数64.4%,其中20人每天训练不止1次,即可能1天两次或3次,占总数22.2%。从训练时间来看,13.3%的运动员平均每天训练时间在4小时以上,有17人平均每天的训练3~4h,占总数18.9%,而大多数每天训练2~3h,占总数54.5%。

1.2 文化学习时间

通过对运动员每天在文化课程学习的平均时间进行调查,仅有7人的学习时间为6h以上,占总数7.78%;11.1%运动员的学习时间为5~6h,而有51.1%的运动员学习时间不足4h,为最大比例。不难看出,高水平运动员在就读高校期间训练任务繁重,而用在文化学习方面的时间远远低于普通学生。

1.3 训练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认知

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认知方面,绝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认为训练和文化学习两者都重要,占总数67.8%,其次为认为“学习更重要”的,占全部调查总人数的17.7%,说明绝大多数的高水平运动员都认为文化学习在高校就读期间很重要。

1.4 两者间的关系

有43人认为“文化基础差,跟不上教学进度”,占总数47.8%,其次是“训练与学习冲突,二者不能兼顾”,占总数22.2%,只有10%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认为“训练强度小,对学习影响不大”。说明,在文化基础差和繁重的训练任务影响着绝大多数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2 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文化基础较差

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有3种,一种是体工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各种体育赛事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这部分人群的文化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其他两种是普通高中以及传统项目学校。这类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来说会好一些,但运动成绩的取得必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文化方面也会受到影响。

2.2 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难以平衡

高水平运动员即要学习也要训练,两方都要协调发展,然而两方面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往往会造成两方面的矛盾,即常说的“学训矛盾”。根据调查结果,只有不到10%的运动员认为“训练强度小,对学习影响不大”,从侧面反映 出福建省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基础差和繁重的训练任务影响着绝大多数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2.3 自身存在的问题

目标是指导一个人前进的方向,有些高水平运动员在进入大学时,没有明确的文化学习目标,把训练和比赛作为大学的全部目标,一方面造成学生目标的偏离,另一方面会导致他们从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事——训练。还有些运动员过分关注自身的生活状况和眼前利益,影响着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影响学习热情,从而影响文化素质方面的培养。

3 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性工作,仅仅依靠体育系统,依靠几所学校,依靠教练员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各个部门及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3.1 完善高水平运动员的学籍管理制度

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籍管理制度基本上和普通学生同一管理,存在不少弊端。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对运动员有严格的学籍管理规定。每学期至少修满12个学分以上课程并获通过,每个学年成绩必须达到该校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均值,否则就取消下一个赛季的参赛资格。学业要求和考试标准与普通大学生一样,在规定的学年如果得不到必需的学分,必须延长学习年限[1]。

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学制标准,原则与普通学生相同。针对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学校可以适当延长学制,并采取学年学分制、中期筛选和设置延长期等一系列辅助措施[2]。但不降低考核标准,规定“如果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成绩达不到规定标准,无论运动成绩多么出色,都不允许参加代表学校参加各类竞赛”。

3.2 建立学习和训练分级管理、联系互动的文化教育管理模式

完善的文化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权责分离、互不干涉,应该是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由学校管理部门和各院系部门来负责和管理,与体育部门无关;而高水平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体育竞赛由体育部门来负责和管理,与各院系无关,但两部门必须结合且相互协调,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3.3 对高水平运动员实行奖励与惩罚并存的促进机制

公平而优厚的奖学金制度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是最大的激励[1]。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鼓励各高校专门设立高额文化学习奖学金、推荐免试研究生等,设定文化成绩的评定指标,对取得优异文化成绩的高水平运动员给予重奖,以此激励高水平运动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学习方面。在文化学习方面达不到最低标准的高水平运动员可以适当扣其助学金、延长受教育年限等,以此给予压力,从而转化成内动力。

3.4 建立长效的帮助机制

高水平运动员进入大学前文化水平基础较差的情况短期内肯定无法解决,在不降低学习标准的情况下给予他们帮助:(1)一对一结对子,自发以优补差;(2)加强文化考试前的辅导,了解运动实情情况;3)实施赛后补课。负责训练和竞赛的体育部门应做好和负责文化学习的各院系之间的协调,比赛后积极促进任课教师的补课,并对学习进程加以督促,形成制度。

4 结语

福建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培养方面既存在客观方面的问题,也存在主观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应在以下方面做好文化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完善高水平运动员的学籍管理制度;建立学习和训练分级管理以及联系互动的文化教育管理模式;对高水平运动员实行奖励与惩罚并存的促进机制;建立长效的帮助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艳,黄亚玲,王伟.对中美高校高水平運动员文化教育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2):82-86.

[2] 丁海勇,韩冬,邵斌,等.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374-376.

[3] 刘术华.成才视域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普通高校构建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