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星 张楠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自身多年的训练与教学经验,对新规则下跆拳道体能训练特征进行了探讨。以跆拳道新规则为逻辑起点,结合新规则下跆拳道项目的制胜规律,对该项目的体能训练特征、当前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基本训练思路进行诠释,为今后广大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新规则 跆拳道 体能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b)-0062-02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the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the spot observation method and the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so on research method,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new rule under the physica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under the new rules of Taekwondo winning rules, interpre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training,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basic ideas,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thinking for the future the majority of Taekwondo coaches and athletes physical training.
Key Words: New Rules; Taekwondo;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1 問题的提出
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跆拳道运动水平不断提高,高水平运动员之间技战术水平差距越来越小,更多是体能上对抗,因此,体能往往是决定跆拳道运动员最后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跆拳道竞赛规则的改变,客观分析跆拳道体能训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新观念、新态度和新方法提高我国跆拳道运动员体能水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规则下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跆拳道”和“体能”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近2000—2016年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相关文献85篇,重点阅读了近年来有关跆拳道体能训练方面的文章。
2.2.2 专家访谈法
针对新规则下跆拳道体能训练目前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对国内部分跆拳道以及体能训练专家进行了访谈。
2.2.3 现场观察法
笔者亲自现场观察国家跆拳道队、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队体能训练课,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规则对跆拳道体能训练的影响
从跆拳道新规则的改变上来看,对跆拳道体能重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1)跆拳道比赛节奏的加快,进攻防守转化频率增加,对运动员的速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反应速度和启动速度;(2)旋转技术和高位技术的使用,对运动员核心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电子护具计分对击打力度和精确程度要求非常高,这就需要运动员在发展最大力量的同时,更加强调对肢体的控制能力;(4)单腿的长时间支撑同时进行连续击打要求运动员支撑腿具有良好的力量耐力,躯干稳定性强。
3.2 新规则下跆拳道项目的体能特征
3.2.1 跆拳道的能量代谢特征
高炳宏在2004年的研究显示,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每次进攻和防守的时间仅为0.41~0.54s,整个进攻过程几乎都是磷酸原供能完成。另外,整个跆拳道比赛运动员攻防总用时仅有25.5~35.4s,步法移动的时间约为507~510s,占了整个比赛约5/6[2]。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跆拳道比赛中,交手时间非常短暂,不到整个比赛时间的1/10,其他时间均在以小幅度、快频率的步法移动为主。因此,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来看,跆拳道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快速力量、无氧耐力和有氧氧化能力。
3.2.2 跆拳道项目的肌肉工作形式
从跆拳道比赛来看,腿法是跆拳道主要得分手段。跆拳道腿法按照支撑状态可以分为有稳固支撑和无稳固支撑两种[3](见表1),例如横踢、下劈、推踢、侧踢都是在单腿稳固支撑的情况下完成动作的,而腾空后旋、后踢、双飞踢都在无稳固支撑的情况下完成鞭打的。新规则实施以来,对无稳固支撑技术的得分进行了提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运动员在不稳定状态鞭打目标的能力。在跆拳道的技术中,虽然是只有拳和腿完成动作,但实际上是由不同肌肉同时参与完成动作的。人体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肌肉和肌肉之间协调完成[4]。
3.2.3 跆拳道体能的个体差异性特征
尽管一名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需要具备全面的运动素质,但是每名运动员的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体能训练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一般来讲,爆发力强、力量大的运动员耐力和柔韧性往往不是特别好。不同级别、性别的运动员体能也存在着差异性。
3.2.4 跆拳道体能的对抗性、实用性特征
随着跆拳道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之间的对抗日益激烈,只有在这种激烈的对抗中还能保持高质量的技术动作、清晰的头脑、合理的战术运用才能取得最后的比赛胜利。往往比赛中动作技术的变形、失误的增加,都是体能训练不够到位造成的[5]。因此,跆拳道体能训练要紧密围绕对抗性与实用性,切忌将体能训练与比赛脱离开来,无法表现体能的实用性。
3.3 新规则下跆拳道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3.3.1 对跆拳道项目制胜规律认识不够深入
鞠杰指出,跆拳道的制胜规律是“稳、准、狠、难、连、快、高、变、控、小步频、快节奏”[6]。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与专家和教练员讨论跆拳道制胜规律与运动素质的对应关系。发现在跆拳道10项制胜要素中,其中有3项要素对应着快速力量,3项素质对应着灵敏,2项要素对应力量耐力,3项要素对应协调能力,1项要素对应柔韧性,2项要素对应核心和关节稳定性。我们对跆拳道运动素质分级如表2所示。
3.3.2 体能训练内容与比赛动作形式不符
跆拳道比赛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情况,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若干块肌肉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参与完成动作。另外,跆拳道在运动方向上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向的运动。而我们在体能训练中,往往安排的力量训练内容是单一肌肉的训练,速度训练内容是单一方向的,这显然与比赛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3.3.3 缺乏一般体能向专项体能的转化
一般体能是专项体能的基础,没有一般体能专项体能就成了空中楼阁。跆拳道专项体能是在一般体能的基础之上,根据跆拳道能量代谢特征合理安排体能训练的组数和间歇时间,根据跆拳道技术的发力方式、动作路径设计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3.4 新规则下跆拳道体能训练的基本思路
3.4.1 快速多变是核心
跆拳道比赛是在快速多变的情况下完成连续击打的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击打、快速移动和快速反应判断的能力。而多变则包含身体姿态、技战术种类、攻防转换,身体姿势主要包含准备姿势、进攻姿势和防守姿势,在每个状态时身体姿势都会出现不同,每个运动员在相同状态下的姿势也会出现不同,任何一个不同的小动作就可能成为进攻的信号。因此,在日常训练中,除了加强力量、速度、灵敏、协调这种“硬素质”的训练,也要注重运动智能这种“软素质”的培养。
3.4.2 核心稳定、无氧耐力是基础
跆拳道之间的博弈即在步法之间的快速移动中,而这种博弈是贯穿整场比赛之中的,只要具备良好的无氧耐力水平,才能支撑这种长时间的快速移动,才能随时改变自己的节奏,变化不同的战术,控制场上节奏,掌握主动权。
3.4.3 有氧耐力、柔韧性是保障
由于跆拳道在赛场上的比赛特点,有氧耐力水平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氧耐力水平虽然不能直接表现在得分能力上,但是却是运动员支撑一天比赛、快速消除疲劳的先决条件。而柔韧素质的意义也不是仅表现在“踢得高”,关节和肌肉良好的延展性会保护运动员在进行大幅度动作时避免受伤。
4 结语
(1)从跆拳道的项目特征来看,跆拳道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爆发力、快速力量、无氧耐力和有氧能力,对单腿支撑下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上肢-躯干-下肢协同发力,不同运动员不同级别的体能要求存在个体差异性,注重体能的实用性和对抗性。
(2)当前新规则下跆拳道体能训练仍然存在对项目制胜规律认识不够深入、训练内容与比赛形式不符、缺乏一般体能训练向专项体能的转化以及缺乏对伤病预防和保护等问题。
(3)新规则下跆拳道体能要围绕以快速多变为核心,以核心稳定性、无氧耐力为基础,以有氧耐力和柔韧性为保障的基本思想進行训练。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 高炳宏.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与能量代谢特点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639-641.
[3] 王卫星.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4] 黄宝宏,王卫星.竞技跆拳道项目体能训练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419-1421.
[5] 张楠,管健民.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男子58kg冠军赵帅技战术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2):95-99.
[6] 鞠杰.论我国优秀跆拳道队员的快速力量训练[D].北京体育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