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8-05-14 17:20李慧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公共体育高等院校

李慧

摘 要:我国教育教学领域近几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而随着教学质量和教学规格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教育观念也得到了更新和完善,而针对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说,需要构建一个适合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此次主要是从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入手,对其进行实践和探索,希望可以为我国的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等院校 公共体育 课内外一体化 教学模式 探索 分析 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b)-0103-02

高等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体育需求。而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也从教学质量转移到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层面上。而素质教育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到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实现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

1 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必要性分析

1.1 提升了公共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将体育教学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实现高等院校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由于体育学科与其他的学科不同,体育学科的实践性相对较强,因此要求学生在实际参与体育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将学生的实践情况来作为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一般的课时只有40~45min,而高等院校和大学课堂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一般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教学实践的限制使得体育课程教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体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体育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训练水平。而在这种两难的教学困境下,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课内外教学模式的结合使得其在课堂教学中将训练集中在课堂外的学生自由时间中,这样通过学生长时间的自由训练,对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1.2 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高等院校中的学生相对较多,教师在管理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一方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够在进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时候,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针对当前学生体育意识淡薄的现状,体育教师还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学生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能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而在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运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话,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渗透体育意识,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堂外生活,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真实的乐趣,这对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果的,而且对实现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为了进一步实现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目标,要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的体育活动进行整合处理,并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将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等也列入体育课程教学中,并明确规定将早操和课外体育活动都列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体育教学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3 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公共体育的整体功能,发挥其全面提升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体育教师需要顺应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将体育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统一。这样一来就会让高校的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拓展,也实现了有限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在這一过程中,发挥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不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这也是为后续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3.1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内外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心理、身体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发展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根据当前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科学高效的体育锻炼知识和体育保健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

(2)技能目标。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两项健身运动的方法和技能,促使学生能够形成个人的体育特长。

(3)制定社会适应目标。这一点需要学生事先达到健康的标准,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来不断调节自己的情绪,克服出现的心理障碍,能够展现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合作精神,能够正确冷静地看待体育竞争与体育合作之间的关系。

(4)综合发展。在学生的体能测试和体质评价状况都合格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个人的锻炼计划,并对其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理,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掌握体育竞赛的相关方法。

3.2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设置

这种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很好地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中单一的设置局面,学生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目前高等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的过程中,制定了“四阶段—五形式”体育课程设置模式(见图1)。把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划分为四阶段。

根据不同的阶段来开设体育相关课程,比如体育选项课、选修课、实践课等体育活动形式,并对体育课程的结构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重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来设计符合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这样做也利于实现学生体育技能以及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4 结语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极大地提升公共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而且也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所以在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运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许明荣,蒋玲,周璋斌,等.高校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81-383.

[2] 罗达勇,汪海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372-374.

[3] 陈天霞,陈新华,黄传胜,等.“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90-91.

[4] 许玲.探索“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改革实现体育教学向终身体育延伸[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4):81-83.

[5] 陈天霞,余鲁军,佘钥,等.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3):98-101.

[6] 尹念龙.“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及行为的阶段性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4):119-123.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公共体育高等院校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swot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