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静
小雪的父亲喜欢喝酒,酒品有点差,每次喝完酒之后就和小雪的母亲吵架,有一次还动手打了小雪母亲。所以,对于小雪而言,酒鬼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该存在的败类,因为他们经常家暴,不敢承担责任,是母亲和孩子的噩梦。对于身边的朋友,如果发现对方酗酒成性,立刻跟对方绝交,不论你是朋友、亲戚或者同事。皇天不负有心人,小雪苦苦寻觅了3年,终于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恋人—一个对酒精过敏的男人。
其实,这个男人的各方面条件没有小雪优秀,在大家看来是极其不理智的决定,而在小雪的心里却是异常坚定,因为他对自己好,并且不喝酒——酒精过敏。而且,非常有默契的是,这个男人的父亲也是酒鬼,他也很讨厌别人喝酒。
很快,他俩住在了一起,半年后,他们结婚了。
当我见到小雪,是在他们结婚5周年的时候。来找我咨询的原因是—小雪变成了酒鬼。
小雪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时常工作到深夜,身心疲惫的时候通过喝一点红酒放松一下,这样才能够睡去。刚开始小雪并没有感觉不对劲。半年前,已经33岁的小雪跟老公提起生孩子的事情,老公的意思是再等等,毕竟现在还没有房子。
“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我现在都33岁了,我已经等不起了。我每次提生孩子的事你都是这种态度,要么是因为没有房子,要么是怕耽误事业,要么是觉得自己没有心理准备,你到底要我等到什么时候啊?”
老公的反应还是一如既往,带着深深的内疚向小雪道歉,并承诺说尽快买房子,然后考虑生孩子。面对这种类似的道歉和承诺,小雪已经听了5年,由开始的理解、厌烦、愤怒,直到现在的无奈。
小雪的医生告诉她,她的身体有些状况,需要尽快要孩子,否则以后可能有无法生育的风险。所以,小雪这次说什么也要跟老公要一个明确的说法,她把医生的话转述给老公,老公沉默许久,开始默默流泪,“都是我不好,不能给你想要的生活,我让你受苦了。”
“你不要再哭了,每次遇到事情都是这样,除了道歉就是哭,你到底能不能像个男人一样面对现实,想想解决的办法?”小雪异常愤怒,觉得自己快被老公逼疯了。这事如果发生在以前,她看到老公是那么无助,实在不忍心,常常怀疑—难道是自己做错了?但是,这次她实在顾不上这些了,她只想要个答案,所以她死死盯着最初的问题不放,对老公采取压迫式的提问。
突然,老公爆发了,大声嚷着,说已经忍到头了,两个人发生了第一次激烈的冲突。冲突的结果就是小雪失眠了,喝了两杯红酒后,还是没有任何睡意,不知不觉,一瓶红酒喝完了,小雪终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小雪刚刚睡醒,想着头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觉得自己太过分了,打算跟老公道歉。起床后小雪看到老公正拿着空酒瓶走向厨房,她老公走过小雪身边的时候,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你太让我失望了,没想到你居然酗酒”。犹如一个晴天霹雳,小雪定在了那儿,她发誓,自己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过了两周,小雪忙完工作又是深夜,实在睡不着,但是又担心喝醉,所以选择了啤酒。第二天早上,她准时醒来,但是又看到了老公那异样的眼神。
有一段时间,小雪时常会有肌肉紧张、浑身出汗、心跳加速的表现,她担心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老公好心说到,“要不你把酒戒了吧,这样酗酒对身体不好”。
“我怎么成酗酒了呢?”
“你不是酗酒的话,你身体怎么会这样呢?”
面对老公的质问,小雪竟然无言以对。随后的几天,小雪一如既往地无法入眠,一边喝酒一边自责,自己这么讨厌酗酒的人,怎么也酗酒了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自责,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假如,你真的酗酒,那酗酒对你意味着什么呢?”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假设,了解小雪对酗酒为什么这么在意,了解她对“酗酒”的认知和赋予的含义。
“酗酒,就是酒鬼唄,就是没救了,不负责任,破坏家庭。”小雪不假思索地回应道。
“就像你的父亲那样吗?”我问道。
小雪陷入了沉默,神情变得凝重而忧伤,然后默默地使劲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就像我爸那样,是一个完全失败的人,只会给家人带来痛苦”。说着,小雪开始啜泣,接着哭起来。她努力压制自己哭的声音,但是眼泪禁不住地往下落。
小雪压抑了太久,在她看来酗酒就是意味着像父亲那样,是破坏家庭幸福的人。而小雪给自己确定的人生脚本就是,不要活得像父亲那样,现在,酗酒这个标签贴到了她的身上,这威胁到了整个人生的方向与意义。所以,这是她无法承受的。这个心结在她心里压抑了太久,当天的表达算是一种情绪的释放。
等到小雪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我稍稍换了一个方向,我问道,“你觉得,酗酒是什么意思?”我试着和小雪去界定酗酒的定义,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她辨别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酗酒。
小雪把前面喝酒的经历、身体的表现,还有老公的反应跟我叙述了一遍。
“从你的描述来看,我并不认为你是在酗酒。第一,你每次喝酒的量都很小;第二,你提到的身体发抖的表现应该与喝酒无关;第三,你并不是那种特别爱喝酒,也不是嗜酒如命的人。”面对完全不同的反馈,小雪有些吃惊和欣喜地望着我,“真的吗?”我肯定地点了点头。
小雪顿时长舒了一口气,她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到了最关键的问题,“你为什么会认定自己是酗酒呢?”原来,这是小雪和丈夫互动的结果。从小雪的描述来看,丈夫总是使用一种表达内疚情绪的方式,缺少实际行动,久而久之,自然会让小雪积累很多不满,甚至是争执,但是,小雪面对一脸无辜的丈夫,只会把不满争执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
喝酒这种正常的缓解情绪的行为,被丈夫解读为“酗酒”,并且丈夫不是直接指责,而是充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潜移默化中就把“酗酒”的标签贴在了小雪的身上。
我们后面又讨论了身体发抖和喝酒的关系。原来,小雪是因为身体发抖,之后才会去喝酒进行缓解。另外,经过详细的了解,身体发抖的表现是焦虑发作的症状。
咨询之后,小雪觉得轻松了很多,因为她终于看清事实:是丈夫给她贴上了酗酒的标签,而她身体发抖是焦虑的表现,自己喝酒是为了缓解焦虑、帮助睡眠。
最后,我提示小雪可以考虑一下更深一层的问题:和丈夫沟通的模式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这么容易接受了酗酒这个标签?而更加深层的问题成了我们后续咨询的一个开端,开启了来访者看待自己婚姻、生活、原生家庭的另一个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