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学中都采用了信息化教学方式,使教学模式得到了创新和改进。外贸专业是中职院校重要的专业之一,将对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并探索其在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中职外贸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105-01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跨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外贸专业面向市场,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做好数据分析,才能够在市场中获得成功,因此,在培养外贸专业的人才方面,我们也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使学生具有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一、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分析
信息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具有大量的信息储备量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使教师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使课堂上的信息更加多样,教师和学生不必将课本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可以从网络上搜寻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与信息,开阔学生的眼界,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有用的信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一般采用的都是比较枯燥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厌烦心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而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结构,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路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能够实现差异化的教学效果
当前,新课程强调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解,制定差异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属于自己的专属学习方式,更有利于个性化人才的培养。
二、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预习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为课程教学奠定良好的
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并根据自己的需求从网络上搜索资料、获取信息,对教学内容有更立体的了解。在预习环节,学生经常认为不必要,缺乏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分享给学生一些常用的网站、资源库,方便学生对教学资源进行寻找。例如,在预习中,很多学生都会有很多疑问,使预习无法继续进行。教师可以设立班级微信群,让学生在微信群中咨询教师,教师对其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度过预习中的难关,从而顺利完成预习任务。
(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外貿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营销、财务等都有所涉猎。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外贸专业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好几年都没有发生变化的,但是当前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贸行业的发展形势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都与时代发展无法适应,给学生的认知造成了限制。因此,教师应利用网络来及时获取外贸行业的形势,对专业知识的变化进行了解,将其补充到教材中,从而让学生获取真实、有效、实时的外贸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外贸行业中最新的知识。再如,教师可以订阅与外贸专业有关的微信公众号,查看公众号发布的推送,对外贸行业各的最新资讯进行获取,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学内容。
(三)在课后巩固中的应用
课堂之后的业余时间,是巩固知识成果的最佳时间。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在业余时间完成,上交教师批改。而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课堂检测平台,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在线检测,教师在后台设定参考答案,学生在答完题之后能够自己对答案进行查看,判断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随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解。信息化教学在课后的应用,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和教师从大量的作业中摆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知识的获取和吸收上,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逐步发展,信息技术开始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进行应用。在中职外贸专业教学模式中,我们应积极对信息化教育的优势进行了解,并对其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从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飞.模拟教学法在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为例[J].职业,2016(27):108-109.
[2]陈蓉.活用微课资源,化解中职外贸专业教学难题:以《外贸业务协调》教学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5(3):1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