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姣 白云 魏蕾
[摘 要]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对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以明尼苏达适应论为基础,以“快乐=能力—期待”为出发点,从提升自我的能力和设立合理期待两个途径建立大学生适应力提升模型。
[关 键 词] 明尼蘇达适应论;适应力;提升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68-02
一、大学生适应力现状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与社会保持和谐状态所应具备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大学生经过四年的紧张学习,面临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就业。然而对大学生而言,社会适应任务较重,挑战较大,要求较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教育普遍缺乏适应性教育的内容,对能力提升的帮助较少。(2)越来越难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的多样性,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大学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唯分数论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过多关注学习成绩导致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的自信心差、心理脆弱,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而这些阻碍了大学生的成长,因此需要我们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健全其心理,完善其人格,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创新大学生适应能力提升的模式和方法。
二、明尼苏达适应论介绍
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是由明尼苏达大学提出的一个理论,由罗圭斯特和戴维斯提出的强调人境符合的心理学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只有当工作环境能满足个人的需求(内在满意),个人也能满足工作的技能要求(外在满意)时,个人在该工作领域才能够得到持久发展。这个环境不仅包括客观环境,还要包括人文环境。该理论认为:选择职业或生涯发展固然重要,但就业后的适应问题更值得注意,尤其对障碍者而言,在工作上能否持续稳定,对其生活、信心与未来发展都是重要的课题。基于此种考虑,戴维斯等人从工作适应的角度,分析适应良好与否的因素。他们认为每个人都会努力寻求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符合性,当工作环境能满足个人的需求(satisfaction),又能顺利完成工作上的要求(satisfactoriness),符合程度随之提高。不过个人与工作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符合与否是互动过程的产物,个人的需求会变,工作的要求也会随时间或经济形势而调整,如个人能努力维持其与工作环境间符合一致的关系,则个人工作满意度愈高,在这个工作领域也愈能持久。明尼苏达适应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公式:快乐=能力—期待。
所以适应论在这里告诉我们说“快乐=能力—期待”。该理论用模型表示如下图所示:
对大学生而言,提升能力以适应周围的环境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大学生对大学环境是有要求和期待的,大学四年的学习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人格。同样,大学的学习也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大学学习和生活。快乐和幸福地度过大学生活可以通过提高能力或者合理化期待来实现。当学习的收获能满足个人的需求,又能顺利完成学习和生活中的要求,符合程度随之提高。同样,符合与否是互动的产物,个人的要求会变,学习的要求也会随时变化。如果每个学生能努力维持其与大学学习一致的关系,则个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和满意度较高。
当个人学习和生活技能高于大学所要求的水平,就可以选修二专业或者第二学位,重新达到一种新的学习状态。当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技能达不到大学学习所提出的要求时,我们就会出现厌学状态,严重的,学生会采取休学。而最稳定的状态是个人技能与学习要求相匹配,学习效率高,稳定性强。这时候才能不断储备知识,对学习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同样,通过大学学习,我们可以获得各种奖助学金、表彰、专业知识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完善,这些属于增强系统,当增强系统达不到我们的需求以及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时,我们会换专业,而通过专业学习所获得的满足与我们的需要相匹配时,个人满意度较高,才能学有所成,这时候对学习才能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三、基于明尼苏达适应论的适应力提升模型
根据明尼苏达适应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高我院贫困生的适应能力,分别是提升能力和合理化期待。提升能力是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合理化期待是指通过对自我和外部环境的了解,合理化自己对环境和自我的期待,使需求与自我的能力相匹配。
(一)提升能力的方法
根据技能的三分法,将能力分为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
专业知识技能是指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学的知识,主要通过第一课堂来完成。但是对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本项目来实现,通过提升时间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我们在这个阶段开展了“学习能力提升”训练营活动。
可迁移技能是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因其一旦掌握就可以迁移运用到不同的场合,因此称为可迁移技能。针对可迁移技能,主要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活动,通过活动获得自己的体会。
自我管理技能主要是指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些素质和品质。因其获得主要通过内化和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太可能通过短期的项目来达到提升自我管理技能的目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
(二)合理化期待
合理化期待包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对外部环境有正确的认知。
自我认知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自己对自己的探索,另外一条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获得。我们主要开展了学生“我的自画像”和“背上留言”的活动。通过“我的自画像”活动使学生发现自我认知,通过“背上留言”的活动,也使大家能够知道周围人对自我的看法,完善对自我的认知。
(三)基于明尼苏达适应论的适应力提升模型
通过对提升能力的三个方面和合理化期待内涵的分析,可以归纳出如下的适应能力提升模型。
四、结论和建议
本论文以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为基础,建立了大学生提升适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快乐=能力—期待”;大学生要想适应大学生活,提高自身对大学的满意度,可以通过提升自我的能力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期待,合理认知自我和环境两个渠道。通过对明尼苏达适应论的研究,对明尼苏达适应论与大学生适应能力提升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建立了大学生适应能力提升的新模式,在理论研究上进行了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杨雅婕.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整合测验方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樊富珉.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心理适应[J].清华大学学报,1996(4).
[3]徐舜尧,张明.努力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J].理论界,2003(10).
[4]李悦辉.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及教育的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