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研究

2018-05-14 16:20梁华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7期
关键词:家校育人家庭

梁华荣

[摘 要] 新的社会形势下,高校与家庭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学生发展成长,这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者间已经达成共识,育人效果明显。主要分析高校、家庭合作育人机制构建的可行性以及重要性,明确家校合作原则,定位两者在合作过程中的角色,创新合作模式,优化合作事宜等。

[关 键 词] 高校;家校;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36-02

《有关深入强化与改进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意见》中指出:“高校应当积极构建和家庭交流沟通的育人机制,两者合作共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意识。”因此,构建高校家校联盟机制,共同提升大学生政治思想觉悟,使得大学生能够积极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一、分析家庭、高校合作育人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分析其必要性

首先,站在社会学层面来讲。虽然大学生的生理年龄已然成熟,然而心理年龄并未实现与生理年龄同步。大学生在高校求学期间,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与学习问题,其产生因素不仅限于其努力不足、教学资源不充分,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成长的环境与条件。家庭是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人的起点,直接决定了其思想品格。大学生在幼年的时候在家庭的影响下,就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思想道德就会出现一定偏差,如若不能及时予以纠正,当其进入高校,由于管理机制相对宽松,更多地要求学生自立、自制,因此将会暴露更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进行交流沟通,使得大学生在学校中暴露的问题得到解决。

其次,站在教育的层面来讲。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以往封闭的教学环境已经转变成信息化、系统化以及网络化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的转变,催生了大学生生活模式、学习模式以及思维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为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大学生从网络环境中接触到更多的信息,高校特有的开放性以及多元文化冲击校园,进一步加大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为摆脱当下困境,学校应当联合家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为高校教育提供重要支持。

最后,站在管理學的层面来讲。家庭与学校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校教育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在校期间出现问题的时候,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冲突。除此以外,学校学生工作人员还能够和家长分享教育心得,使家长在和学校沟通的过程中,获取更为详细的教育信息,从而帮助学校提升管理效能。最为重要的是,家庭参与高校的管理,有助于高校社会影响力与地位的提升,对高校的毕业实践、毕业生就业、办学资金筹措、招生等都起到促进作用。

(二)分析其可行性

1.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家校合作的重要主体为教师与家长,两者积极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并达成共识是家校合作机制构建的基础。本文利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的方法得出,高校的老师非常赞同家校合作机制的建立,认为其意义重大,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高校、家庭对大学生成长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调查表明,家长强烈表示愿意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并强烈赞同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的构建,表现出了强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中三分之二的家长将会与学生辅导员主动联系,三分之一的家长表示当学生出现异常的时候,将会与学校积极联系,绝大多数家长都表态,一旦学校有任何需要,家长都会和学校就学生的问题及时沟通交流,并表态,如有需要也将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推动高校的教学管理再上新台阶。

2.高校与家庭各自具备的教育优势与特点。高校与家庭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分别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这两种角色相互补充且无法取代彼此,两者只有通力合作方能实现教育最优化。家庭与高校具备教育共同点,在教育目标上,都希望大学生能够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人才,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时间空间的连续,家庭教育始终贯穿在学生的教育过程,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呈现阶段性,并贯穿于整个学生生涯,两种教育模式都伴随着学生成长,都有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家庭教育具备的优势为家长与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学生对家长更加信赖与依赖,家庭方面的教育更能针对学生自身,效果更为明显。学校教育具备的优势为教育内容更为系统,教育活动更具规划性,教育办法更为科学,教育设备与场地更为专业。

二、构建家校高校合作育人机制

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应当将“交流—合作”作为基础。交流是育人机制构建的基础,将学生作为交流的中心,在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教育共识;合作是育人机制想要实现的终极目标,利用家庭、学校的合作形成教育联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水准,在提高家长素质的同时,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

(一)家庭高校合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1.目标一致

家庭与高校合作育人机制构建最为根本的原则为目标一致。高校与家庭合作的时候,家庭教育存在短视性与功利性的缺点,高校教育更多的是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双方所处立场不同,教育观念存在一定差异,教育形式就会存在差异,教育内容侧重点也会不同。在这种情形下,家庭与高校合作的最终目标首先要一致,都要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引导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

2.尊重理解

家庭与高校合作育人机制的构建需要双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尊重理解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家庭与高校,家长与教师应当相互了解,在合作的时候,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应有足够的诚意,真心关心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双方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合作的时候,高校往往占据主导位置,高校应创造轻松的气氛,为家庭教育合作提供便利,家庭与高校都应当以谦逊的态度、真诚的情感以及宽阔的眼界来教育并指引大学生的发展成长。

3.分层分类

高校与家庭在实际合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比如:高校的教师科研任务繁重,精力不足;大学生生源地较为广阔,一些地区较为偏远,交流过程存在很大困难;大学生问题涉及的方面较多。这些现实问题为家校合作造成一定困扰,为解决上述问题,高校与家庭合作过程中应当遵从分层分类的基本原则,不论工作的时机、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程度都应当抓住关键时机以及核心矛盾,准确划分,学校层面、院系层面以及教师层面,提升合作育人机制的实际效用。

4.循序渐进

对家庭与高校来讲,家庭与学校合作不仅是目标,还是共同培育人才的一个过程,整个过程应当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都不能急功近利,并且彼此需要深入交流,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展開合作,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与高校的管理水准。

(二)定位角色

1.定位高校(教师)角色

首先,高校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处于主导位置,是合作的倡导者。高校是培育高等人才的专业机构,主导教育工作,该特质直接决定了高校倡导者的角色。高校在合作的时候,应当主动引导家庭,使其成为教育合作战友。高等院校的教师一般文化素养、专业水平都较高,客观来讲,教师具备主导教育工作的条件,必将为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身心发展竭尽全力。其次,学校与家庭在合作过程中处于平等位置,然而事实上,教师因其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往往处于优势地位。站在社会学的立场来讲,在此过程中,双方合作状态存在不对称性,这样的状态造成家庭与学校难以达成真正合作,难以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应当调整心态,并重新定位在合作中的角色,实现平等交流。最后,充当家长和学生沟通的中介。大学生的生理年龄已经趋于成熟,渴望独立自由,加上学校离家较远,在交流沟通上,非常容易存在不足的情况。此时,大学生和教师在相处的时候,由于年龄差距较小,更加容易彼此信任,建立朋友关系,教师更能够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困惑与难题。此时,教师应当担当家长和学生的中介角色,将学生在校情况积极传达给家长,与家长积极主动交流沟通。

2.定位家庭(家长)角色

首先,家长是合作机制中的行动者。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成熟,心理上尚不独立。大学时期作为大学生角色转换的关键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家长应当认识到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充当合作机制行动者的角色。除此以外,还应当改变过去仅有事才和教师联系的情况,应当主动参与高校培育人才的不同阶段。其次,家长在家校合作机制中担任重要角色,由于长期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家长是对大学生脾气秉性最为了解的人,这是家长独具的教育优势,其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家长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支持学校管理与教育,使得家校合作取得显著效果。

(三)合作内容

1.大学生在校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家长急切想要知道学生在学校中的各种情况,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状况,其次则是生活情形与情感生活,接下来则是在校表现,最后才是个人规划。教师则希望与家长沟通除去学习等常规问题外,主要为心理问题与情感问题,特别是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家庭与高校合作不仅是培育大学生的一种模式,还是关键的教育资源。

2.学校未来发展

大学生的成长与教育都和学校改革与发展息息相关,为学校的发展着想,家庭应当参与到高校的建设中,并为其发展规划出谋献策,涉及的内容有培育新时代人才规划、实习基地建设与选择、提高学校知名度以及社会助学活动等,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3.学生的健康成长

站在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大学生在高校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家庭环境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道德情操问题,不仅需要家长密切配合,还需要家长改变价值观念,提高家长的道德水准。由此可知,家校合作的关键内容之一是指导家庭教育,使其为大学生发展成长服务。

(四)合作模式

1.以沟通视角来看

学校利用家校合作网络数据库,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网站、手机APP、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实现家长与高校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沟通与交流,使得家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在校状况。学校、院系能够借助重要节日以及重大活动作为契机,召集学生家长召开家长会,或者就某个学生问题与学生家长进行单线联系,使得学生的问题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2.以合作视角来看

高校可以联系家长,成立合作机制推动会、教师家长沟通会等组织,使得家长的意见与决策得到系统性管理,搭建服务平台,提高合作机制层次。高校根据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困惑与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为学生未来发展献言建策。

参考文献:

[1]张建勇.家校合作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6(8).

[2]叶肖.家校合作—教育改革[J].世界教育信息,2015(5).

猜你喜欢
家校育人家庭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家庭“煮”夫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