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红
建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不能缺席。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调动社会多方力量尤其是企业的全面参与。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但同时,交易成本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制约因素,需要通过提高校企合作办学运行的透明度;降低校企合作的协调难度;释放企业的办学权利、提升对企业的政策支持;降低企业投入资产的专用性;减少培养纠纷等途径开展有效性的治理。
進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采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培养出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由此可见,学校和企业存在大量的合作空间,合作共建管理教学和科研机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机构,均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但就目前情况,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热而企业冷”的尴尬:企业缺乏长期培养人才的文化;对技术技能的要求不高;企业成本增加;好不容易培养的人才留不住;学生年龄过低,回报企业能力有限;缺乏能够广泛推行的成功模式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尽快出台配套的引导政策和操作办法跟进和约束,企业与学校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或难以协调,校企合作情况让人担忧。本文依据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对校企合作运行的交易成本展开分析,并提出有效性的治理对策。
一、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注释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个侧重于交易成本的经济学研究领域,交易成本是指在建立交易过程中,不易被考虑到而实际损耗掉的成本。新制度经济学的显著特征是坚持交易是有成本的。
校企合作办学的交易成本包括信息的搜寻和发布、谈判、签约保障、监督、机会成本、合约运行和违约所带来的一切外部成本。一是信息搜寻和发布成本。学校与企业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双方会就办学质量、关键资源、社会影响力、合作意愿等因素进行信息搜寻、评估,产生的各种成本费用;二是谈判成本。合作办学谈判过程中有关交易条款的订立、合同的起草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以及为达成协议所作出的让步之和,其数值等于该次谈判预期的谈判收益与实际的谈判收益之差。三是签约保障成本。签约保障成本是签订合同或达成合同条款所花费的成本:包括从合同签订开始到合同完成为止所发生的、与执行合同有关的费用。学校本身是出资方的代理人,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又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必然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签约保障成本。四是监督成本。校企合作办学的运行,还需要建立评估监督体系,负责对教学、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的审计和监督所产生的成本。五是机会成本。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必然要投入教学设备设施、实训场地、研发资金等,由此放弃利用投入资源获得其他收益的机会。六是合约运行成本。校企双方共商人才培养机制,共建专业及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同样会产生大量的教学成本、科研费用、学生事务费用、管理费用、设备设施投入费用等运行成本。七是违约成本。校企合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争议,一旦发生违约通过仲裁机制或法院诉讼等途径解决,这些都会发生交易成本。
二、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
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提出交易成本的存在,主要取决于:受到限制的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以及资产的专用性等因素。具体如下:
(一)有限理性。威廉姆森把理性分为强理性、弱理性和有限理性。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理性的存在,交易的双方都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交易的一方可以利用这种不对称的信息来为自己谋利。有限理论诱发了交易成本。
(二)机会主义。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自私且不惜损人,只要有机会,就会损人利己。在校企合作办学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有可能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采取图利手法,做出自私行为。为了减少校企合作中的机会主义,不仅需要定期轮岗、内部牵制、授权审批,还需要通过监督或审计机制,由此产生制度成本。
(三)不确定性。由于环境因素中充满不可预期性和各种变化,交易双方无法将未来的不确定性纳入到合约中,使得交易过程增加协议成本。首先校企合作办学中受区域经济的影响,不同专业、不同招生地区生源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能否符合办学的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其次教育教学不确定 。校企合作办学的教学目的是要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课程体系设计不当,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能否培养出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不确定。再次财务运作的不确定。由于职业院校收入来源单一,加上招生人数的不确定,收入随之减少,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虽然会采取压缩成本、节省开支等措施进行财务运作,但从长远看,校企合作办学完全由市场控制,若生源和企业投资回报率不足,给校企合作办学的后续发展带来不确定。最后是就业的不确定。由于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界线模糊,原本紧缺的人才可能面临就业困难。职业教育存在薪酬收入及社保待遇、毕业生工作与就业期待吻合度等因素导致就业质量不确定。
(四)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很难再另作他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显然,校企合作办学必然存在有些资源一旦投入就很难再转为他用或被其他实体利用。资产专用性包括场地、人力资本、实物资产专用性等各个方面。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越高,拥有专用性资产的一方在退出交易时变得越困难,由此增加了校企合作办学的交易成本。
三、交易成本治理的建议
校企合作办学存在多种交易成本,并且交易成本一旦超过办学收益,就会违背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的意愿。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是治理的关键所在。
(一)提高校企合作办学运行的透明度。由于校企双方均不能掌握全部信息,加上环境因素导致的不可预见性未纳入到合约中,决定了校企双方的不完全信任。校企合作应该就有关财务、纪检监查、审计、人事、采购等重大事项进行公开,建立健全运行管理的监督机制,由对内监督为主转变为内外监督并重,通过提高校企合作办学运行的透明度,来进一步增加双方合作的绩效,减少校企合作办学中的机会成本。
(二)降低校企合作的协调难度。校企合作协调成本包括内部协调与对社会公众利益相关者的外部协调,建立内部沟通协调机构,消除壁垒和差异,实现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对流,外部成立以教育部门为主责的校企合作工作组或办公室外部协调机制,统筹财政、人社、经信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制订相关政策和文件,建立政府校企合作信息平台供大众查询、交流,解决各自的利益诉求。
(三)释放企业的办学权利,提升对企业的政策支持。职业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企业必须由边缘地位走向主体地位。职业院校“向后一步”放权落实企业在职业教育中主体地位。释放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人事政策、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的适度决策权。政府部门“前进一步”提升对企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探索适应的政府购买机制,确保购买服务效果,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制定财税激励政策。媒体应大力宣传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降低企业投入资产的专用性。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越高,拥有专用性资产的一方在退出时就越难,双方合作的交易成本相对越大。校企合作资产专用性体现场地、人力资本、实物资产专用性等各个方面。为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倡导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将实训实习基地优先选择建在企业,可以将企业现有的设备设施充实到实习实训基地,而非直接购买,降低场地和实物资产的专用性。其次由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学校师资操作技能,而非直接将企业技能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降低人力资源的专用性。
(五)减少培养纠纷。如何保障学生在校、实习实训期间的安全,在引入第三方评估的基础上,购买在校期间责任险和实习实训责任险,加强学生安全知识培训。国家应颁布相关政策或出台相关立法,明晰安全责任划分,不能搞完全由学校负责或完全由企业负责等传统的“一刀切”,该归学生个人或家庭承担的,也必须依法依规执行。(作者单位为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