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颖 童海君
校企合作模式是传统电商专业培养学生有效的模式之一,但由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环境差异、电商师资团队水平差异、生源差异、办学条件、政策和投入资金差异等,诸多院校和一线教师也体验到了诸多痛点。本文重点探索研究基于移动电商背景下微项目植入式教学,并通过实践总结出了移动电商微项目植入式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图,通过此模式可缓解传统电商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痛点,也能提升电商类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一、引言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移动电商的飞速发展,移动电商已经深入到了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电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业贸易活动,本质上就是电商,是生长于传统电商土壤上的新型商务,是电商的细分,是应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使用移动终端展开商务活动。它具有的精准化、碎片化与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其比传统的电商更高效、更公平、更开放,更能体现现代商业文明的精神, 它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营销推广的利器,是未来电商的主流和趋势。与此同时,企业对移动电商实战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而高校对实战型移动电商人才的培养又较少,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
二、概念界定
微项目为课题核心关键词,借用行业热词“微”和“植入”,是一次概念创新。主要是指以学生自建团队为主体,将其自主选择的小微项目作为实践对象,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实现课程教学与项目实践的一体化或高度融合。
微项目特点:轻创业,社交化,易落地,多样化,多选择,高弹性,重在操作与落地,锻炼思维培养技能,体验真实感,收获成就感,自己对自己的成果负责,成功或失败都可以接受,任务微,团队微,资金微,时间精力微等。
虽然微项目植入的核心内涵是高职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但本课题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提出不同点和创新点。首先,微项目是指低门槛、轻创业、重社交、易落地、多选择、高弹性的适合学生大众开展移动电商实战的项目,包括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和校企合作中适合的项目或项目环节。其次,植入式教学是指以微项目模块为导向,组建专业课程群,课程融通,资源整合共享,专业课程群的学习过程就是项目的实践过程,不割列,不脱节,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螺旋式交替上升的教学模型,实现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
三、实践意义
移动电商微项目植入式教学有利于解决传统电商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的痛点。近年来,在高职院校电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大家基本达成共识,“校企合作”是必须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基本的教学模式,“项目化、任务化、实战化”是主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在这场改革实践的热潮中,由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环境差异、师资团队水平差异、生源差异、办学条件、配套政策和投入资金差异等,诸多院校和一线教师也体验到其中的不少痛点。具体如下:
其一,传统电商校企合作项目无法满足学生大众参与综合实战的需求。如代运营项目等,企业要求较高,所需人数少,只适合少量精英学生的培养。而如客服、美工等项目,则只能锻炼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
其二,院校方的教学活动常常受限于企业方。如因企业战略转移、业务发展变更、合作满意度等原因,院校方没有绝对的主导权,无法确保校企合作可持续、稳定、以有效服务教学的方式开展实施;
其三,许多项目有要求高、耗时多等特点,必须另行组织时间地点。这样,项目无法与常规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所学知识技能无法同步通过实战得以巩固内化,课程与课程间的学习内容也无法融会贯通,容易造成知识技能的遗忘、脱节等,影响实战效果;
其四,学生被动性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时负面情绪较大。当代高职学生普遍自我意识较强,当有些大规模校企合作项目强制性对接入教學实战环节时,学生接受度低,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校企合作满意度。
四、实践内容
本课题组针对H学院电商专业的3个班级148位学生进行了围绕移动电商微项目实战教学的探索,其中核心运营实战团队10人。围绕着以下诸多微项目进行了探索实践:依托本地企业的零食特产、系列抱枕、玩偶礼盒等;与水果原产地或水果微品牌对接的阿克苏苹果、仙居杨梅、赣南脐橙等;学生自主创业或对接微商、厂商的优微影、护肤美妆等。并从实践和教学中总结出了微项目植入式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图,如图所示。
在该框架图下,微项目教学实践遵循“实践-理论-实践”交替螺旋式上升的人才培养思路,解除了课程与项目、教师与教师、课程与课程、课内与课外之间壁垒,微项目解构与教学任务设置进行有机对接,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就是微项目运营目标的完成,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素养能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巩固锻炼和提升。
五、实践效果
(一)缓解了传统电商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痛点
移动电商微项目植入式教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电商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的痛点。
(1)微项目实施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自建团队为主体,人人参与,有效提升电商实战教学大众参与度。
(2)笔者团队通过整合校、企、人(学生、教师)有效资源,提供多样化可选择微项目,这使办学方掌握了更多项目计划、实施的主动权。
(3)植入式教学使专业课程群的教学与项目实施落地相结合,教学实战一体化更省时省力省心高效,也利于后续更高要求校企合作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开展。
(4)学生团队自主选择微项目作为团队实战项目,化被动为主动,展现更高参与积极性。
(二)微项目植入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要点
在项目教学的执行过程中也总结出了几个要点:
(1)电商教师团队要保持高度沟通。教师团队必须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要明确各门课程之间的融合点以及分界点。比如摄影摄像、图像处理、网络营销、电商文案与策划、微信营销等课程,在一定期间内要围绕着某一款产品进行设计制作、文案卖点提炼、活动策划等并通过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等课程进行传播、推广和销售。
(2)对核心运营团队有业绩要求,高分奖励加销售奖励;对于普通团队重点考核内容,分享出业绩给予加分奖励。由于大学生想法各异,如果围绕微项目要求学生一定要出产品的业绩,很容易引发一些负面情绪和影响,反而对教学进展不利。笔者团队建议从每个班挑选4-5名有较强锻炼和挑战高业绩目标意向的学生,组建一个10-15人的核心运营团队,由教师团队亲自带领参与课上课下的准备和实战工作。对于核心运营团队有内容产出能力和业绩要求;对于普通团队只要求结合自己所制作出来的图文、短视频进行移动社交圈的分享和营销就可以,重点考核拍照、图片、文案、卖点提炼等能力,对业绩不做要求。
(3)教师团队要重点聚焦支持核心团队出业绩,特别是核心团队中出单最多的榜样学员或榜样小团队。榜样学员及团队是具备榜样和带动作用的,要充分调动普通团队中队长的积极性,通过各团队队长激励各成员完成作业并能取得一个好的成果。
(三)提升了电商类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移动电商是行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动态,满足新兴行业企业岗位用人需求。笔者团队在把握移动电商的社交属性和精准化、碎片化、去中心化特征,利用微项目植入式教学重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微项目有效的提升了图片处理与优化、视觉营销、网络营销、短视频制作、文案策划、用户粉丝运营、微信社交圈营销等方面的素质与技能,培养出了更契合行业新兴岗位要求,更具备职业素养技能竞争力的电商类专业人才。
六、结语
移动电商微项目植入式教学实践研究是对高职院校电商类专业教学教育模式的一次新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H学院电商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的痛点,也提升了电商专业人才在摄影摄像、图像处理、网络营销、电商文案与策划、微信营销等专业课程上的人才培养效果,此案例也可为该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优化提供参考。微项目植入式教学为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相关教学理论用作实证案例和充实理论内涵。(作者单位为1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2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蔡颖,女,硕士。高级电子商务师,高级电子商务运营师,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电商教师。研究方向:移动电商,跨境电商。
童海君,男,硕士。浙江省商务厅/阿里巴巴商学院/省促进会首批认证电商培训师资,高级电子商务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商教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移动电商。(作者单位为1浙江横店影視职业学院;2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