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霞
在我国如今的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经济新常态。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是我国当前和之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逻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与经济新常态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在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人才工作、劳动关系方面都出现了变化,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本文主要介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变化,并研究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主要措施。
一、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变化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在经济新常态下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主要表现是:(一)劳动就业。经济新常态主要指的就是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各个行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变缓,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就业面临挑战。另外,我国在深化调整市场经济结构中,逐渐将过剩的产能化解,在国企改革、落后产能被淘汰的背景下,隐形失业逐渐凸显出来,一些发展困难的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会采取裁员的方式,导致结构性失业。(二)社会保险。在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就业形势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缩小了社会保险征缴的空间。我国逐渐迈入老龄化时期,享受社保待遇的群体逐渐增大,社会保险的刚性支出增多,加重了社会基金的收支压力。同时,在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的社会中,人们更加渴望得到公平的社保待遇,急需要对社保制度进行优化。乡镇加强了对社保工作的力度,逐渐扩大社保范围。(三)人才工作。经济新常态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经济发展的方式由粗放式增长逐渐朝集约性增长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也由传统增长点逐渐向新增长点转变,降低了生产要素的驱动力,经济要想实现持续增长需要依靠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的质量,而高素质、创新意识高、创新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越发紧缺。尤其是乡镇中,大量农村人员外出务工,乡镇发展急缺人才。(四)劳动关系。经济新常态在劳动关系方面的表现就是,在劳动力供求结构发生改变的同时,劳动者有了更强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就业选择性,在表达与诉求权益方面的出现多元化,对劳动者权益进行维护的工作加重。另外,在调整经济结构、经济下行压力出现增加的过程中,一些乡镇企业由于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改变,出现经营困难,导致劳动关系更加不稳定,和谐化劳动关系的发展面临挑战。
二、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应对变化的措施
(一)建设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信息化
在经济新常态下更加重视信息化发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必须加快建设信息化。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意识到整合五险信息化系统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能提高管理五险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能有效提升经办工作的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关单位必须加快整合五险信息化系统,尽快实现发行和应用社会保障卡的工作,为上线统一化社会保险软件、平稳过渡新旧系统做准备。2.在建设网络化、整合保险数据与业务、发行和应用社会保障卡等工作中,要加强对各个地区、各个险种间的统筹兼顾,以免阻碍信息化建设。3.推动统一化新社会保险软件的应用,建设无站式服务、统计分析数据、监控医疗、考核绩效、稽核内控、建设电子档案、宏观调控、智能化调度、网上申报保险等功能。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已经有了初步成效,其表现主要是:1.有的省市已经全面上线统一化无险软件,社会保险的业务数据实现了市级集中,乡镇社保业务统一集中到市级进行管理。2.一些省市的社会保障卡已经覆盖了所有参保人员,社会保障以一卡通的形式得到有效应用。3.有的省市各类业务在全年的往来都没有出现问题,有效保障了信息的安全化。4.一些省市不断完善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自助式语音电话、支付宝服务、微信服务和网站服务等,在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方面有突破性进展。5.对1233的服务职能进行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咨询和举报服务有了新的发展。
(二)深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改革
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想推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其一,在国家与省市统一化部署下,积极改革养老保险、分配工资收入、事业单位人事等方面的制度。其二,以深化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总体目标为核心,优化提升机制体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构建扩大就业和发展经济的联动机制、动态化监测就业失业的制度、调查社会失业率的制度、终身培训劳动者职业技能的体制、拓展失业保险和就业专项基金的功能。其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制度,在市级层面上统筹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建设治理社保经办的服务体系,适当提升补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居民养老、城乡社保待遇的标准,乡镇社保也纳入市级管理中。其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健全引进海外人才、高技能人才、高水平创业人才、企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的机制,同时也完善保障监察劳动的执法体制、协调劳动关系的体制,以缓解经济新常态中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中出现的新挑战。
(三)建设经济新常态下人才的职业能力
提升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需要各市、区、县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和劳动者所属单位、职业技能鉴定单位、评价技能人才的试点企业、培训技能人才的示范基地、技工院校等的合作,共同开展培训职业技能的活动,尤其是企业的职工培训。省市要将提升全民技能作为一项重点建设项目,加强鉴定考核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拓展技工类院校的招生规模。确保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加。为此需要采取的工作主要有:1.公共实训高技能人才的管理中心、鉴定职业技能的中心依据单位开展业务的实际情况,做好每年建设高技能人才、鉴定职业技能的工作。在培养劳动者职业技能中,要以发展高技能人才为核心,立足各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大局,将各个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在培养劳动者职业能力方面,主要依据的要求与目标由各地依据省市召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会议、推进振兴全民技能工程会议提出,不断加强培养技能人才的水平与能力。3.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有关单位要加强培养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认识,主动积极地开展培训工作,将工作主动权握在手中。乡镇人才资源与社保机构要做好人才统筹、调整和培训工作,比如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人员的专业能力。另外,各单位要强化领导,在培训公民职业技能方面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突出工作重点,保证工作取得一定的实效。
(四)提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高素质工作人员是任何单位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单位要贯彻落实有关社会保险、劳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方针,需要编制和实施社会保险与区域劳动的年度计划,需要贯彻落实对劳动关系法律法规的调整工作,监督执行社会保险和劳动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等等,工作比较繁重。为此,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结语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新挑战,为此必须健全其工作体系,深化制度改革,建设信息化五险制度,加强职业能力的培训,把服务人民当做工作重点和目标,在经济新常態下有效开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作者单位为大理市下关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