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永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是在师范学校体育田径教学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结合现阶段师范学校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 键 词] 师范学校;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139-01
田径是我国体育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取措施提高师范学校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我国体育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阻碍我国师范学校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分析
(一)对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理解层次较低
在师范学校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对田径运动的内容和积极意义的理解也不可忽视,这是田径运动的内涵所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关于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的内容却十分稀少,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田径运
动的认知存在很大的缺失,仅仅停留在其是体育学习必要内容
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怎么可能发自真心地喜爱上田径运动呢。由于缺乏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有效性自然难以得到保障。
(二)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落实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但是在师范学校体育田径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的是学生技术动作和专项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师依旧保有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缺乏重視,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体育思维发挥和情感体验存在不足,学生很难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三)教学方式落后单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田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师范学校体育田径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偏差。很多教师由于缺乏创新的勇气,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不仅导致田径运动专业技能的
教学效果下降,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受到很大的打击,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导致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
二、提高师范学校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适当增加田径运动文化内涵教学的比重
田径运动文化教学是师范学校体育田径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思想,使学生成为思想端正的体育学习者。根据现代体育理论,田径运动文化主要包括观念、关系、物质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观念文化指的是田径运动对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以及和文化相关的一些活动。关系文化是田径运动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物质文化则是田径运动开展需要的场地及设备等。新形势下,在师范学校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加深学生对田径运动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协调田径运动和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田径教学的重视,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体性
在师范学校体育田径教学中,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教学内容过于死板,课堂氛围低沉,缺乏趣味性,学生自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很多教师过度重视专业技能的教学,导致田径运动的娱乐性得不到体现,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单方面灌输。教师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性格、兴趣以及学习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既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又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的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例如,对于耐力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设置一些锻炼耐力的运动项目,如长途慢跑等,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提高,从而收获成就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兴趣。
(三)创新体育田径教学方式
形式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以更加新奇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加速跑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障碍追逐比赛,采用蹲起或俯卧撑的方式对失败的学生进行处罚,这样既能使学生在竞赛中充分掌握技术要领,还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提高师范学校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性对我国体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如此才能为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小慧.提高中职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5):92-93.
[2]张健,段成青.提高中职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 学园,2016(7).
[3]张燕楠.有效教学在高校田径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9):93-94.
[4]刘亚云.田径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实验与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