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课最根本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的心态和正面的情绪。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消极的现象和负能量的言论,对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造成了一定影响,德育教学中也逐步凸显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引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尝试探讨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278-0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以下简称德育)是中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涉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通过课程、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高素质劳动者,以适应现代企业对全面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然而,当前中职教育中的德育课程在发挥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施与效果。本文将分析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中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德育中的应用模式。
一、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一)自制能力差,缺乏纪律观念,法制观念淡薄
旷课、打架、损坏公物等现象时常发生,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行为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经常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且屡教不改。
(二)学习兴趣低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进入中职学校后,不会学习、不爱学习的陋习难以改变,因此,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的兴趣普遍较低。
(三)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受“普高热”的影响,许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高,才是优秀生,进入中职意味着失败,认为自己前途渺茫,开始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情感冷淡,遇到挫折就更难以承受了。
(四)意志力差
现在许多中职生由于家长放养式的溺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遇到困难不谋求解决,通常选择退缩或放弃。
二、中职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中职院校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长期以来,中职院校都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文化课教学薄弱是其众所周知的教学缺陷,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对传统说教式的德育课程更是缺乏兴趣。同时,中职院校的教师招聘门槛往往比普通的高中学校要低,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甚至对学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二)教师进行德育的手段单一
中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缺乏耐性,过多地采用说教、批评的方式方法,忽略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忽视学生产生问题背后的原因。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德育的对象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严重损害学生的自主性及自尊心。
(三)家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误区
青少年正处于思想和品德发展的关键阶段,家长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而中职学生的家庭背景复杂多样,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往往不多,片面地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忽视家庭教育以及家长示范的重要性。一些家长难以树立知行一致的模范形象甚至不能做好表率,使中职学生难以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相对于传统心理学研究精神疾病、人格问题、暴力等消极问题,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帮助所有人在良好条件下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的各种因素,展示了一种积极教育理念。
消极教育理念下的学生德育,教育者更多地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了修补学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上,采用批评、指责、惩罚等消极方式对待受教育者,容易恶化道德教育关系,降低教育者的威信,妨碍受教育者良好品德的培养。积极教育理念下的学生德育强调受教育者的积极品质,通过营造积极的德育环境,激发受教育者的自身潜力,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育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并在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自己的不良品行。
筆者在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对中职学生的德育课程做了以下尝试:
(一)建立良好的德育关系
要使教育的功能最大化,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积极的道德教育关系需要教师借助良好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放下身段,调整自身的角色和心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自始至终对学生抱有积极、肯定、信任的态度,相信学生的积极品质和发展潜力,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提高,鼓励其逐步成长。
(二)关注学生积极品质,使其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中职学生“问题”不少,往往存在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作为德育教师,不应把眼光过多地集中在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上而放弃了德育的主要任务。德育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潜能,欣赏他们的良好品德,并创造各种德育情境将它们发扬光大,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信任,使学生觉得自己在学校、在班级中是一个有用的人,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从而激发主人翁意识,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树立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责任意识。
(三)创造机会,体验成功的幸福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有取得成功的欲望和需要,成功的体验会为人带来自信及动力。中职学生很少获得成功、认可的体验,需要极度缺失。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及能力水平,在教学和班级事务管理中,合理分配任务,对工作进行分解,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工作任务,体验成功的幸福,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综上所述,中职生的德育工作具有特殊性,需要教师更加关注、更加真诚、更有技术地进行教学教育。而积极心理学相关理念的引入有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积极情绪及良好品德的培养,有利于德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文芝.浅析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6(21):125-126.
[2]王天立.浅析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