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威威
[摘 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集逻辑性、实践性、操作性、任务性等特点于一身。围绕着《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所谓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其中,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相比较,微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
[关 键 词] 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视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244-01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太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通常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在中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中职院校要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微课,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便于学生快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一、抓住课程特点,科学选择微课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包括信息科学与计算机、计算机进制与信息编码、计算机系统与常用设备、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计算机操作系统、个性化设置、系统维护与安全、Word 2010软件应用、图文混排、页面设置与打印等知识点。由于微课教学时间较短,一般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两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再加上微课教学内容较少,旨在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者技能点,因此对有些课程知识点较多,较为繁琐,无法有效地运用微课。为此,课堂上,教师首先分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根据每个知识点制作成不同的微课课程。
以“图文混排——制作‘产品宣传单文档”为例,本节课包括如下知识点:插入、编辑图片、剪贴图、绘制基本图形、使用文本框、制作艺术字、绘制图标、公式与对象。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制作不同的视频,如,围绕着“插入操作要求”,利用微课视频,演示插入图片“yizhong.jpg”,设置图片高度为8厘米,设置图片为黑白,饱和度为72%,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为“四周环绕”形,设置图片在页面中的位置为水平对齐的绝对位置为5厘米,垂直对齐的绝对位置为5厘米。通过微视频演示,学生直观地掌握了插入要求,结合微视频中的操作方法,学生会新建一样的文档进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围绕新课程要求,灵活设计微课活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关键在于应用,教师应围绕新课程的要求,灵活设计微课活动。由此可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加强调实践性,在设计微课课程时,既要结合PPT讲解,还要结合操作演示,其中,操作演示是重中之重。通过利用操作演示,便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使学生跟着演示步骤完成操作,快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以“数据处理——管理‘超市销售表”为例,本节课有公式与函数、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图表的创建、编辑和修改这些知识点。其中公式与函数、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是重点和难点知识。在传统课堂上,尽管教师一一操作,但是学生很快也忘记如何操作。所以,教师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微课活动。上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预习,通过预习,初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制作“成績统计表”“员工信息统计表”等。接着,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解决学生在制表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的讲解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依据典型案例,合理制作微课课程
制作微课课程时,会用到计算机、耳麦、视频录像软件、屏幕录像专家、PPT课件。除了制作工具,还需真实的、具体的、典型的案例供学习者自主学习,是一对一的学习。通常情况下,制作微课课程时要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1)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准
备合适的教学材料。(2)将电脑打开,并与耳麦相连接,对话筒位置、音量等进行调节,还要调整好PPT界面、录屏界面等位置,接着进行录制。录制中,要围绕着教学活动,一边演示操作,一边理论讲解,其中理论讲解中,应结合知识点,从实际生活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直观、生动的案例,强化学生的理解,并完成微视频的制作。(3)美化微视频。当录制完微视频后,美化、剪辑是不可缺少的。剪辑、美化中,既要调整画面,又要做到声音与图像相配合,将完整的微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总结
微课的运用,旨在“以小见大”,用微课堂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让学生动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凸显学生的主动性,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殷正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为例分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8).
[2]胡倩文.“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探索: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