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体健美操课程创新融入舞蹈啦啦操探析

2018-05-14 09:57孟建花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7期
关键词:舞蹈动作体育

孟建花

[摘 要] 高校体育课是高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健美操是在高校中开展较广的一项课程,但在常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缺乏新意。为了更好地开展健美操教学,活跃学生体育课堂,意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融合舞蹈啦啦操元素,突出创新性、观赏性、实践性的创新教学,达到运动健身、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的教学目的,主要在形体训练、音乐融合、动作创编、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在保持健美操和舞蹈啦啦操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借鉴舞蹈啦啦操的一些创意部分,可以使健美操教学更富趣味性和创造性,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中是切实可行的。

[关 键 词] 公共体育;健美操;啦啦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164-02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项目内容有很多,学生可以充分自主选择,在符合选课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项目,在开设的各类项目中,健美操项目是学生选择较多的一门课程,特别是对女生群体,选择其的人数往往超过其他球类项目,成为最热门的公共课程在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而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课堂缺乏新意,时下的健美操课程融入了很多的创新内容、创新方法,与其他舞种的区别和融合是迫在眉睫的。舞蹈啦啦操是一项新兴的年轻人非常喜爱的体育项目,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得到很多的学生喜爱和欣赏,啦啦操项目时尚新颖,各舞种风格流行,容易学习和掌握,将其融入健美操课程教学,旨在丰富高校体育课堂,培养学生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健美操课程教学质量。

一、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主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合理科学的身体练习来帮助学生达到增强体质、掌握技能的目标,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主要是公共必修和选修课程这两种开课现状。在各高校,为了满足对学生的教学需要,通常都会开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健美操等课程,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各学校根据实际的师资情况,开设的课程项目也不全相同,但健美操项目是各高校均会开设的一门体育课程,由于其项目特点,非常适宜大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选择需要,在高校非常流行,特别是女生群体。[1]整个山西省健美操项目的开展局势一片大好,受众广,同时也影响着更多的爱好者参加健美操专业训练,在各级别的健美操大赛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国有相关明文规定,公共体育课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上课时间为2年四个学期,且课时数不少于144学时,每一学时不少于45分钟,对这一规定各学校都得严格遵从和执行。而健美操课程内容主要是实践部分,理论课的形式比较少,一般穿插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则是侧重健美操基本手法和步伐的组合教学,通常是一些基本套路的教学和等级套路或者创编套路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凸显一些问题,学生对教学内容容易上手,但教学内容元素较单一,教学方法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其他项目的联系性不够,这点也是一直需要从事健美操教学工作的老师不断去改进和创新的。

二、健美操和舞蹈啦啦操项目特点

(一)健美操项目教学特点

健美操分为竞技健美操和大众健美操,一般我们公共体育课堂教授的内容偏大众一些,以有氧练习为主,重在塑造健康、优美的身体形态,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特别体现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通常也称健美操是体操、舞蹈、音乐的融合体,改善和端正自身姿态之外,能给别人带去美的欣赏和感受。健美操运动给人展现的是一种积极有力量的运动,通过参加健美操运动,能够帮助改善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例如塌腰、耸肩等,也可以提高肢体各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肌肉线条的凸显美感,增强肌肉力量,柔韧素质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2]健美操中的动作要求和身体姿态练习可以改善一些学生的身体姿态,培养学生的形体自信。

(二)舞蹈啦啦操项目特点

啦啦操运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为它起源于美国,个人主义和张扬的个性特征非常突出,从一开始,主要是以口号和呐喊助威的形式,慢慢地发展成为结合身体动作,用肢体来表达情绪,再逐渐增加了体育舞蹈、艺术体操、技能动作等结构,后来又结合队列队形的连续变化、街舞等一系列动作。[3]舞蹈啦啦操包括花球、爵士、街舞以及自由舞蹈啦啦操。而在高校中,大家对舞蹈啦啦操的概念可能仅仅停留在篮球比赛时的啦啦操表演,而实际上舞蹈啦啦操存在的形式很多,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多种不同风格舞蹈元素的动作拆分和组合,结合转体、跳步、平衡与柔韧这些技能要求,将一连串基础动作组合在一起,以变换空间和队形展示成套动作,主要是以团体协作的方式,是一项集体舞蹈项目。作为集体项目,培养团队精神则是一个核心的意识体现,整齐的动作、流畅的配合,将个人的表现完全联系于整体的呈现效果,实现团队目标,增强信任、激发斗志、提升集体之间的凝聚力,这正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目标之一。

三、健美操教学创新性融入舞蹈啦啦操元素

健美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固定的几项需要完成的教学套路任务,整个课堂传统模式没有太多的形式变化,主要先是形体的教学,然后两到三个套路的教学,再是教学的展示即考核。整个过程由教师主导,学生能够发挥自己创新想法的地方比较少,大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缺乏真正的兴趣。舞蹈啦啦操是一种新兴的年轻人喜爱的运动项目,将健美操课程创新地融合一些舞蹈啦啦操中的爵士、街舞、舞蹈等个性元素,结合快节奏、动感、热情和激情的音乐,使健美操课堂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学生也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现和释放青春,体现大学生该有的激情和活力,表达年轻向上的积极精神,享受新颖的大学体育课堂。

(一)形体训练

健美操课程的最基础部分就是形体训练、基本手位和步法的练习。传统的健美操课程对形体练习主要放在准备活动部分,固定节拍的重复练习、身体操以及柔韧性练习。而舞蹈啦啦操中的街舞、爵士等舞种对基本手位和步法的变化要求更高,变换更多样,啦啦操一般所熟悉的是32个基本手位,步法變换多样,步法简单变换快,体现在脚下动作速度要快,频率要高,对下肢力量要求较高。从健美操固定的踏步、开合跳、弓步跳、吸腿跳、弹踢腿跳、后踢腿跑、踢腿跳这7种步法,融合舞蹈啦啦操的各种舞种风格,在编排成套的动作时,将步法重新搭配、拆分、变化形成新的步法组合。提高健美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变性,例如,将身体操变换成爵士风格的各关节的活动,在音乐的变化下,根据不同音乐风格发散思维,寻找其中的乐趣,更好地进行形体的训练,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创编创新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常在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留下更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和创新编排的时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去设计,在完成规定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把教学内容编排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多元化,学生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创新想法,思想的拓展,肢体的配合,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团队协作,配合合适的音乐,集思广益为每一节课更好地展现而开动脑筋展现肢体美。而这一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想法,只是简单地重复基础动作,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融合舞蹈啦啦操各种风格元素,可以增添创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例如,可以借用啦啦操的元素,在编排健美操动作时借用花球、彩带、拳击手套或者面具等;借鉴啦啦操服装风格的变换,街舞风格的服装呈现的是随性、嘻哈,在编排健美操套路动作时,根据最终想要传达的表达效果,服装的创新也能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创作灵感。

(三)音乐融合

音乐的选择是健美操运动的关键,对组合动作的创编和设计有着关键的融合作用,不同风格的音乐适合搭配的动作有快有慢,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乐感,也可激发学生的运动信心,促使积极地参与身体锻炼。所以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大家比较熟悉,而且节奏明显、鼓点强劲的欢快音乐来练习大家的节奏感,让学生自己找寻节拍,使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加强,可以添加多种风格的音乐,例如,感受街舞风格、爵士风格等不同类型的舞蹈啦啦操音乐节奏。[4]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好的音乐灵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反过来可以将节奏感强、大家熟悉且流行的一些音乐题材剪辑到一块,拼凑成一首独特、完整的音乐,在熟悉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对动作的把控也会得到提高,如此也能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氛围,从音乐融合的角度去加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信心。

(四)评价创新

所有的运动都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实现的,健美操也是如此,对这个项目的评价主要就是看身体练习的整齐度和优美度,当然,评价综合考虑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动作与音乐的协调融合程度以及在练习和合作过程中大家的协同能力的展现。依照健美操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和健美操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整体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结果导向下评价应该是过程性评价主导,终结性评价作为参考,重在激励和引导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健美操课程通常考核的是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而啦啦操项目更侧重的是学生对项目的灵活运用,将运动的氛围和情绪传达给观赏者,培养的是学生一种由内而外的对运动的喜爱和表达。高校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育竞赛,班级之间、院系之间、学校之间,比如最常见的一些项目,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的比赛,这都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而啦啦操不仅可以为比赛加油助威或为表演助兴,还可以活跃现场气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特别是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助添新的力量。[5]因此,设计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积极参与与表演,在自身创新编排的内容上展现的团队合作想法,对音乐的选择和剪辑组合,对其他舞种的借鉴和融合程度都应该纳入作为健美操课程考核评价的标准,这样更多展现的是新时代大背景下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不是单纯地完成一项任务,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一个运动爱好。

四、结论

高校的健美操公共体育课程融合舞蹈啦啦操元素,对教学改革是非常可行的,能够帮助学生身心更好地发展,通过融合舞蹈啦啦操的形体训练、创新编排、音乐的引荐以及课程教学评价的创新,能够更加展现高校健美操课堂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正是一个释放大学生青春活力的非常合适的载体,让学生真正领会课堂的有趣和健美操项目的魅力,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营造更好的大学体育文化氛围,从而丰富高校体育课堂,提高健美操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任聪.我国啦啦操与健美操的差异性比较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34-35.

[2]李淑梅.对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172-174.

[3]任秀琪.艺术体操、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比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7,4(4):23-24.

[4]胡湘.高校啦啦操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发展思路[J].体育世界,2010,16(7):48-50.

[5]周建设,方奇.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超市化”构建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6):41-42.

猜你喜欢
舞蹈动作体育
下一个动作
舞蹈课
画动作
我们的“体育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