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福生
[摘 要] 教师专业化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需要,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选择,也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教师专业化;职业学校;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209-01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多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飞速发展,教师职业已逐步专业化。面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教师已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读书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
书本是无言的老师,学习是教师成长进步的阶梯。教师要与书本为友,教师要浑身是书卷气,满屋是书香气,让书本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思辨能力;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懂荣辱、辨善恶;读教育理论书籍,催生教育智慧,创新教育理念;读杂书可以支撑教师的健康成长。一个读了很多书的教师,讲起课来,有“胸藏万汇凭吞吐”的气概,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
二、不畏浮云遮望眼——勤思考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再认识和再思考,在这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叶澜教授告诉我们:“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教学中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恼,这些感悟都是我们成长的支点,也是我们进步的足迹。反思让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带着思考的睿智,把我们的教学经验变成理论,把我们倾注了心血的教学投入提升到生命的哲理,在不断反思总结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水平。
“亮点”反思。即记录下教育教学成功之处。如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引起师生交流产生共振效应的做法;“教、学、做”一体化的相互融合,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思想教育的潜移默化的渗透等,做到系统化的总结,在以后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完善。
“败笔”反思。即记录教育教学疏漏、不足之处。如师生在教学中没有良好的互动、情感没有引起共鸣;“教、学、做”脱节,没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等,对这些环节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以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常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
(一)微格研讨——塑形细节展现完美
微格教学规模小,便于组织和操作,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能即时反馈和矫正教学行为,方式灵活,是教师自我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微格教学中,执教者从“当局者”位置,转移到“旁观者”位置。将期望目标与实际教学效果相比较,自我观察,从具体的比照、反思中,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如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应用微格教学进行研究。组织几位学生或同伴参与,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训练,同时进行录像,然后通过看录像、自我反思、同伴“会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二)理论联系实践——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躬身实践。校企合作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是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学校专业对口的企业、行业、公司进行合作,建立学校的实习、实训培训基地,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进行专业实践。职业学校教师通过下厂实习、职业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相关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逐步从“新手”到“行家”。
四、好风送我上青云——借外力
(一)专家引领—借力登高得以望远
专家的引领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教师专业化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采取“请进来”的措施,聘请专家、教授来学校讲学,让老师聆听专家讲座,进行“零距离接触”和面对面的交流,现场体验和感受专家和教授的教学凤范,并在专家的引领和教授的指点下,开阔了视野,获得了启迪,提高了理念,达到了“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送出去”,就是让老师积极参加“国培”“省培”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培训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通过专业项目教学和专业技能知识提升,技能培训、教学技术疑难交流、辅导等,帮助我们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技能,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二)同伴互助—资源共享不断前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或不同于他人的教学经验和体会,通过互相学习、集思广益、互相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向前发展。例如,同课异构展示课,让我们在比较中对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刻和全新的理解;翻转课堂的专题研讨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春風,为我们开启互联网教育的步伐;“磨课”为大家集体参与讨论、策划、修订和完善,提供了一个能动的、集大家的意志和智慧的“磁场”舞台;有效教学的专题研讨为高效课堂问诊把脉;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为我们课题研究指点迷津;教育沙龙为教师提供各抒己见、思想交流、智慧碰撞、观点交锋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