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05-14 09:57田宁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4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理论院校

田宁

[摘 要]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使学生无法对这门课程提起兴趣或者无法达到学习目标,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操作的“三高”人才,应致力于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财务会计;实践操作;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154-02

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现代企业运行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财务会计》是高职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财会人员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形成的关键课程,也是初級会计资格考试的必修课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各项工作不断科技化,这对财务会计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实际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无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等的弊端,使人才培养缓慢、效率低,在此对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研究。

一、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科学

财务会计的理论学习内容复杂且知识密度大,这使许多教师在教学环节设置方面耗费大量时间在理论授课上,重理论而轻实践。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理论课程课时是实际操作课程课时的一倍之多,虽然理论课程内容多,但在课时方面偏颇过多[1]。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设立目的是培养在企业一线工作中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虽设置相关的实践课时,但实践内容一般以考试内容为主。大多教师完全按照死板的学科体系的教学方式,讲完理论就开始实践操作,不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环节变动,使学生不会操作,或者操作时问题百出,从而对财务会计课程兴趣缺乏,能力方面不足。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培养模式下,学生能够毕业并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却不易在会计岗位上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二)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高职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差,学生经常出现不认真听讲的状况。而多数教师在讲课时常采用传统的口述、板书加PPT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笔记,对学生的差异性不予以区别对待,以统一方式授课,在问题设置方面无新意,教学模式仿照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差异性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教师授课的目的不在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操作的“三高”人才,教学方式禁锢于书本的理论知识,常与实际财务会计岗位的要求脱节,在能力培养方面以考试型人才居多,在考试考核时以期末考试学分为标准,对实际操作能力不重视,教学方式受传统模式的禁锢。

(三)教学手段滞后

在21世纪的今天,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平台,在财务会计行业已经进行全面的革新,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人工操作,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工具来进行更新发展,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手段方面普遍是黑板、书本、PPT三位一体式的教学,学校与时代脱轨,未采用先进的信息性化教学手段和财务会计模拟实训平台组织教学,科技含量低。为学生呈现的课堂仍然枯燥乏味,在实践操作方面,教学手段是教师进行演示,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能够展示的操作有限,这使学生在财务会计实践能力方面的效率大打折扣[2]。且高职院校多数教师自己也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局限了对财务会计教学时的手段创新。

二、主要改革策略

(一)围绕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实操业务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按照会计六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原理与技能,培养学生会计凭证的分析能力、会计数据的计算能力、会计事项的记录能力、会计信息的报告能力、会计资料的管理能力等五大会计岗位基本技能,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大多高职院校在《财务会计》课程设计规划方面,理论课时是实践课程课时的一倍之多。首先要进行整改。财务会计专业本身的理论内容复杂难懂,所以理论课程课时需要多于实践课程课时,但应适度,如将原本的72理论课程课时、36实践课程课时改变为60理论课程课时、48实践课程课时,将理论与实践相协调。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财务会计的内容知识密度大,但也有轻重之分。理论讲授本着“够用”为原则,“实用”为目标,对其中重要的知识进行精讲多练,将学习的理论与财务会计事务相结合,对其中的冷门、无关紧要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删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并且在授课内容方面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相靠拢,以企业会计工作实际需求为主。

(二)加大投入力度,配合模拟软件将实训教学落到实处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很多业务涉及企业机密,学校很难安排学生大批量到企业财务部门进行见习或实习,而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为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利用财务实训室开展校内模拟实训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人员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形成的关键课程,各学校应加大校内财务会计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引进当前先进的模拟实训软件,在适当的时机向国家或各行业寻求支持和帮助,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例如,在实践课堂上操作对利润和未分配利润、资金周转方面的实践操作[3]。《财务会计》作为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必修课程,还应为学生提供设计好的试题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与现实岗位需求相结合,明白本课程面临的学习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能力。学校还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对实训教学进行创新化发展培训,培训具有科技手段、理论支持、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结合学情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作为一门传统学科的核心课程,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普遍传统化,“填鸭式”的机械教学手段根深蒂固,教师统一在学生学习基础相同的前提下进行授课,不分析学生的差异性,盲目进行授课,这种行为严重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在财务会计学习方面,需要学生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和清晰的头脑,而不是教会学生死搬硬套,要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灵活运用讲练结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总结归纳法、示范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如课堂上设置有趣、有深度的问题进行提问,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进行问题调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运用逻辑思维,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另外,充分利用“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手段,与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互动,课后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解答,使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四)丰富教学资源,有效融合传统与网络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上有大量的共享资源且资源具有实时性,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理应随之改变。由于高职学生对科技的认识有偏差,将科技产物手机等作为娱乐工具享受,忽视其强大的信息搜集能力。学校应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矫正,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为其提供如中华会计网校、东奥会计在线等好的会计学习网站,让学生在网络上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资源。教师在备课中也应充分利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社会性网络开放课程统整教学资源,开展混合性教学。传统授课有利有弊,网络教学作为创新事物的出现,可以解决传统授课的弊端,将传统授课与网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财务会计课程实践的多种方案,为学生打基础的同时促进其发展[4]。开展混合性教学使课堂不再局限于学校规定的课时时间,拓宽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师生沟通的有效渠道。

随着社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理应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实现院校与社会岗位的对接,培养专业理论与操作能力成正比的综合型创新人才。教学改革过程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其次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校内实训条件建设,配合模拟软件将实训教学落到实处;再次,要结合学情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最后,丰富教学资源,有效融合传统与网络教学,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学习条件、良好的学习氛圍、正确的学习指导。总之,《财务会计》课程学习难度较大,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江姗.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2015(16):86.

[2]汪国利.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视野,2016(7):87.

[3]任英,张吉岗.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民营科技,2014(2):300-301.

[4]张琳.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5(19):124-125.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理论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浅析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