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佳
[摘 要] 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下,不仅需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更应在协同思想的指引下,增强校内各部门的资源统筹,形成协同共振的育人合力。尤其是在当前的大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更要重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使之成为能够服务于社会、具有奉献精神的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进行相关问题分析,并对其合理构建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大学生育人环境的优化与改善提供科学的参考。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122-02
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同时也要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的思想与心理疏导,并使其始终拥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目前,国家高校已经在素质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下,促进大学生能够树立与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成为具有优秀品格的社会人打下坚实基础。
一、协同育人机制的基本特征
(一)目标的共同性
在高校思政教育这一复杂的系统工作中,不仅存在子系统各自目标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还有其各自的利益考虑。为此需要在协同育人理念下针对各子系统进行目标一致的协调,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要素重新组合,达到共同目标的实现。
(二)系统的开放性
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不仅要打破系统封闭与孤立的壁垒,更要使其在资源信息的共享与要素的优化重组中开放各子系统,使协同创新得以有效开展。
(三)机制的协调性
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建立在工作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下,也就是无论是在观念,还是在信息交流,以及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全新的协作,使之形成合力。
(四)效用的非线性
在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下,思政教育不仅呈现出非线性关系,而且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作用叠加,而是在达到整体协同效用的前提下,进行的层级推进,既包含着量的积累,更要达到质的飞跃。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存问题
(一)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有待完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进行优势教育资源配备,还需要在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下合力完成。但就当前大学生教育体系来看,不仅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与心理辅导未能达到实效性作用,而且团建、党建活动的组织开展也未能起到明显的引导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任务分化、资源分散而未能形成长效机制与合力作用,导致校内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校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高校教育中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另一个是大学生辅导员。但由于辅导员还肩负着繁重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未能展开专业性指导,即使是思政教师也由于对大学生的家庭与成长环境不了解,使其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虽然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但却很难适应就业环境,既违背了社会对全面型人才培养的输送要求,同时也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同虚设,甚至呈现边缘化趋势。
(三)教育教学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配合
当前的高校教育不仅涉及大学生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培养,同时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中,但显然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未能在协同育人机制下形成有效的衔接与配合,不仅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表现出专业化程度不高,而且存在对大学生的思想辅导认同度也不高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理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而且信息资源配备也不足,同时在活动开展环节协调配合性也不够等问题所导致的。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科学构建
(一)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理念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在协同育人的创新理念下,形成协调统一、目标一致的合力作用。首先,目标的统一性,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仅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作用,更要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下,使思政教育、学生管理,以及党政管理融入大学生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在统一的目标下,形成合力进行努力奋斗。其次,进行动态调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而且需要在多个主体参与的有机配合下得以实现,无论是在内部与外部的信息共享交流过程中,还是在动态协调管理中,都应打破部门界线与隔阂,在开放的思想观念下主动而积极地加以推进,由此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最后,实施合力联动,在保持一定的政治全局性的前提下,使校内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并进一步发挥各资源优势,在合力作用下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合力联动也更加强调组织的协同创新,以及优势资源信息的共享交流,使其能够在全方位配合下达到良好的协同育人机制,优化与改进以往存在的“出力不合力,行动不联动”的现象。
(二)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必须在整合育人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一方面应以课程教学平台为主,使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学习中,不仅可以正常进行心理健康与人文素质的教育课程开设,还可以通过创业就业指导与素质拓展等课程的增设,达到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的融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台。而且借助平台优势,不仅能使学生进行目标明确的学习,更能由此增加学生对思政理論课的热情与兴趣,因此既要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性与感知力,同时也要积极培养学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是管理服务平台的搭建,这需要校各级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既为大学生提供服务与管理的综合平台,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良好地贯彻实行,通过完善系统机制,并进行校园信息的监控与引导,使大学生不仅能够时刻注意自身的网络言行,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自我纠正,使其思想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状态。
(三)建立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管理团队
首先,应建立一支政治意识强、业务能力强,同时具有优良作风与严明纪律的专职教师队伍,使其不仅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还能在良好的资源信息共享下相互支持协作,既能够进行思政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能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格进行良好指导,并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开展中积极帮助大学生观察与分析当前社会现象,为其答疑解惑,明确其发展方向。其次,注重校内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无论是党建团队,还是团建团队,都应在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的协调管理中,除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融入正常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并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敬业精神引导、影响、感召学生,由此形成教育与服务的协同育人机制。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更新传统观念,保持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注重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步提升,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各个体系之中,使之更加适应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培养需求,既能使大学生走向专业发展岗位,同时还具备优秀的品格素质,奠定其未来发展基础,使之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并能创造出更加光明与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薛立伟,孔斯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J].科教导刊,2014(7s):90.
[2]赖金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机制构建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5,20(5):133-135.
[3]刘兵勇,王雅静,齐宁.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81-84.
[4]刘兵勇,齐宁,王雅静.协同论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配合机制探析[J]. 老区建设,2014(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