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化学分的课程体系构建①

2018-05-14 09:57司蕾,楼桦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个性化

司蕾,楼桦

[摘 要] 依据学院个性化学分改革的总体要求,构建“职业基本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专业拓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个性化的选修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为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和通信技术)复合型人才。

[关 键 词] 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专业群;个性化学分;个性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99-03

随着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和产业升级,企业对个性化和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学分制”,强调“以生为本”,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从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个性化学分制度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跨专业、跨年级自由选课,在修学期间可以自由选择休学创业或者提前毕业,因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个性化学分改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经过前期充分调研评估,对师资、课程、实践教学条件等进行充分建设之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对2015级学生进行个性化学分制试点。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专业群根据学院有关个性化学分改革的要求,组织专家制订了基于个性化学分的培养方案,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整合,重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一、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

(一)总体课程体系的构建

改变学时学分制必修课多选修课少,过于注重课内教学而忽视学生课外学习的弊端,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指导,营造多维学习环境,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学分下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毕业总学分中选修学分达38学分,致力于构建“职业基本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专业拓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具体见图1所示,具体学分学时分配如下表(见下页)所示。

(二)选修课课程体系构建

在课程前置的基础上,把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在前一年半到两年完成“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培训和提升,之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规划选择不同的课程体系进行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项目,真正享受个性化教育。

在“个性化培养”阶段,把课程分为三大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选择任何一种课程体系进行学习:(1)日后计划转本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选择数学英语深化课程体系,通过数学英语的基础强化,提前为转本考试做好准备,对应于B2类: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中高等数学II、大学英语III。(2)今后希望尝试创新创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创新探索型课程体系,在学校提供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费的支持下,做一些创业尝试,对应于C3类: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中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园立项项目及运营、SIYB大学生创业培训等。(3)毕业以后想先就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专业拓展型课程体系,重点进行专业知识扩展,为日后就业打好基础,对应于B2类: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中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手机App开发初步、Flash动画设计、IPv6技术、网络安全防护、视频制作与剪辑、商务礼仪、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与策划,C4类:技能竞赛项目,C5类:专业技能证书(均可折算B2类选修课程学分)。这样,个性化培养为学生充分发挥特长和优势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真正让学生接受适合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挖掘潜质、展示智慧、显露才华的空间和舞台。

为落实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还推行了若干项支撑计划,包括名师工作室及特长生工作室培养计划、专业优化整合与交叉人才培养计划、个性化教育阶段各类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国际化教育拓展计划等。

二、个性化学分下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结合“大类培养、专业分流、课证融合、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基本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构建“专业拓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个性化培养课程体系。通过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发挥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群在拓展新专业(或专业方向)方面的集群优势。课程设置模块化,每个模块(课程群)都与行业企业的职业认证对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设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开展个性化改革试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各类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施专业导师制计划,为学生学习、创业、职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一)课程教学实施

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校企结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建立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

深化课程改革,突出项目案例教学,融入通信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合作,开发、实施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的专业课程,将国内外知名IT企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实现职业资格认证与课程标准相结合。

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包括知识测验、项目考核、大赛检验、社会实践考核、课题验收等。课程考核实行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家庭、学校、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二)实施条件保障

本专业群专任教师26人,其中研究员级高工1人,教授1人,副教授/高工14人,讲师/工程师11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聘请来自网络管理与应用一线的兼职教师20人。能够从事基础项目和综合项目实训的教学任务。

加快行业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或实训室,创建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依托华为网络学院、思科网络学院、华三网络学院等,面向院校在校生、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拓展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技能鉴定、技术培训等业务,实现教学、培训、鉴定和服务“四位一体”,如图2所示。

以满足顶岗实习为目标,校企合作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校企合作共同举办特色培训班、合作开发课程、举办企业专业证书考证等,针对性培养面向行业的具有专项技能的人才。

三、结论

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专业群依据学院个性化学分改革的总体要求,根据行业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组织专家进行研讨,依托《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专业群》(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探索“大类培养、专业分流、课证融合、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基本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专业拓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为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和通信技术)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孔祥丽,洪艳瑜.“完全学分制”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与评价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4-5.

[2]沈泽刚.完全学分制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12):116-117.

[3]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13-118.

[4]張海涛,陆自强,李俊杰,等.基于学分制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立体式监控管理探索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4):93-95,106.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同桌宝贝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关于完全学分制的思考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