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琳
[摘 要] 从职业教育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用入手,着重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实践策略,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新型城镇化;职业教育;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06-02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特色道路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而且对农村地区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然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肩负着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的责任。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且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职业教育的影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仍存在着培养对象有限、专业设置不合理、校企合作不完善、缺乏实践教学等问题,严重影响职业教育质量,难以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高质量人才。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并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不仅能够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才支持,而且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意义深刻。
一、职业教育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用
(一)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培养人才
人才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并且,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具备人才支撑,新型城镇化才能够取得不断的发展。而职业教育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产业劳动者和技术人员,促进科学技术的生产力转化。另外,职业教育与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革新、公民素质提高、新技术设备的应用、劳动者职业素质的提升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培养人才。
(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发展主要分为集约型发展和粗放型发展,集约型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术人才为重点,高技术人才参与经济发展能够满足各产业的人才需求,促进劳动密集型经济朝着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另外,职业教育发展能够为当地企业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当地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缩小贫富差距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是城镇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且,我国现有的社会分配体制还不够合理,仍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地方。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我国不仅要采取社会补助与社会救济的措施,而且要从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入手,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贫富差距的缩小能够有效平衡城乡差距,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四)提高人们在城镇的生存能力
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城市无业人员和贫困人口不断增多。并且,现阶段不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悬殊,社会分层十分明显。而贫困人口生活在社会底层,缺乏对城镇生活的归属感。而职业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城镇地区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生存技能等,进而提高人们在城镇的生存能力。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培养对象有限
部分职业院校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只重视对城镇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培养,而忽视了对农村学生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对象有限。具体来讲,很多职业院校虽然招收了一定数量的农村学生,但是却没有根据农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生活特點开展学生培训工作。农村学生在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没有与城镇学生处于同一水平,教师忽视了农村学生在生存技能、人际交流能力、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不足,一味以城镇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标准开展职业教育。另外,有些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职业培训的社会职责,没有积极对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忽视了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养。
(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应积极了解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现状,准确定位职业教育。然而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仍开展传统的农业、林果业、牧业、矿产加工等专业,忽视了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发展,缺乏对服务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很多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并没有设置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专业以及服务业相关专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符合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趋势。
(三)教育理念滞后
部分职业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了非学历教育的开展,以学历教育为主。并且,很多职业院校并没有及时开展非学历教育,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培训机构。虽然有些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但是其培训项目的设置也是临时成立的,缺乏对培训项目的长期研究和规范。同时,职业院校并没有配备专门的职业培训教师,而是临时抽取专业教师担任职业培训工作,职业培训缺乏专业性。另外,很多职业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的职前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职后发展和继续教育,缺乏持续性和长期性的职业教育。
(四)师资力量薄弱
职业院校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的质量,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现阶段,有些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具体来讲,有些职业院校教师缺乏完善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不高,无法开展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导致学生的专业学习效率不高,不利于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且,很多职业院校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操作能力不高,难以指导学生在职业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训练,不利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开展。另外,还有些职业院校教师缺乏对先进知识的学习,忽视了自身的进修,没有及时学习先进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仍采用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不利于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最后,部分职业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缺乏科研积极性,没有对专业技能和专业教学开展科学研究,严重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化。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应积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重视自身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为此,职业教育应将农民工、城镇劳动力等纳入职业教育范围之内,重视对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的职业培养,积极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作用。并且,职业教育应积极明确服务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对当地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优化专业设置
针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完善的问题,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应积极优化专业设置,将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统筹规划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积极面向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设置相关专业,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应围绕城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设置专业,促进新型专业的发展,及时调整职业教育传统专业,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符合。
(三)加强教师的教育能力
针对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应加强教师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为此,职业教育学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不断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具体来讲,职业教育学校应积极放宽对兼職教师的标准,鼓励学校聘用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和社会专家,加强技术人才和专家对职业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同时,职业教育学校应积极制定教师准入制度,实行教师资格认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企业实践和实训经验,并获取实践操作的相关证书。另外,职业教育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培训和专业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职业教育效率。
(四)开展职业培训工程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国必须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地区的就业。而职业培训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应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工程。为此,职业教育学校应面向社会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工作,设置职业培训项目,尤其要加强对农民工、农村学生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不断提高农民工、农村学生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城镇生存能力。
(五)完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重要路径,因此,职业教育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治理支持。为此,职业教育学校应重视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职业教育学校应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的教育培训和科研工作,积极与企业共享教育资源和社会生产资源,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阚大学,吕连菊.职业教育对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影响:基于城镇化质量角度的经验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4(5).
[2]冉云芳.中等职业教育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与相关性研究:基于2006年和2011年的省际截面数据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
[3]杨国庆.浅谈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方向[J].品牌(下半月),2014(12).
[4]王家爱.职业教育应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内容与策略[J].中国高新区,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