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何海波
[摘 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知识教授—知识内化”传统教学模式的颠倒。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中,通过构建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创建网络资源平台和课堂教学平台,课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完成“知识教授”,课上通过小组学习、师生协作研讨等实现“释疑”,并通过课程实训等方式实现“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的掌握和理解,有助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幼儿教育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技术支持;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幼儿游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018-02
一、研究背景
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1]。2011年开始,翻转课堂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视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大技术变革,国内掀起了一股研究、探讨、实践翻转课堂的热潮。翻转课堂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2]。也有人认为翻转课堂的本质是一种教学理念,在满足“学生主体”“兼顾效率和质量”的价值诉求的同时,又注重教师对教学程序的主导作用和对教学活动的组织[3]。还有人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教师运用技术资源将课堂上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并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学习,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相互探讨解决问题。尽管人们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差异,但也存在共识,即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它改变了“知识传授—知识内化”的传统教学过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课堂的翻转。翻转课堂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集体讲授转化为交互式学习体验,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者。
二、传统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对培养学生幼儿游戏的组织指导能力、培养游戏精神、注重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承载重责。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课程教学仍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在课下进行知识内化吸收,这种传统的教授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矛盾:
(一)强调实践、应用与有限教学时间的矛盾
幼儿游戏教学既要传授有关游戏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需开展具体的实践操作,以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增强操作性与应用性。然而当前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缺乏足够的时间开展实时操作与模拟实训,学生掌握不全、理解不深,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无法满足现实的教学需求。
(二)课堂教学统一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之间的矛盾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的高度统一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缺乏符合教学需要的真实情境视频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的网络教学视频,但是也往往存在视频不清晰、主题不够突出、内容不全面等问题。缺乏符合教学需求的真实情境的教学视频导致教学内容与一线真实教学情境脱节。
(四)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显著
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模式,但是会出现难以有效地将课堂所学内容及时应用于实践操作中的问题,极容易出现所学与所用之间的分离。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基于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根据本课程的自身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修正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笔者在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型基础上,借鉴刘小晶等人在“数据结构”课程上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教学模型,结合我校教师教学具体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与“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实际需要尝试构建“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展开将根据不同参与主体以及各自在其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分为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不同阶段展开。
(一)课前准备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是此阶段的参与主体,此阶段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开发和知识传授两部分。为保证课程的有效展开,教师需在此阶段建构网络资源平台,以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本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需要与已有课程资源及技术设备构建网络资源平台。
网络资源平台主要由基础资源、生成资源与交流反馈三个部分构成,在基础资源部分,课题组成员首先就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设置课程导学内容并就课程教学大纲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进行选择,制订符合教学需求的教学大纲,同时搜集有关国内外幼儿游戏的教学视频和相关视频录制教学所需的课程视频。除此之外,在基础资源部分还提供如期刊、论文、书籍等其他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参考资料。基础资源是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基本的教学信息和资源保障。
生成资源是开放性资源库,主要包括模拟实训展示、分享网络資源以及其他实践作品的分享等。在生成资源部分,课题组成员将前期教学过程中录制的学生模拟实训的视频资源进行汇总,做成视频资源包上传平台提供给学生课前观看与学习,同时将学生的模拟实训进行录像或拍照,保留学生每次模拟实训的作品,并将优秀的具有教学示范作用的视频或照片填充进资源包中,以达到教学资源的不断更新。因为实训展示的作品皆是由其学长、学姐所做,与一般的网络视频相比更能拉近学生的距离,同时激发学生模仿学习的欲望,当了解自己的作品会被收录进资源包以供后者学习时,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提升实训作品质量的欲望。除此之外,网络资源分享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除了一般网络资源以外,还将借助我校与合作幼儿搭建的远程学习系统,通过技术支持,了解一线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视频录制系统,将合作幼儿园内优秀的游戏教学案例进行录制,将鲜活的一线教学案例搬上课堂,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与学习。同时,亦可以将学生的实训教学作品传给幼儿园的教师,使其能够从一线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通过远程观察教学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大学课堂教学与幼儿园一线教学紧密相连,实现“院园融合”。
通过课外时间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问上传至平台或通过在线交流软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答疑解惑。
(二)课程实施阶段
在课程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知识内化,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该阶段扮演主要角色。为进一步明确任务,更有效地实施课程,本课题组根据课程具体实际需要构建课堂教学平台。课堂教学部分主要分为巩固释疑、特色展示、主题研讨三部分。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自主学习的知识内容更好地进行内化吸收,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以及帮助学生解答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也是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课程开展前,班级将分为4~6人的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每次课程开始前由小组成员就所学知识进行小组汇报,并将小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与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师生协作、小组协作寻求问题解决方案,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进行知识点的凝练,实现问题的解决。
结合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征,在课程教学部分还设置了特色展示环节,主要包括特色论点阐述、特色教学设计及特色实训作品的展示,在这一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创作。本课程根据教学需求分为若干不同教学主题,每个教学主题结束后都有相应的教学实训展示环节,教师利用实训室内的设备器材对学生作品进行拍照和摄影保存,后期经挑选剪辑可录入教学资源包中以供后期教学的持续更新使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及课程要求设置相应的主题讨论,主要包括教师导向性主题和学生兴趣性主题两部分,通过讨论研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主题内容的认识了解,进一步提升知识内化的成效。
(三)总结评价阶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行之有效,是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需要进行有效总结与评价。总结评价阶段分为效果评测和提炼升华两部分。效果评测主要以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主要方式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之外,还针对学生的实训作品、课程作业等进行过程性检测,将阶段性测试与期终考试相结合,对教学成效进行更全面的测评。测评结果与未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班级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出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一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结束后,参与课程教学的教师将进一步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开展研讨总结,开展批判性反思,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更新教学资源,在“实践—反思—总結”中提升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理论结合实际的课程特点,结合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分析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载体以及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在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的背景下进行大胆尝试,以使教师和学生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实现共同成长,促成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为使翻转课堂教学在高校课堂有效展开,制订符合学校实际、课程实际的具有指导性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汗牛充栋,每所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课程的具体状况都在进行相关的课程开发,翻转课堂教学并非“万灵药”,课程教学改革更需依托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本文中所设计的实施方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已获得参与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将进一步研究、实践,进一步加强反思、总结。
参考文献:
[1]冯智慧,郑晓丹.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和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J].数字教育,2015(4):56-60.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潘炳超.“翻转课堂”对大学教学效果影响的准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