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研究现状分析

2018-05-14 17:20安涛倪钊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现状分析

安涛 倪钊

摘 要:商业健身俱乐部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在全民健身已被提上国家层面的当今社会,研究重庆市商业俱乐部,对重庆市全民健身理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和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我国全面健身相关政策,商业健身俱乐部等相关概念的界定,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服务内容、经营模式与目标,对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查、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推动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關键词:健身俱乐部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a)-0164-02

2014年,(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和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健身休闲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重庆市人民政府在提出的“一核两带三基地”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中,也明确要重点发展健身休闲服务业。201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5〕41号)精神,再次将健身休闲纳入重庆市人民政府重点支撑项目。重庆市的健身俱乐部作为健身休闲的主要领域,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具有重要影响。2017年8月2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开幕之际,习近平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着实满足人民健身的需要,商业健身俱乐部作为人民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加强其全方位的研究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健身俱乐部基本概念

健身俱乐部在国外也被称为健康体适能俱乐部,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自此人们便可以在室内进行各种各样的身体锻炼。国外健身俱乐部更注重营造舒适的锻炼氛围,强调为顾客服务的人性化和全面精细化。在当今欧美地区,健身不仅是追求时尚,更是获得健康,它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健身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现在美国共有3000多万人在健身。据统计,美国的健身俱乐部仅在2001年一年就增加了869家,这使美国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在美国黄页中所占比率提升了5.1%。据估计在美国平均1万多人就拥有一家健身俱乐部。

健身俱乐部进入我国后,在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的促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对商业健身俱乐部理解大致相同,但具体的定义独具匠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家体育总局给出的定义,它把健身俱乐部定义为设有集体健身场地、负重、有氧健身器械设备和专业健身指导人员,并向消费者提供有偿健身服务的体育场所。此外,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AASFP)发布的《2007年中国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称健身俱乐部为:通过为大众提供健身服务获取利益的机构。

1.2 服务内容、经营模式与目标

1.2.1 服务内容

以“健康体能”的改善为主,健身教练首先对俱乐部消费者(会员)进行体能检测,以此检测结果为基础为会员设计合理的健身计划,制定适合消费者的运动处方,进行目的明确的健身指导。商业健身俱乐部均提供私人教练服务,针对这种“一对一”的健身服务,消费者只需额外支付费用即可。团体课程(“一对多”)内容相对较丰富,包括各种健身操、瑜伽、普拉提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着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在规模较大的健身俱乐部还有游泳、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常规运动项目。俱乐部为会员提供的其它无偿服务主要有洗浴、饮水餐点及小型休闲运动项目等。

1.2.2 经营模式

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目前国内知名大型品牌健身俱乐部采用的都是连锁经营模式,如中体倍力、加州、美格菲、宝力豪、韦德伍斯等。它们所采用的这种连锁经营模式,在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就在于它既有利于实现品牌效应,扩大知名度,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影响率,又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共享,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品牌竞争力的目的。

1.2.3 经营目标

会员制是目前商业健身俱乐部主要的营销模式,它是一种消费者或俱乐部之间进行沟通的媒介,它是由俱乐部发起并在其管理运作下,吸引消费者自愿加入,目的是能够定期与会员联系,为他们提供具有较高感知价值的利益包。通过引导消费者长期消费,为俱乐部发展提供保证。健身俱乐部拥有会员的多少与其发展壮大密切相关,会员的可持续发展是俱乐部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俱乐部的经营目标,每个俱乐部经营管理者对此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只注重吸收新会员而忽视老会员的持续性是企业发展的近视理念。

2 重庆市健身俱乐部研究现状

2.1 营利性健身俱乐部现状

重庆市营利性健身俱乐部以中型为主,大都集中在主要商圈,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所开设的健身项目基本上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色项目相对较少,自身优势发挥还不够突出。按照《健身房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的要求,重庆市现有营利性健身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残障人员健身便利方面考虑欠缺;中、英文指示服务的文字较少;集体练习与器械练习区分不明显,器械练习凌乱不堪,较少能提供身高、体重、柔韧度、心肺功能、握力、骨密度和骨龄测试;专业医务人员配备参差不齐;更衣洗浴条件简陋等。

重庆市营利性健身俱乐部健身指导员主要特点有:主要为运动员、教练员、舞蹈院校学生或演员、体育院系师生和运动业余爱好者组成,青年女性居多,本科学历为主。工作年限短,较多是自费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流动性较大,跑场现象严重。

重庆市营利性健身俱乐部健身消费者主要特点有:女性多于男性,中年人群居多,自身经济条件优越者偏多,对健身俱乐部服务的对现有服务还处于基本满意的状态,对员工拥有专业的健身知识方面感受较低。

2.2 经营及管理状况

经营及管理是商业健身俱乐部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综合相关研究和调查,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存在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健身法律法规、健身政策还不够完善,商业健身俱乐部各项税收及顾客健身消费优惠不明显;俱乐部人员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俱乐部对员工关心关注度不够,健身指导员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提升;俱乐部开设健身项目同质化现象明显,不利于发挥商业俱乐部各自的特色优势;俱乐部制定会员价格缺乏科学合理的市场调查,盲目效仿现象居多;高素质、高学历的综合性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等。

2.3 主城区健身俱乐部

重庆市可分为主城区和区县两大类,分别属于二线城市和区县级小城市。以沙坪坝区作为主城典型代表,针对该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状况、经营管理层、健身指导员以及健身消费人群展开调查和研究,分析主城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与当地经济水平的关系、管理理念与经营模式的关系、经营管理者和指导员的专业素质与俱乐部的运作的关系。研究表明: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滞后,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出相关的俱乐部建设和经营计划;俱乐部地理位置选择的不合理性;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对市场机制的定价和定位;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水平,缺乏专业、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健身指导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对健身指导员和员工的重视程度不高。

2.4 区县健身俱乐部

以三峡库区作为区县级小城市代表,三峡库区是中国地理上的一个相对较新的地名词,它包含了长江流域因三峡水电站的修建从而被淹没区域,重庆市所辖的区县有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州区、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縣、长寿县、江津区。重庆辖区内三峡库区各小型城市商用健身俱乐部经营规模偏小,主要原因有:区县俱乐部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健身场所、经营健身项目、管理者与教练指导员的数量与素质不理想。突显的问题主要有:室内健身经营面积达不到国内平均水平,室外周转可利用场地欠缺;经营项目相对较单一,多数以健身健美型项目为主,较少涉及瑜伽、拉丁健美操、搏击操等健身项目;从业人数大多少于10人,远低于国内同行水平;影响这类小型城市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因素有:地方经济限制;地方居民文化素养制约;健身教练的执教水平影响;小型城市体育人口数量少。

2.5 未来发展趋势

以重庆市50家商业健身俱乐部的1000名消费者、200名教练员以及50名经营管理者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投资额多集中在200万元以下,经营规模较小,且布局不尽合理;优秀的健身教练员因工资水平低而流失严重;重庆市健身俱乐部建设虽然在发展,但仍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和健身队伍日益壮大的需求;健身教练员年龄结构呈年轻化、从业的经历短、指导经验欠缺、文化层次较低,多数为“无证”经营;管理者的文化程度较高,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确;会员的年龄结构年轻化,具有较高文化程度;消费者不仅对”增进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健身俱乐部各个要素的全面发展也提出了更高期望。

参考文献

[1] 陈长江.消费社会学的视角下对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1):79-82.

[2] 井志侠,曹可强,高斌.健身俱乐部教练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4).

[3] 李伟,李旭龙.社区体育发展中健身俱乐部教育指导功能的开发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5):81-83.

[4] 佟岗.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5] 叶春.重庆市营利性健身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分析[D].西南大学,2012.

[6] 张珂.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及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D].重庆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现状分析
黄石市城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店区健身俱乐部健美操分层教学法的开展现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