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茜 肖振兴
【摘要】本文通过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已有的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和经营系统,揭示目前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简要地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探讨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为旅游产品、实现旅游文化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途径。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品;创新设计;开发对策
一、现有旅游文化产品的现状
文化是旅游最具魅力的卖点,旅游者到异地进行旅游活动时,不仅仅要求物质得到满足,更多的是想寻求一种情感上和文化上的体验,他们期待得到高品质、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产品。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的旅游产品市场,各景区的旅游纪念品产品缺乏美感,质量低下,且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和内涵;专题线路类旅游产品数量稀少,产品单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缺乏创意
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是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四个关键,也是文化旅游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四个环节,其中产品的设计与市场营销手段是核心。但是由于受各种条件和观念的束缚,我国对旅游文化产品设计这方面意识还很淡薄。没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既缺乏吸引旅游者的特质,也无法起到宣传旅游目的地的作用,容易在旅游消费市场上成为鸡肋产品。
(二)销售方式单一
现阶段绝大多数旅游景区的销售商都是直接从批发市场或者厂家大批量进货,然后面向游客销售,营销手段也是大同小异,方式单一,只限于旅游地的面对面销售,销售范围极为有限,销售手段较为被动,缺乏一套综合的营销体系。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许多旅游景区内的旅游文化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景区内外的零售商贩,导致旅游文化产品价格参差不齐,商贩之间竞争激烈,商贩大多以降低成本和抬高价格的方式来增加利润,面向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景区的游客,这种销售方式忽略了其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潜在消费群体,是一种较为原始、低级的销售方式。
(三)旅游文化产品脱离旅游消费者需求
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对市场的认识不充分,不能了解游客真正的诉求,盲目生产,导致旅游文化产品脱离了游客的需求,渐渐失去购买欲望。此外,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许多旅游文化产品不能紧随时代潮流进行改良,推陈出新,进而也逐渐地为市场所淘汰。
三、解决对策
(一)政府协助建立旅游文化创意工作室
一方面,该工作室有专门的设计团队,但同时面向当地居民,征集他们的创意和设计,实现“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和“本地风土民情”相融合,设计出能真正反映当地文化,有创新、有内涵、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工作室的消费群体为各大景点、景区、城市,工作室为旅游景点和城市设计带有自身特色的创意纪念品、宣传片及旅游线路、旅游文化体验项目等;与出版社合作,在报刊或杂志上发表关于旅游文化的创意故事、漫画,并可出版成册,为民众的灵感和创新寻求一个落脚点;与相关门店建立长期的创意产品直供合作,以自主品牌的形式入驻,将创意产品的设计与产销连接起来,形成产业链。
(二)凸显旅游文化产品的主题和特色,建立品牌旅游文化产品
一方面,在旅游地的开发和建设中要充分挖掘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如在旅游地的产品开发、设施改造和整体规划中要考虑到旅游地的文化特色和差异化,通过文化营销强大的渗透力和亲和的沟通力,使自己在游客心目中形成强烈的认知形象,比如“好客山东”“桂林山水甲天下”等宣传口号。另一方面,旅游地不仅要在整体上塑造更有文化內涵的旅游地名片,还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旅游文化产品,凸显文化产品的主题和特色。
(三)以消费者为导向,定位准确
一方面,产品设计开发的推动力是市场的需求。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理念必须要与旅游者的需求与之相一致,这样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适应市场需要,才有意义和生命力。另一方面,不管是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还是营销,都要认真研究旅游者的心理、审美观、消费观、价值观,要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并且要加强和旅游消费者的互动体验,让他们真正记住这个产品,感受旅游地的文化和风俗。
参考文献
[1]王智远.中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以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秦方.浅析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J].广角视野,2013(05).
作者简介:林茜(1979—),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