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丽艳
【摘要】怎样在小学阶段提升学生们的自信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点,要给小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展现自己,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看重“家+校”合作,加强“联动”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自信”
在教育环境下,不仅要看重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在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下,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信,这样才会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由此,教师在小学阶段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信。
一、制造成功机会,充分展现学生自我
自卑的学生通常会有一个同样的特点,就是不懂得展现自我。会给人一种存在感很低的表象。这样学生的性格很内向,他们从来都不是“班级麻烦与问题”的“制造者”,但是当他们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总会退缩到自己认为的“安全区”,不想让外界来评价自己,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样也会很少受到表扬。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让学生的自卑心理更加严重。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多注意这类性格的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因为这样的性格原因,老师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样才会让这类学生接受。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主动制造一些机会,要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我。例如,在分组的时候老师可以让这类学生当不同组的“小组长”,老师也要对全班学生讲出这样选择的理由,例如,他们对事情处理时的“细心、仔细、周到”,让他们有一种名副其实的感觉,提高这类学生的自信。这样的学生在平时学校举行的公开活动的参与积极度也比较低,因为他们不愿意展现自己,只想在自己的“安全区”。老师要让他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参加一些用不到语言表达的活动,之后再参加一下那些需要语言表达的活动。这样循序渐进地渐渐深入,让学生慢慢改变自己的心理,让自卑的心理逐渐消退,让学生们对学习和生活更加乐观向上,更加自信。
二、提升师生之间互动,加强正确指引
这样自卑的学生还会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会把自己的问题和错误无限放大,时间长这样不断地想,就会经过无限地恶性循环,就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让学生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没有一点价值,不被重视,没有意义。但是世界上的任何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不要总是把错误放在自己的身上,要学会从那些错误上汲取一些经验,不断地完善自己,这样才会让自己的成长道路变得更加顺利。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于那些有毅力、有恒心的学生来说,这些都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的垫脚石。由此,老师在互动的时候,要指引学生一分为二的对待问题,例如,在面对那些优等生的时候,老师就要指引他们不要只关注自己的优点,还要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而那些性格自卑、不自信的学生,老师要指引学生不能只注重自己存在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秀。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对待问题的心态,能够正视自己,积极对待现实问题,这样才会真正的成长。
三、看重“家+校”合作,加强联动效应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所以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对于那些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批评没有办法接受。在一项调查中,發现一些学生遭到老师批评之后,放学回家后和父母讲时,家长没有完全的理解,因此遭到了又一次的批评,这样的成长环境会给孩子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让他们慢慢地丧失了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不会和父母进行沟通,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让学生性格变得孤僻、封闭,这样的心理会越来越不健康。所以,老师和家长之间要做好互动与沟通,运用正确的互补策略,让学生的自信不断的提升,让学生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下积极地成长。
第一,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在受到挫折与失败时第一个倾诉对象,在孩子们遇到挫折、困难时,家长不要把自己作为长辈的观念和想法加注到孩子的身上。要懂得聆听孩子们的表达,不要盲目打击学生的兴趣,要了解到事情的整个过程,要以和蔼、委婉的态度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懂得正视自己的错误,这样才会进步。
第二,老师和家长之间要保持沟通,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近况,要多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不要在课外的时间给学生造成过分的压力,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并不会帮助到学生。当学生在学校遭到老师批评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分析事情的原因,不要只是一味地批评自己的孩子,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错误的原因,让他们学会客观对待问题,这样才会保持良好的心理。老师和家长的联动会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让孩子们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提升自己的自信。
第三,小学阶段的教育要更加注重性格的培养,“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很有道理,老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一些积极良好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信。
参考文献
[1]李艳伟.“小学生自信心状况”调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
[2]赵翊辰,阮瑞雪.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J].考试周刊,2013(19).
[3]刘录护.美国青少年特长教育的研究、实践与启示[J].青年探索,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