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工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2018-05-14 09:06许敬芝院张勇
丝路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模式心理健康

许敬芝 院张勇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构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和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论述了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工作新模式的创新性研究,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期对高职院校开展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创新性研究;心理健康;模式

一、打造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精英团队。

首先,组建心理咨询室,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其次,加强对教育工作者,如各个系负责领导、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提高领导和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重视,掌握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领导和教师更好地掌握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认识和制度的水平,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到广大学生当中。

二、打造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该课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在环境适应、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应对挫折、情绪调控、个性完善、学会学习、爱情认知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提供自我认知。大一下学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提升职业综合素质,为学生人际交往、就业择业打下坚实基础。以这两门课程为教育理念,突出以人为本、师生互动、活动为先、优化为主,突出践行与体验。

三、建立网络建设渠道

以三级网络建设为渠道,构建学生心理支持系统,学校先后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系心理研究中心工作站与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点,保证校、系、班之间心理信息交流体系的畅通,并制定了心理健康三级网络的培训制度。

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强化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学校自身的特点,应该以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基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主要手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全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是做好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从宏观上把握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并建立好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时刻对比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也为接下来的教育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在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有了宏观的了解后,心理工作室为核心,各部门领导和教师一起研究打造适合学生的、高效的、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的思想道德课程,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打好基础。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如心理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心理健康电影赏析、展板宣传、发放宣传单、广播、电视等,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四是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平台覆盖面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点,帮助学校做好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知识”“咨询指南”“校园心理”“心理测评”等多个栏目,让学生乐意去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寻求有效地解决方案,在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

五、建立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和干预体系

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和干预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以人为本的关键环节,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检测、评估和快速反应意味着对学生深入的关心和了解,对于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最后分析总结问题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是各班应选举心理素质好的同学担任心理委员,并能够及时地将同学的心理问题反映给辅导员,让辅导员做出及时反应和对问题同学的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每個学生中去。二是对于有自杀倾向、暴力倾向等高危人群的动态进行实时的关注,并适时予以管理和正确的辅导,主动预约同学进行心理访谈,对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使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三是关注弱势群体,加强个别辅导,把网络成瘾群体、失恋群体、人际关系心理困惑群体、特困生群体这五大群体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危机群体,给予重点关注。四是要建立多渠道信息平台,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存在要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积极地予以干预。辅导员要联合心理委员,积极掌握和处理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准确地实施正确的心理援助方案,在各个班级形成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面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与对策,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解决理论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搭建心理健康的立体平台。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

[2]陶明达.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04).

猜你喜欢
模式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