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反思

2018-05-14 09:06杨晓华
丝路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杨晓华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大学生积极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开设很多创新创业类课程,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但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如课程体系陈旧、教学主体不对称、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单调等问题,直接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效性的达成。积极反思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及适应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问题;对策

在国家双创政策的引领下,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的潮流,高校积极顺势而为,开设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课程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对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中的各环节进行优化和建设,则是当下各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基础和关键。

一、应然和本然的冲突,表现在创新创业课程的性质定位与课程体系的发展现状不适应

创新创业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这也意味着课程的定位是重实践、实用性强,其结果应该是知与行的统一,这是课程的应然性要求。而创新创业类课程囿于传统教学模式约束,本然性表现如导致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理论不能指导实践,这有悖于创新创业课程对于学生思维训练和实践培养的初衷。正所谓“不破不立”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探索一条适合创新创业类人才培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陆续开设了多门创新创业类课程,许多高校将创新创业课作为创新学分纳入学生毕业考核的依据,充分显示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对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主体参与热情缺乏

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即要求用现代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互为双主体,教学过程强调每个主体的积极参与,重点是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中更多沿袭了旧有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说教远远大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及学生能动性的发挥。

(二)教学手段多元化不足

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这必然要求多方开辟途径、丰富载体。创新创业类课程在教学中都在不断丰富方法,通过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交流讨论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更多停留在直观的感性认知层面,而知与行要达到统一,有赖于实践环节的支持与验证。

(三)体验式教学情境忽略

创新创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而长期以来,不区分类别、铁板一块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停留在想象的层面,无法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感知、理解、验证教学内容,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四)教学资源薄弱

教学资源主要表现在教师资源和教学辅助资源,目前,在各高校承担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的老师多由其他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兼任,很多老师没有创业的经历,更多是纸上谈兵,或个人经验分享,必然导致教学中更趋于理论化而缺乏创业素质的培养。教学辅助资源方面,教材选取多倾向于通识教育的教材,缺乏不同专业学生教材资源,很多的教材显得陈旧,缺乏现实指导。

三、优化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有效对策

基于当前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通过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去完善和优化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学体系。

(一)创新教学方法,调动教学双主体(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角色,教师则是绝对的权威和意见领袖,教学趋同性明显,学生必须绝对的服从和接受,没有自己思维活动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活动。这极大地限制了个体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目的正是要打破这种僵化的模式,让每个主体的思维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展现。因此,课程的教学方法亟待创新,教学中除了引入案例教学、视频教学之外,翻转课堂更应该在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中得以重视和推广,打破课上课下的限制,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话题讨论,收集经典案例,制作经典创业小视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主体的参与热情被调动出来。教学手段和方式多样化,充分尊重了每个个体的需求,学生的积极参与带来的是资源和教学载体的丰富,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良性循环,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从单项说教向教学实效性转变。

(二)优化教学情境,用体验式教学来验证和完善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受,在一定的情境和氛围下,让学生感受和亲身经历这种学习过程,通过体验进一步理解知识,提升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因此,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每个专题设置不同的学习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可通过模拟场景或教学游戏开展教学。为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实用性,课程的教学场所还可以放到企业公司或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教学场所打破了教室的场域限制,但教学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可行性和安全性。这同时也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的维护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力度,嫁接优质教学资源

鉴于目前创新创业类教师资源的不足,高校可以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模式充实教师资源和丰富教学辅助资源。正如著名学者吴金秋提出:“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创业意识为培养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基于专业教育分类培养、强化实践,将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内容融入课程全过程的模式。”重点培训一批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相关专业教师,去一些知名的创新创业基地或者相关企业开展轮岗或顶岗实习。也可以引入社会资源,具备实战经验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投资界相关行业管理者、创业导师及成功创新创业的毕业生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人选。教师主体不能只局限于大学教师层面,通过嫁接优质教学资源,有效避免只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经验,给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指导。这种将学术界与实践界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既丰富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又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结语

创新创业课程是高校全面实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有效载体,完善的教学模式利于创新创业课程目标达成和有效性的发挥,对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韩静.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0).

[2]夏晗.创新创业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J].高等教育,2015(11).

[3]张广宇.大学生创业课程建设之课堂教学创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4]吴金秋.中国高校“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