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宁波中心城区品质的对策建议

2018-05-14 09:06金琼
丝路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宁波对策

金琼

【摘要】城市品质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竞争力。本文从宁波提升中心城区品质现实基础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提升宁波中心城区品质的针对性举措。

【关键词】城市品质;宁波;对策

城市品质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竞争力。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和宜居性,加强城市内涵提升。党的十九大也对城市体系建设、中心城区发展等问题作了新的重要部署,提升城市品质已成为新时代我国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宁波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名城名都”的奋斗目标,打造高水平的品质之城既是建设“名城名都”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宁波跻身大城市第一方队的重要抓手,對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更高层次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宁波提升中心城区品质的现实基础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宁波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专门出台了《宁波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专项行动(2015—2017)》,重点实施了打通断头路、背街小巷整治、主要道路综合整治、“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专项行动,在加快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和“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但总体来看,宁波中心城区在规划建设水平、功能服务能力、品质品位档次等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确有差距,与人民群众要求确有落差,与发展目标对照确是块短板。中心城区不强、不优、不靓已是宁波的痛点、弱点。

一是公共资源配置不足。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进入快车道,公共配套规划却远滞后于建设,“先建房子,后修路”的情况较为普遍。

二是“城市病”有待进一步治理。交通拥堵、暴雨内涝、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凸显。

三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突出表现在高端人才、高端产业、总部企业等总量偏少,服务业比重偏低,科技创新、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休闲养生等新兴业态发展较为滞后。

四是文化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宁波的城市文化形象尚不够清晰、特色不够鲜明,江南水乡和港口城市特色挖掘不充分,城市的主轴、主风格、主色调等不够清晰,中心城区的宁波味道越来越淡,原有的传统文化与历史氛围逐步弱化,独特的城市文脉与城市格局也日益丧失。

五是开发建设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旧城改造为例,由于缺乏统筹领导机构来理清部门职责、协调各方利益,导致各专业整治分头实施,各自为政,频繁“扰民”,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二、提升宁波中心城区品质的对策举措

(一)以科学规划引领,提升中心城区规划品质

一是要开展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适时开展城市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宁波2049”)研究。

二是开展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尽快编制《宁波城市更新规划》。

三是开展社区品质提升规划编制,将社区作为中心城区有机更新品质提升的基本单元,形成自上而下、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

(二)以空间布局集约优化为核心,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品质

一要完善空间布局体系。在中心城区“一湖三江六塘河”的总体格局下,进一步全面提升三江口滨水核心区的功能品质,推进以东部新城为核心的大东部区域整合,加快以姚江新城、临空经济区为重点的城西片区发展,推进以南部商务区为引领的鄞奉片区统筹提升发展。

二要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以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总部经济等为重点,加快中心城区新型高端城市经济发展,重点打造一批新兴功能载体。

三要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交通系统、地下综合管网、地下商业街与文化娱乐、停车等综合一体化的多功能地下活动设施,形成地上的城市功能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内容相协调相互补充、地面上下相贯通有机联系的空间体系。

四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以城市非成套房改造、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旧住宅区整治为重点,结合城市规划、房屋状况、文保价值、居民意愿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多方式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展微空间治理,加快城市有机更新。

(三)以治理“城市病”为重点,提升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品质

一是建设快捷城市。完善城市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低碳交通体系建设,落实公交主导战略,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换乘难等问题。

二是建设海绵城市。加快供水、治水、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市的“绿色海绵系统”。

三是建设无线城市。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强化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智慧应用,推动智慧城市应用系统的开发运用。

四是建设可达城市。加快体育、休闲、学习、娱乐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加可达性强的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加快城市公共交通、慢行系统以及景观绿道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

(四)以生态建设为基础,提升中心城区环境品质

一是构建“大生态格局”。以生态基础设施统筹城市绿网、水网、文化遗产、休闲游憩网络建设为重点,构建“大生态”的景观安全格局,探索在新城建设中推行“反规划”。

二是构筑“大气”的景观格局。结合绿道系统建设,串联周边自然生态资源,打造连续的水清、岸绿、景美水景观廊道系统,重现江南水乡城市风貌,形成可亲、可赏、可游的连续绿色开放空间系统。

三是加强生态环保景观建设。加大可利用雨水或其他清洁能源的生态“能效”景观规划建设力度,规划建设一批节能环保景观带。

四是着力完善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打造城市绿廊、绿环、绿心,构建完整连贯的城乡绿地系统,增加城市绿量,优化城市绿地布局。

(五)以高效精细为目标,提升中心城区管理品质

一是提升精细化水平。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综合协调机构,建立健全城市大管理格局,构建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强化网格管理体系,破解区划、部门割裂,推进管理中心下移等。

二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提升智慧城管建设水平,推进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数字社区等城市管理智慧化应用系统建设。

三是提升市场化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拓展城市管理特许经营范围,在环卫、养护、绿化等领域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

(六)以完善公共服务为支撑,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一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保障性住房、基础教育、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休闲、旅游等基本民生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实施,构建多层次“公共服务圈”,完善公共服务的供给与保障体系。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共配套。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绿色宜人的公共空间和服务便捷的社区生活圈,加快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慢行体系,配建公共停车场、过街天桥等城市慢行系统综合设施,打造若干片慢行街区。

三是要进一步植入多元功能。要根据城市更新单元的不同定位,植入多元化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高单元的用地兼容性,塑造多样化的城市功能空间,创造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为城市中心注入更多活力。

四是建立完善的便民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城镇、社区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完善“邻里中心”體系,依托信息化加快构建公共服务网络等。

(七)以突出文化传承为关键,提升中心城区特色品质

一是强化历史传承。以城市历史为主线,对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曾发挥关键作用,或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建筑或街区进行保护,并以文化紫道为纽带,串接散落的历史街区、文物古迹等历史遗存,做好中心城区内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传统街巷、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在中心城区形成一批特色街区、特色线路、特色景观,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底蕴。

二是要凸显宁波文化特色。突出历史建筑和街区的公共文化功能,将其作为文化传播、特色宣传、非物质文化传承展示的重要平台,挖掘整理与其相关的历史故事、人物传奇等,增强城市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凸显宁波作为“东方文明之都”的特色魅力。

三是凸显宁波特色风貌。编制实施城市视觉识别系统规划,统筹规划宁波城市“三主一标(城市主轴、建筑主风格、城市主色调、城市标识)”,启动城市风貌特色保护与塑造专项研究,加强对宁波传统特色建筑的保护,使建筑真正成为体现宁波特色、传递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柴菁轩.加快中心城区全面提升[J].天津人大,2009(12).

[2]徐雪琛.大都市中心城区产业园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青春岁月,2015(02).

猜你喜欢
宁波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一图读懂宁波
宁波月湖
宁波设立人才日定在每年“谷雨”
拖起明天的希望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