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武
[摘要] 儿童手足口病已经成为全球性传染病,常见于婴幼儿及儿童,不利于患儿健康成长。对于该类传染病,广大居民应加强预防儿童手足口病的意识,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各种防控工作,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防控,避免疫情大范围扩散,降低儿童手足口病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 儿童手足口病;传染防控;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R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c)-0163-02
[Abstract] Children'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as become a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 which is comm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For such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majority of resid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awareness of preventing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guide children to develop good hygiene habits, do a good job in variou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mulate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and avoid widespread spread of immunity. Reduce the harm caused by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Key words] Children'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s
儿童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季是发病高峰期,每年因该病死亡的儿童数量较多,现如今,儿童手足口病已经上升至全球性的传染病。就我国而言,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儿童手足口病之后,几十年来,诸多城市相继出现[1]。对于儿童手足口病,积极防控是避免疫情大范围扩散的有效措施。该文通过综述的形式,分析儿童手足口病传染防控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
1 儿童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所致的传染病,资料显示,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涉及20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主要经由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2]。手足口病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高,一般存在2~10 d的潜伏期,平均3~5 d,大部分患儿急性起病,伴有发热、厌食、口痛等症状,口腔黏膜出现散在溃疡或者疱疹,一般情况下,1周左右便可自愈,预后良好。部分患儿病情严重,病情发展迅速,发病1~5 d左右,便可能引起脑脊髓炎、脑炎、脑膜炎、循环障碍等并发症,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即使存活,常伴有后遗症[3]。儿童手足口病散在发生时,须与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疾病鉴别开,以免误诊、漏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4]。
2 面临的挑战
自从1981年中国上海发现儿童手足口病后,北京、福建、河北、天津、山东、湖北、吉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相继报道该病,1993年,天津发生由Cox A16所致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一共报道7 000多例,1986年,幼儿园、托儿所为主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1998年,广东、上海、重庆相继报道因EV 71所致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症状较轻,未见死亡病例。2007年,山东省出现EV 71所致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3-12月一共报道6 138例,8例死亡。2009年,在中国,手足口病继续流行,截止到6月30日,全国报道病例共计626 606例,且202例死亡。至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逐年持续上升,且死亡病例仍有所升高,有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病例达2.8万例,在4月进入流行期[5]。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手足口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影响,对此,积极防控儿童手足口病,对儿童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发展至今,虽有明显进步,但仍面临着新的挑战:①传播途径难切断:儿童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复杂,准确有效切斷传播途径难度大。有报告显示,有3个月大的婴儿患上手足口病,由此说明,隐性感染、隐性传播的现象大量存在。医疗机构未落实预检分诊流程,虽然,很多医院设置有发热皮疹专科门诊室及隔离治疗室,但是,因医护人员相对匮乏,一般实行通看通治。同时,有些专门指定负责住院治疗的专科医院,并未严格按照手足口病感染病原种类实施对症隔离治疗。②巡查难度大:一个省包括多个市,每一个市又包含多个县、乡镇、村,儿童数量庞大,加上分散居住,尤其是农村,大大增加了巡查力度,不利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
3 应对策略
3.1 家长方面
手足口病以儿童、婴幼儿为主要对象,因此,在疾病防控过程中,家长占据着重要地位。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时刻关注传染病的预防,孩子年龄小,抵抗力低下,一旦遭到病毒侵袭,容易引发传染病。对此,生活中,家长应注重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让孩子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状态,被褥时常晾晒,时刻留意孩子饮食,不吃生冷食物,不得喝生水,也不可吃不卫生的食物。婴幼儿看护过程中,尿布替换后及时清洗,予以消毒处理,处理孩子粪便等分泌物之后需及时清洗手部,避免成人将病毒传染给婴幼儿。对于婴幼儿使用的物品,如奶瓶、食具、奶嘴等,需及时清洗,以免病毒经口进入体内。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尽可能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人群过于密集的地方通气状态差,空气不佳,容易滋生病毒。传染病高发期,家长密切留意孩子身体状况,口腔、手足若出现红色皮疹,且出现发烧症状,需及时带到医院就诊,不得乱用药。
3.2 幼儿机构方面
每日,儿童在幼儿园待的时间较长,加上幼儿园儿童数量大,相对密集,一旦发生手足口病,容易造成大范围流行。对此,幼儿园等幼儿机构需强调手足口病的防控。幼儿机构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做到每日晨检,缺课儿童需详细查明原因,了解其是否因手足口病没来上课,一个班上若是有2人或者2人以上感染病毒,全班至少停课10 d。幼儿机构若是3个或者是超过3个班级多于10人感染病毒,整个幼儿机构均要求停课至少10 d,严格消毒清理。同时,幼儿机构内,老师应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另外,老师自己需注重卫生,以免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将病毒传染至不同的儿童。
3.3 防控机构方面
针对儿童手足口病,疾病控制中心应做到实时监控,及时研判疫情,有效控制发病地区,重点防控儿童密集地区,要求幼儿机构严格落实晨检、消毒等防控措施。另外,不定期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宣讲活动,走进学校,检查儿童、学生发病情况,积极宣传手足口病相关知识,介绍防控方法。
3.4 部门协作,积极宣传
为了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应对手足口病防控新挑战,教育部门与医疗部门可强强合作,通过部门协作,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对儿童手足口病的有效防控。卫生及医疗部门定期消毒清理学校,并通过宣传单、宣传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孩子家长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积极开展手足口病宣传讲座,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居民介绍手足口病及危害,增强广大居民防范意识。同时,医疗机构制定专门传染病咨询服务热线,对于不懂的问题,家长可通过服务热线咨询,有助于预防手足口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综上,儿童手足口病發病率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教育部门及医疗机构需加强宣传教育,做好防控工作,且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介绍手足口病的危害,督促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有效防控手足口病,防止儿童手足口病大范围暴发,为构建良好的社会体系奠定基础,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建江.儿童传染病防控面临的新挑战-手足口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2):256,214.
[2] 宋群飞.健康管理理念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2):21.
[3] 宋春兰,成怡冰,陈丹,等.儿童危重型手足口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10):1033-1036.
[4] 李家洪.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2):4317.
[5] 叶小霞.幼托机构儿童手足口病防控措施[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2):90-91.
(收稿日期:2018-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