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兵
[摘 要]南昌起义军在潮汕失败,朱德带领起义军余部撤出三河坝战斗来到茂芝,整个部队组织涣散,思想混乱,面临瓦解。在这种情况下茂芝会议①召开。会议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做出了“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正确决定,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保证了革命旗帜不倒,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保存了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影响和帮助了当地群众的革命运动,对开辟从城市到农村、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茂芝会议;南昌起义;朱德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8)04-0074-06
一、茂芝会议的历史背景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扼杀革命力量,夺取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大革命失败。在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军经过几个小时激战,全歼了驻南昌敌军三千余人,占领南昌城,胜利打响了我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使蒋介石和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万分,开始调集各路军队,包围南昌,企图消灭起义军。起义军前委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决定“起义军立即撤离南昌,经抚州、南城、南丰、广昌、石城、瑞金、会昌、寻邬,进入广东之平远、梅县,然后再由兴宁、五华,直取揭西、揭阳、潮州、汕头,占领海口,争取国际援助,进而夺取广州,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伐。”[1]起义军2万多人于8月3日至5日陆续离开南昌,在临川休整了一周之后,经宜黄、广昌、瑞金、会昌南下,一路上不断同地主武装和国民党军队战斗,尤其是在会昌同国民党钱大钧部进行了激战,予敌以重创。9月5日,起义军进驻长汀,前委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行军计划。会上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主力军由三河坝经松口取梅县,再经兴宁、五华取惠州,以小部分军力(至多两团)趋潮汕。另一种意见是:以主力取潮汕,留一部分兵力于三河坝监视梅县之敌,再经揭阳出兴宁、五华取惠州。[2]P342与会多数同志希望能够攻取潮汕获得出海口,以便能够得到共产国际援助,加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支持第二种意见,于是前委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意见。起义军于9月19日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根据前敌委员会之前在汀州会议的决定,起义军兵分两路: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第20军和第11军的第24师,从粤闽边境的大埔乘船,经韩江而下,直奔潮汕;朱德率领第11军第25师和第9军教育团共约四千人留守三河坝,准备抗击从梅县向起义军进攻之敌。[3]P89-90这就是著名的三河坝分兵。南昌起义主力南下潮汕之后,国民党钱大钧部3个师10个团约2万多人扑向三河坝。
战争迫在眉睫,朱德同周士第、李硕勋等一起对三河坝的地形进行了仔细察看,对军事工事进行了周密部署,并对全体官兵进行了战争动员。从10月2日开始,起义军在三河坝同数倍之敌进行激战,多次打退敌人进攻。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起义军歼敌一千余人,完成了掩护主力的作战任务。此时敌人兵力不断增强,已经对起义军形成夹击之势,使起义军蒙受了重大伤亡,战场形势对起义军十分不利。为了保存实力,起义军遂于6日撤离战斗,在朱德带领下率25师余部两千多人去追赶主力,留下25师75团第3营作掩护。
二、茂芝会议的经过及结果
10月6日晚,朱德带领从三河坝撤离的起义军官兵到达饶平县以北的茂芝乡,在此驻扎进行短暂休整。次日晨,在潮安失败的主力部队余部二百多人在周邦采的带领下来到茂芝并与朱德部相遇,告知朱德主力部队已在潮汕失败的消息。据周士第回忆录记述:“三河坝战斗进行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潮汕已经失守,起义军主力已经失败。我们当时认为守住这个地区对主力作战有利,因此坚持与兵力超过我们许多倍的敌人作战。”[4]P149 朱德也曾证实,“当听到潮汕方面我军遭敌攻击时,我们即由三河坝南下接应,行至饶平,接上了由潮汕地区撤出的一部分部队约二百人,才知道我军战斗失利,已经散失。”[5]P393主力失败的消息在起义军中传播开来,广大官兵对此根本没有心理准备,一下不知所措,开始在思想上混乱起来,悲观失望的情绪笼罩着整个部队。粟裕后来回忆说:“从内部来说,我们的部队刚从各方面汇合起来,在突然遭到失败的打击之下,不论在组织上和思想上都相当混乱”[6]P66在此关键时刻,朱德挺身而出,决定召开茂芝会议,商讨部队的下一步行动。
朱德于10月7日上午,在茂芝乡全德学校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部队的前途和命运。参加会议的有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王尔琢、周邦采、张启图等军事干部二十多名。周邦采首先在会议上汇报了主力军在潮汕的战斗情况和失败的事实。接着,对于起义军下一步该何去何从,会议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当时的情况确实非常的艰难,部队思想不稳,组织涣散,又同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因此,一些干部就认为主力都失败了,三河坝这点兵力根本难以保存下去。个别主要军事指挥人员“心灰意懒,在一部分干部支持下,要求解散队伍。”[7]P242-243朱德不同意解散队伍的主张。虽然与会的大部分将领并不是朱德的老部下,朱德知道自己说话也不是很管用,但是仍然为着革命的前途,慷慨陈词,认为自己作为共产党员,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火种保留下来,有决心把革命的重担挑起来,有信心把这只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大家团结一致,一定要把革命进行到底。[3]P91朱德认为,虽然革命遭到了一系列失败,但是决不能丢掉“八一”南昌起义这面旗帜,决不能放弃武装斗争的道路,要把南昌起义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传承下去。会议上,朱德对当时的局势进行了深刻分析:“现在的情况是,反革命军阀部队已经云集在我们周围,随时都可能向我们扑来,我们必须尽快地离开这里,甩开敌人重兵,摆脱险恶的处境,否则我们将有全军覆灭的危险。”[6]P66
在整个部队笼罩着严重悲观失望情绪的情况下,朱德的发言振聋发聩,他的“责任、决心、信心”感染了与会的多数同志,陈毅当即表示完全同意朱德的讲话,支持朱德的主张,愿意竭尽全力协助朱德一起把革命进行到底。在朱德、陈毅的带领下,大多数与会同志都表示愿意继续高举南昌起義的革命旗帜,领导部队坚持不懈地进行武装斗争。会议经过热烈讨论,总结归纳出四条主要意见:第一,我们和上级的联系已断,要尽快找到上级党取得联系,以便取得上级的指示。第二,我们要保存这支军队,作为革命种子,就要找到一块既隐蔽又有群众基础的立足点。湘粤赣边界地区,是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是个三不管的地带,这一带农民运动搞得早,支援北伐最得力,我们应当以此为立足点。第三,据最新情报看,敌人已从南、西、北方面向我靠拢,我们要从东北方向穿插出去。现在敌强我弱,我军又是孤立无援,所存弹药不多,行动上要隐蔽,沿边界避敌穿插行进。第四,要继续对全军做艰苦的政治思想工作,要发挥党团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扭转对革命失去信心的混乱思想,安定军心,更要防止一些失败主义者自由离队,拖枪逃跑,甚至叛变投敌的严重事故发生。会议否决了少数同志关于解散队伍的提议。然后形成一个决议: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 [3]P91
茂芝会议为陷入混乱中的起义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0月7日下午,朱德由当地党组织的同志带路,率领起义军离开茂芝,折转进入闽西,开始了千里转战。经过在江西省安远縣天心圩整顿部队、大余县整编部队、崇义县上堡整训部队,即著名的“赣南三整”,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都得到大幅提升。之后起义军发动了湘南暴动,并带领起义军余部二千多人和湘南农军八千多人,一共一万多人,于1928年4月在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实现胜利会师,正式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兵力增加了五倍以上,使革命的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势。
三、茂芝会议的历史贡献
茂芝会议是在八一南昌起义主力军失败,革命队伍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军事会议,会议的重大决策为革命低潮时革命军队何去何从指明了方向,保存了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对革命军队进行游击战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日后实现井冈山会师提供了重要组织力量,对于人民军队早期的发展做出重要历史贡献。
一是在革命面临失败的情况下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保证了革命的旗帜不倒
三河坝战役之后,起义军虽然予敌以重创,但自身也损失不小。尤其是到了茂芝得知主力部队失败的消息之后,更是人心浮动,士气低落,整个队伍弥漫着悲观失望的情绪。当时起义军面临着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双重困境。在组织上,三河坝战役之后,原来直接由朱德领导的第9军军部直属队和教育团只剩下三百多人,25师不到两千人是归朱德临时指挥,并不是他的老部下,另外就是周邦采等人从潮汕撤下来的第3师和教导团的余部,总兵力两千六七百人。这些部队都是七零八落拼凑起来的,之前相互也不熟悉,现在也都失去了原来的领导人,对朱德也缺乏了解,组织上相当混乱,甚至不少人想就地解散部队。聂荣臻后来给中央军委的电报就非常担心:“军事及党部方面,均无重心,恐玉玠不能指挥。”[8]P133在思想上,主力军都失败了,很多人担心茂芝这点兵力根本不是敌人的对手,革命不可能胜利,只会失败。又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革命缺乏指导,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所有人都很迷茫,思想相当混乱,关键是很多战士甚至干部都对革命丧失了信心。陈毅后来回忆,当时“人心涣散,士无斗志,很多人受不了这种失败的考验,受不了这种艰苦的考验,不辞而别了。像七十三团这样坚强、这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都无力进行战斗,连土豪劣绅的乡团都可以缴我们的枪,谁都没有心思打仗。”[9]茂芝会议正是在这种艰难的困境当中及时召开的。正是朱德在会议上力挽狂澜,以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信念感染了与会将领,确保了起义军坚持将革命旗帜高举起来,在广大官兵和群众心中燃起了一盏明灯,让大家能够为了理想信念继续奋斗下去。在当时全国革命形势一片黑暗的情况下,茂芝会议的精神形成了一股坚强的力量,鼓舞着起义军和粤东北地区革命群众不屈不挠地把革命进行到底。
二是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为井冈山会师提供了重要组织力量,为中国革命事业造就了一批杰出将帅
茂芝会议作出的决定,坚决反对了解散队伍的错误主张,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在朱德和陈毅的主导下,“在饶平的茂芝,部队进行整编,以七十三团为基础编为第一营(4个连的大营),以七十四团编为第二营,以九军教育团编为第三营。”[10]P48经过整编,部队实现了初步稳定,避免了溃散失败的危险。之后在向赣南行军的过程中,虽然也经历了不少溃逃事件,在到达江西省安远县天心圩时甚至只有八百多人左右,但是这些人是经革命战争烈火淬炼过的骨干力量,不仅军事技术过硬,而且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是真正懂得革命意义的共产主义战士。正是在这支队伍的基础上,经过“赣南三整”,发动湘南起义,不断壮大队伍力量,扩大革命影响力,最终形成了浩浩荡荡一万多人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实现了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的威武会师,为中国革命军队的创建和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从茂芝走出来了大批著名将领,都在以后的革命岁月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茂芝会议时,陈毅是第25师73团的党代表,林彪是73团2营7连连长,粟裕是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警卫队警卫,后来三人都成为人民军队的高级将帅。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时,从茂芝走出来的英雄将帅达十几位之多,其中包括三位元帅朱德、陈毅、林彪;二位大将粟裕、许光达;三位上将周士第、杨至成、赵尔陆;一位中将赵镕;三位少将廖运周、王云霖、袁也烈等人。另外还有一批人在战斗中赴汤蹈火,在革命活动中英勇无畏,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包括著名烈士王尔琢、李硕勋、毛泽覃、周子昆、刘铁超等人。茂芝会议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火种,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是开始探索从城市向农村的革命战略转变,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军事战略转变,对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产生重要影响
茂芝会议做出了“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军事决策,为起义军指出了正确的前进道路。在茂芝会议之前,我们党领导的军队在革命战略上,主要是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学习苏联的经验,攻打大城市,并没有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北伐战争当中是攻打大城市,南昌起义也是攻打大城市,包括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也是为了取得出海口,获得苏联援助,重新夺取广州等大城市,革命的中心并没有考虑过农村。在军事战略上,只是注重单纯的正规战,并没有游击战争的经验和开展游击战争的主张。朱德后来在回忆中指出:“当时在军事指挥上,我们只有北伐战争的经验,没有游击战争的经验,不知道分散出去争取群众,武装群众。虽然有很多枪,但不知道怎么处理。”“打到广东终于失败,起义军三万多人,只剩了几千。这一教训是:我军应到农村去,不应当去打大城市。”“广州起义以后的东江红军,正因为没有‘游这个正确方向,不知道‘游,光知道‘击,结果打硬仗,拼得干干净净,使自己遭到失败。”[5]P124-125周恩来后来也反思了当时党和红军不重视农村工作,单纯依靠军事进攻而不注重斗争方式的错误思想。他指出:“南昌起义后不是在当地进行土地革命,而是远走汕头;不是就地慢慢发展,而是单纯的军事进攻和到海港去,希望得到苏联的军火接济。假使就地革命,不一定能保住南昌,但湘、鄂、赣三省的形势就会不同,并且能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11]P173茂芝会议做出的隐蔽行动,避免与敌人接触,不打硬仗,实行游击战争,在群众基础好的三不管地区,即湘粤赣边界选择一个立足点,寻求下一步的发展,避开城市,立足农村等决定,正是我们党把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萌芽。
四是帮助和鼓励了当地的革命斗争,使饶平和周边地区燃起了革命烈火
朱德在茂芝整顿了起义部队,召开了茂芝会议,解决了革命的方向问题。同时,积极援助当地群众的革命运动,使当地的革命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驻守三河坝期间朱德就曾给饶平县委写信,主动要求给饶平地方武装提供武器援助。饶平县委接信后派人到三河坝领到步枪47支,子弹400多发,加强了农军装备。饶平农军攻打了县城但未克。朱德到饶平后,即命令师长周士第带教育团300多人帮助农军。在教育团官兵的帮助下,饶平农军顺利攻破了县城,毙敌50余人,迫使县长出逃。朱德率部抵茂芝后,立刻同农会会员召开座谈会,号召农民英勇开展斗争,并接见了饶平县委书记杜式哲等当地干部,勉励大家要坚信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将革命进行到底。起义军离开茂芝时,朱德又送给饶平县委10支步枪、1匹白马和100元光洋,并把20名伤员留下来,交由饶平县委掩护医治。[12]P339-340
起义军离开茂芝后,1927年10月下旬,饶平农军编为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4团,革命力量进一步加强。1928年春,茂芝农民协会把犁头旗改为斧头镰子旗,成立苏维埃乡村政权,并开展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平分土地给农民。茂芝的赤卫队进一步壮大。[13]1928年初,饶平县县长毛琦率几千名反动军警攻打饶平北部的上饶镇革命武装驻地,火烧中共饶平县委、14团团部和县农会住所,饶平的革命武装和群众同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2月份,福建省平和县长乐镇农民军暴动,攻打平和县城,闽南特委书记罗明给饶平县委来信请求支援,杜式哲派县委委员刘瑞光、徐光英带领茂芝农协会赤卫队员30人,石井农协会20多人前往支援,并攻城得胜。4月份,国民党派兵围攻石井,茂芝也派出赤卫队前往支援。在以后的革命岁月里,虽然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对饶平县特别是茂芝地区进行攻击,革命也一度进入低潮,但是当地人民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在茂芝会议精神的鼓舞之下,不断地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朽贡献。
茂芝会议是南昌起义主力军潮汕失败之后召开的决定起义部队生死命运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做出的决策挽救了起义军部队,给起义军指出了正确的前进方向,确保了南昌起义之后的火种不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走向,在中国军史和中国革命史留下了重要的一笔。茂芝会议和会议精神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们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奋勇向前。
[参考文献]
[1]
赵镕.跟随朱德同志从南昌到井冈山[J].近代史研究,1980(1).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
[3]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周士第.起义中的二十五师[A].周士第回忆录[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5]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粟裕.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A].人民的忠诚战士——缅怀陈毅同志[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7]史沫特莱文集:第3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8]聂荣臻给中央军委的信[A].南昌起义[C].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9]陈毅.关于八一南昌起义[J].近代史研究,1981(2).
[10]《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部.陈毅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11]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2]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68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3]姚尚睦,林汉利.朱德和茂芝会议[J].广东党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