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生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就能增强学习贯彻的整体性、辩证性、长远性、深刻性,发挥科学方法论的应有功能。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哲学解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从大局观上认识党建的重要性;从价值观上理解党建的主体性;从辩证思维观上探索党建的规律性;从时空观上认识党建的全面性。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建思想;哲学视野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8)04-0023-009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因此,我们要注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引领伟大斗争和伟大事业、实现伟大夢想。理解运用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可以从多方面展开,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就能增强学习贯彻的整体性、辩证性、长远性、深刻性,发挥科学方法论的应有功能。
一、从大局观上认识党建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P20这是我们理解党的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精髓。根据这一精神实质,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来看,以下“二个纳入”集中体现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纳入“四个伟大”中
“四个伟大”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所写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P103-104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通过“四个伟大”而实现的。这就印证了“四个伟大”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色。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P15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抓机遇、迎挑战、除风险、化危机、强动力、增活力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胆略、进取精神和实践。正是这一伟大斗争不断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为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扫清障碍。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保证。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P6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P16无论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还是实现伟大梦想,都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觉肩负起的历史使命。这个伟大梦想,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引。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要围绕伟大梦想来推进,不断汇聚起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伟力。
(二)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选择。”[3]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实施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战略。
以“四个全面”为治国理政方略,是我们党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而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对“四个全面”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去理解。我们认为,从哲学的高度、规律的角度去把握,就更深刻。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规律来把握,就要看到“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和治国理政的直接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发展和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发展和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二是要完善党的领导。“四个全面”是有机联系、辩证统一的。每一个全面内部也是一个内在联系的系统,各要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就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来说,它不是某一方面的目标,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在内的全面要素构成。全面从严治党内部也是一个多要素的统一,按照十九大报告的新提法,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揭示“四个全面”辩证统一,的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科学把握。
二、从价值观上理解党建的主体性
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识问题包含几个主要方面:第一,从主体和客体的角度理解价值。主体是指人类以及一定社会的社会集团、个体成员。客体是相对主体的东西而言,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包括自然物、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制度,以及相对主体而言的别人、集团、阶级、民族,等等。价值就是由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第二,价值观是对“价值”具有方向性和取向性的根本判断、根本看法。换句话说,价值观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什么、追求什么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第三,价值观的主体和客体具有鲜明的特性。价值观的主体具有主动性、主体性、能动性。价值观的客体具有对象性、客观性、印证性。从价值观上理解党建的主体性,可以帮助我们增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需要明确三个方面的价值观。
(一)不忘初心的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1]P13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总书记第一次离京外出视察是国内外都非常关注的一件事。十九大闭幕后一周,習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意义非同寻常。释放出鲜明的政治信号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带领全党牢记不忘初心的价值观,担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的价值观包含的内涵有两方面。一是“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4]P10二是“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4]P1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对此作了再次强调。他说:“5年前,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我曾说过,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这个话,今天我再强调一遍。”[5]把坚定理想信念和依靠人民、为人民造福作为不忘初心的价值观的中心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长、壮大,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才有力量。“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4]P10
(二)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这一价值取向既崇高又务实。世界观决定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决定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唯物史观的实质。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就是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坚持人民立场。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4]P18二是以服务人民为价值追求的目标。三是以人民为价值评判的主体(就是说,做得好不好,人民说了算)。过去,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提出的“天下为公”的价值观,虽然吸引了不少人,但还是没有我们党奉行的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境界高、目标明、号召力强。
我们党历来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号召全体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提出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标准。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P4马年(2014年)正月初八,黑海之滨的索契,俄罗斯电视台记者采访习近平主席,问习主席的执政理念是什么?习近平同志用质朴的话语,回答俄罗斯电视台记者的提问,他深情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7]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人民造福事业”这一执政理念,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过程。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8]
(三)自我革命的价值观
进行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把自我革命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内容提出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又作了深入阐述。他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9]。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历史,是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的历史。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事实表明,党坚持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拥有坚强的革命精神和卓越的领导能力,确保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习近平同志强调“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9]。现在之所以特别倡导自我革命精神,是因为我们党不但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而且还面临“四个不容易”。习近平同志指出:“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9]这是历史的镜鉴,也是现实的存在。如何经受“四大考验”,防范“四种危险”,解决“四个不容易”的问题,需要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努力,而自我革命就是主体努力的重要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9]
三、从辩证思维观上探索党建的规律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5]。包括辩证思维在内的五种思维是我们探索党建规律的方法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并且辩证、系统地总结概括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宝贵经验,即“六个统一”: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10]这“六个统一”深化了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
(一)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任务,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10]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制度治党的过程。可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成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辩证统一起来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通过思想教育来落实制度要求,同时依托制度约束来强化思想教育,是我们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基本保证。关于思想建党,习近平总书记有丰富的论述,包括:“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1]P63;增强“四个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等等。关于制度治党,习近平总书记也有丰富的论述,包括: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依据党章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要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能让制度成为“橡皮筋”“稻草人”,坚决防止“破窗效应”,等等。
(二)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要立足当前、直面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上下功夫;又要着眼未来、登高望远,在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上着力。”[10]一方面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不断取得新成就;另一方面党的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在长期实践中,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一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11]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坚定不移抓下去。”[10]毫不动摇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坚持问题导向,并不是对问题就事论事,而是要不忘初心,对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引领,勇于自我革命,“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1]P16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比如,如何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如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如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等等,就需要我们面对现实,着眼未来,统筹谋划,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担当历史使命,实现伟大梦想。
(三)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既对广大党员提出普遍性要求,又对‘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标准,进行更严的管理和监督。”[10]从全面从严治党来说,“关键少数”指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绝大多数”是指全体党员。全面从严治党同全国8900多万党员都有关系。人人都要做合格党员、优秀党员,都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抓住关键少数,同时要向基层延伸。他说,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2017年4月,他强调,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进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的有力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不懈抓下去。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引导全体党员做合格党员。习近平总书记从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出发,突出强调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他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12]
(四)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真正把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紧紧咬住‘责任二字,抓住‘问责这个要害。”[10]领导干部的活动涉及到职与权、责与权的关系,它们是应该统一的,也是能够统一的。当然这就要求树立正确的权职观、权责观。首先看职与权的统一。领导干部应当有職有权,职大则权重,职微则权轻。权由职而生,为职而用;有职则权存,去职则权无。所作所为,职务内的可用其权,非职务内的不能滥用其权。职权统一于为人民服务之中。职务高低,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权之轻重,结果会有区别,但都要为人民服务。权力的行使必须服从使命担当。其次看责与权的统一。有了职务就有权力,有了权力就有责任。领导活动就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体,任何只有权力没有责任或者只有责任没有权力的活动,不是真正的领导活动;领导干部是权力和责任的承担者,任何只有权力没有责任或者只有责任没有权力的领导干部,就不配做领导干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只看到权力,忘了责任。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全党同志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1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紧紧咬住“责任”二字,抓住“问责”这个要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解决领导干部乱作为、不作为问题的法宝,也是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的有力举措。
(五)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积极性。”[10]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通过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多种途径来实现,也要通过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真管真严来实现,还要通过榜样示范、正面激励、最大限度调动积极性来实现。对领导干部的严格管理不是对领导干部不信任。信任不能代替管理,因为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可以调动资源,面对复杂环境的影响、各种诱惑的进攻、多种矛盾的挑战、工作压力的增加,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稍有精神懈怠,很有可能犯错误。因此,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是必须的。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这本身就是对干部的关心。组织上对干部的任职决定,使他拥有施展才华的岗位和空间,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工作上的大胆使用和支持,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对取得成绩的认可,对不足或失误的提醒和批评,等等,就是对干部的关心信任。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缺一不可。
(六)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10]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指出,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发生的种种问题,与管党治党宽松软有密切关系,包括与监督不够有关系。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11]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党内监督作出明确规定:“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党内监督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依规依纪进行,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14]对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也有明确规定:“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虚心接受群众批评。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正确导向,加强舆论监督”[14]。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我们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的制度保障。
四、从时空观上把握党建的全面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任何事物来说,时间具有一维持续性,永远向前,不可逆转。空间具有三维延展性。用马克思主义时空观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就能看得全面、分析得透彻。从时空观上看待、分析党的建设过程,有利于把握党建的全面性。全面從严治党永远在道路上,这是从时间上来说的。全面从严治党要全覆盖,这是从空间上来说的。展开来看,以下“六种坚持”体现了党建的全面性。
(一)坚持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世界上那么多政党,真正成为核心的并不多,这些政党很难发挥重要作用,使之难以满足社会需要。在中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4]P22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1]P17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旨在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磅礴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1]P71
(二)坚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总要求是指导方针和要实现的总体目标。根据事业和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前进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我们党会适时提出党的建设总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P61-62在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基础上,要落实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等等。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只要人类社会存在,这就是一个长期起决定作用的规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任何政党和政权的兴衰存亡,不在于人数多少,不在于历史长短,不在于组织机构,不在于地理位置,而在于人心向背。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1]P61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见好就收的想法。要遵循“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时间持续性”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10]“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清楚地表明了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信心和坚持长期性、彻底性的行动自觉。
(四)坚持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
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强化政治意识,是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更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如果说政治意识是“四种意识”的开端,那么大局意识就是政治意识的延伸和内在要求。大局意识也是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大局是整体,大局是党性,大局是担当。核心意识是“四种意识”的核心。有核心就有主心骨,就有旗帜方向,就有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可靠保证。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看齐意识是“四种意识”的结论。《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15]。在树立“四种意识”的同时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P17坚持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就使党的建设建立在坚实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政治基础之上。
(五)坚持在全方位奋斗的基础上重点发力
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是我们党的建设的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既需要全方位用劲,也需要重点发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就是重点发力的抓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3]全方位用劲,表现在多方面。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来说,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因此,要“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P65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从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来说,“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1]P67
(六)坚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领导13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早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提出了“本领恐慌”问题。随着日新月异形势的变化,受国际国内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仍然是复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带来了新机遇新要求和新挑戰,全党增强本领就成为迫切的任务提了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面增强八种本领。一是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四是要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五是要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六是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七是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八是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1]P68-69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既是满足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主体需要,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7(1).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1).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N].人民日报,2014-02-09.
[8]新华社.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N].人民日报,2017-10-26.
[9]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
[10]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8-01-12.
[11]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6-11-03.
[12]习近平.建设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2013-06-30.
[13]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1-21.
[14]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N].人民日报,2016-11-03.
[15]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201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