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的哲学基础

2018-05-14 14:17朱宪臣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朱宪臣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把新疆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对新疆工作进行战略审视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新疆形势的重大判断和重大战略部署,制定了支持新疆工作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其逻辑起点是“以人民为中心”,其基本内容包括:“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要“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要“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等。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突出表现在: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主题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矛盾分析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以改革开放40年来治疆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指导新疆治理的实践并发挥其哲学指南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哲学基础;新疆工作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8)04-0032-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新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判断和新战略,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边疆治理思想。从时间段来看①,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的持续关注和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新疆工作提高到了国家的全局高度来认识。纵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的战略审视、战略部署、战略判断和战略设计等战略思维基础上的治疆思想,体现了对历届中央政府治疆方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中央政府治理新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历史性把握。新时代的新疆治理,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深刻变化前提下,在客观、理性、认真分析新疆区情的基础上,基于新疆未来长期发展繁荣的考量作出的科学规划。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基础: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主题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矛盾分析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以改革开放40年来治疆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一、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的逻辑起点与基本内容

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思想体系,必须有一个思想的进程从哪里出发并贯穿始终的问题,即逻辑起点。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以人民为中心”。梳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以来的治疆方略与治疆思想可以发现,正是基于人民的立场,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指导、批示、讲话、战略部署,从“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起点出发,针对新疆面临的“三期叠加”态势,指出要“打好反恐怖人民战争,筑起铜墙铁壁,使暴恐分子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针对新疆多民族聚居的实际,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要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新疆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针对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指出要“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和人民政府新疆治理经验的深刻认识和概括总结,“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新疆过去和未来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规定着战略部署、设计、政策、举措的逻辑旨归,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起点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的关键和前提。

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它不仅是党的边疆治理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内嵌着国家对于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归纳起来,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包含如下内容:第一,新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舉,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1]2014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新疆局势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这“三个事关”表明,治理好新疆不仅仅是新疆单个地域的事情,而是全党全国的大事,这就从国家的战略高度、从国家利益层面来看待新疆工作,凸显了新疆治理的重要性。第二,“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这三个“关系”阐明了新疆稳定问题之于治理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指明了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道出了新疆安全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社会的攸关所在。第三,新时代的新疆治理要“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新疆的治理理论与治理实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疆治理的重大命题,契合了党和国家治理新疆理念创新的思路和要求。第四,新疆治理的基础务必牢牢把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习近平同志在新疆考察时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新疆问题的总钥匙。”发展与民生是辩证的统一,发展得好,民生就能得到改善,民生问题的解决,才能更好地促进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第五,新疆治理的方式必须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新疆治理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够奏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涉新疆治理“源”和“流”的问题上,紧紧把握新疆治理的“根”和“魂”,在治理方式、治理手段、治理关键上提出的“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思想,既坚持了制度在治理过程中的根本性、长期性作用,又顺应了新疆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大势,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支撑起“四梁八柱”的蓝图规划奠定了根基。第六,新疆治理的未来发展路向是构建“中华一体”的利益共同体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4]P299新疆多民族的特殊区情,就要求我们在各民族中要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5]“中华一体”、各民族的大融合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二、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主题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6]P80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就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最主要的内容和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制定关于新疆的战略部署从新疆的实际区情出发,在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方面进行顶层设计。

首先,明晰新疆的战略地位。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进程中关系重大、影响重大。如果没有稳定的局面,不仅新疆改革发展难以正常推进,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要受到影响。”[7]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安全屏障,战略地位特殊、面临的问题特殊”,“战略屏障”与“安全屏障”彰显了新疆战略定位的重要性,因此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新疆未来”。

其次,明确新疆工作的战略目标。基于对新疆特殊区情的客观、理性、正确的认识,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与“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基本治疆思想。在制度性、长期性方面,从新疆实际出发,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结合起来,构筑各族人民共有的美好家园,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针对“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地区”,坚持“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生命线”、“新疆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理念,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化领域,强调“中华文化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新疆各民族文化要繁荣发展,必须紧跟时代变化,树立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理念,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存精、继承转化,在和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中,在和现代化参与交汇中,在和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互鉴中,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现代化风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最后,全面制定新疆工作的各项战略任务。经济领域,新疆要抢抓“一带一路”陆上核心区的重要机遇,树立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适应新疆区情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要“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8]政治领域,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予以坚持和继承,“新疆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地域辽阔,区域发展差距大,教育、就业等问题突出。只有依靠法治,才能做到依法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相统一、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与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相统一;才能维护政令统一、市场统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效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9]文化领域,“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0]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又提出,“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各族群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对新疆大量的调查研究,深刻把握新疆的区情,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新疆的实际区情出发,牢固树立党的思想路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突破陈规,以历史为经、现实为维,從历史的大视野中看待新疆治理,从深厚的治理理论中汲取精华,用现代的标准、现代的语言阐释了党和中央政府关于新疆治理的思路和理念,把新疆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三、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的矛盾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矛盾推动事物发展,同时也是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和内在动力。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此为矛盾的普遍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此为矛盾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之矛盾分析法就是运用事物时时处处存在矛盾的原理,去积极认真地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精准分析一个国家、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在治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差异性,就是抓住一个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所体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效解决问题,为该地方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奠定基础。运用矛盾分析法,就要认真分析新疆的基本区情所反映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更好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新疆属于后发地区,生产力不发达,这是最基本的区情。同时,新疆又是多民族、多宗教并存地区,其治理的难度、广度、深度均与内地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综合因素的影响,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三股势力”深度影响新疆,这也成为新疆治理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视角出发,把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并确定其为总目标。他指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为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新疆稳定的巨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道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声,也指出了做好新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抓手。在纷繁复杂的新疆工作中把握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为基点从战略上对新疆治理进行顶层设计。从战略全局高度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明确“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面对新疆复杂严峻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情况,解决之道就是要条分缕析,从历届中央治疆方略中汲取治理智慧,发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作用。习近平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1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维护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方面,发挥了其他任何组织都无可替代的作用。兵团的存在和发展,是国家把治理新疆的政策放在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大背景中来考虑的。习近平2014年4月到新疆考察时强调,“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12]兵团存在和发展绝非权宜之举,而是长远大计。做好新疆工作尤其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兵团要科学处理屯垦和维稳戍边、兵团和地方的关系,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要发挥好特殊作用,推动新疆出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结构性变化。

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就是要正确处理新疆稳定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历届中央政府新疆治理的经验表明,没有稳定就没有一切。基于新疆“三期叠加”的理性分析和判断,新疆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疆方略,更加清醒认识新疆面临的国际国内严峻的稳定形势,确定“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这是新疆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是“重点”,阐明了“稳定”对于新疆治理这个“大系统”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在具体措施层面要将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重点”,把危及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最现实最直接最严重威胁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抓住了“重點”,旨在提升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强调反对暴恐、维护稳定的“重点”并不意味着不发展,这是“重点论”中的“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坚持从更长远意义上谋划新疆的发展,把反恐维稳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2014年4月在新疆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仍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发展是解决新疆问题的总钥匙,它为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就是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的治疆方略,紧紧盯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统筹把握稳定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到2020年新疆与全国同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无论抓稳定还是抓发展,都是为了解决好新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新疆人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理新疆过程中,特别注重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既注重从全局高度发展社会主义的新疆,又落实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协同推进,从战略上把握新疆治理的脉搏,在对矛盾的把握中洞察事物的本质,找准重点,抓住关键,把握住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正是把握住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主要矛盾,抓住了新疆治理的“牛鼻子”,为新疆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出发,就要求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2014年4月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指出,“凡是符合人民愿望的事就是党奋斗的目标”。从2014年3月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在全区实行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简称“访惠聚”)活动,极大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融洽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感情,成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在边疆治理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在2014年5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围绕民生推进科学发展,坚持就业第一,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坚持教育优先,全面提高新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加快农牧区和偏远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南疆全面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加大民生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惠及各族群众的重大项目建设,在资源开发利用转化过程中提高地方参与程度,加快新疆对外开放步伐;坚持可持续发展,着重水土资源合理配置、集约节约利用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坚持开放战略,着力打造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13]2017年3月10日,他又指出,“要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其目的就是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南疆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实施好农村安居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农牧区和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要让人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就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

“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扎实做好新疆的群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他希望新疆广大宗教界人士继续发扬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旗帜鲜明反对宗教极端思想,通过科学解经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理解宗教教义,让大家都能安安心心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确立,使新疆(尤其是南疆)农村群众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向。这一方面体现了群众的思想、思维的活跃与多样化,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农村社会以及农民思想的混乱,加上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重视,造成部分农民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出现薄弱环节。毋庸讳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倾向是作为农业地区的新疆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追求农产品利润最大化也是客观要求,但市场经济本身所带来的货币化、拜金主义对农民来说是较大挑战,如何能在正确的宗教信仰、市场经济触发的趋利性思维、宗教极端思想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以正确的价值观抵制非法宗教与民族分裂思想,就需要治理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提升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使其远离非法宗教、宗教极端的侵扰,努力克服落后思想观念对我们生活、社会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发展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治理新疆的战略设计和具体措施中,从根本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既调动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在思想上认识、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自觉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又注重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全疆人民。

五、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治疆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和实践第一,就是在工作中坚持破除思想僵化,勇于、善于探索。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任何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4]P5毛泽东也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15]P284实践也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改革开放40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奠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确保了新疆大局稳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同时,由于新疆经济发展的底子比较薄,与内地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再加上民族宗教地区的特殊区情,基层治理水平有待加强,基层基础有待稳固,人才流失严重,这些现实区情给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带来巨大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社会转型期国内人民内部矛盾给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出的战略挑战,直面新疆治理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切中肯綮,从全国的高度进行战略布局,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这是立足新疆实际,契合新疆发展和国家顶层设计。

在新疆治理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战略决策和部署的制定者、维护者和坚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疆的未来发展就有了可靠的战略保障。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好新疆工作,关键在党,根本靠坚强的干部队伍、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管用的群众工作机制。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保证。

六、结语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新疆治理思想在总结历届中央政府治疆方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和时代特点,对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治理理论、治理体系、治理政策和治理实践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蕴含着浓厚的哲学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战略性、科学性、系统性,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矛盾分析法、唯物史观、实践论和认识论,结合中国传统的国家、社会治理中的战略思想,精确定位新疆在全国的坐标,理性分析独特的文化和民族宗教情况,昭示着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思想的国家性、人民性和历史性,是无愧于时代的先进的边疆治理理论。

[参考文献]

[1]从战略全局高度谋划新疆工作——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疆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06-02.

[2]牢牢把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N].人民日报,2014-05-30.

[3]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05-05.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 团结稳疆 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二论学习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N].新疆日报(汉),2014-06-05.

[8]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人民日报,2015-03-29.

[9]张春贤.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07.

[10]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文化基础[N].兵团日报(汉),2014-06-13.

[11]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發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

[12]坚持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N].兵团日报(汉),2014-06-02.

[1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N].人民日报,2014-05-27.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