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培
一篇好的文章,或许它谈论的不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或许它所表达的思想也不那么容易理解,但它一定能够吸引孩子,因为孩子天生就具有审美意识。
我曾与孩子们进行过一次课外阅读,文章是林清玄的《桃花心木》。孩子们和我都从未见过作者笔下那美丽、挺拔的树——桃花心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只是淡淡地讲述着种树人的故事,当写至与种树人的谈话时,又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发人深省。课堂上我只来得及带着孩子们读了读这篇文章,剩下的习题都作为家庭作业让他们去完成。第二天批改作业之前,我曾有些担心他们没有读懂这篇文章。令我惊喜的是,在孩子们的作业中,我看到了许多智慧的诠释,其中有个孩子是这么写的:“幸运就像下雨一样不确定,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靠自己‘深深地扎根于地下,找到水源,学会生存;如果只是一味地等待幸运,那么等来的必然只会是‘枯萎和淘汰。”有时候,孩子们对美的理解并不逊色于成人。
故事还没有结束。
下午放学后,一直都未曾确定组名的一个合作小组的组长跑来告诉我,他们组的组名已经确定好了,就叫“桃花心木”。我很惊讶,赶忙追问原因,他却狡黠地笑着,让我看他们小组的循环日记。次日,一进教室,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他们这一组的循环日记——《取组名》。文章详细记录了他们取组名的曲折過程——组长想了几十个组名,却没有一个可以得到全体组员的通过,后来在读《桃花心木》那篇文章时,他灵光一闪,想到了这个组名,并且立刻得到全体组员的一致通过。日记里的几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我正在做课外阅读作业,一时灵光乍现,突然想到‘桃花心木不就是一个很好的组名吗?这个名字是那么脱俗而有意义,如果我们小组也能像桃花心木那样‘挺拔、优雅,不是很好吗?”我内心十分欣慰:一颗美丽的种子在这个小组的孩子们心里扎下了根。
在后来的一篇周末日记中,有一个孩子写了自己在外公菜园里锄草的一次经历。小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感情细腻的女孩,她在文章中描写的画面温馨而又带着点小幽默,让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情景。到了文章的结尾处,倒有了点《桃花心木》的味道——小作者借用外公的话表达出了深刻的哲理:“人生就像锄草,锄草是为了让有用的植物更专注地生长。其实人的追求也应该像这样,朝着自己的理想一路向前,不要被沿途的‘野草吸引而偏离了方向。”
当听到别人抱怨孩子看了那么多书,语文成绩一点都没有提高时,我就会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孩子们是那么敏感,他们可以感受到美,并且这种美也潜移默化地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他们。美丽永不过期,只是请你不要急,让他们慢慢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