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业红
[摘要] 目的 探析優化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流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消化内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试验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流程,统计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健康宣教、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护理文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94.12%、76.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100.00%、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流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流程;流程优化;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8(b)-0024-02
护理工作是一项知识密集、技术精良、充满爱心的专业技术性、服务性职业[1]。在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因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导致护理工作要求非常高,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真诚的态度与专业的技能。然而在临床中,普遍存在护理人员不足、工作任务重等问题,致使护理质量不高[2]。为此,应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流程,注重精细化管理,合理利用护理资源,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该文现对该院消化内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优化护理管理流程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分别为18例、16例,年龄35~66(47.58±5.24)岁;护理人员12名,年龄22~45(29.65±2.38)岁,工作时间6个月~15(6.24±1.43)年。试验组患者中男、女分别为19例、15例,年龄34~66(47.46±5.35)岁;护理人员12名,年龄21~45(29.12±2.29)岁,工作时间6个月~14(6.10±1.41)年。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即按照科室规章制度执行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内容如下:①优化排班流程。护理工作十分特殊,任务量非常重,所以,应合理、科学地安排护理工作[3]。在临床中,应以患者为中心进行班次调整,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排班,实现全方位护理。与此同时,在科室内进行排班的时候,应遵循老带新的原则,保证护理工作得以有效落实,确保护理质量达标,同时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除此之外,根据科室患者情况,适当增减排班护理人员,当患者比较少的时候,在确保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尽量保证护理人员休息充足,以备患者多时具有充沛的体力与精力。②优化细节。在护理管理中,根据各班次职责与护理内容差异,优化流程,由科室护士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参加讨论,完善工作流程,细致划分护理内容。明确各护理人员的职责,制定护理内容与护理流程,并详细记录在册,以此确保护理工作得以全面落实。除此之外,在护理管理中,明确护理工作重点,并定时或者不定时地进行护理质量检测,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予以改正、完善。③优化服务。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积极预防与治疗压疮,并做好营养状况与压疮评估。在实施基础护理工作时,应做好相关记录,并确定交接班内容,面带微笑提供护理服务,同时保证动作轻柔,积极安慰与鼓励患者,从而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急救准备工作,严格依据护理流程执行护理工作。除此之外,注重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的提升,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等知识,强化其薄弱环节,完善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①采用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标准评估护理质量,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护理文书,每项评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4]。②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分,一般满意60~9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观察数据,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
试验组健康宣教、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护理文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94.12%、76.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调查消化内科16名医生,试验组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100.00%、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討论
消化内科患者病情通常比较危重,且大部分患者发病快、病情进展快,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反应能力与专业护理能力,以此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早日康复[5]。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应加强优化护理管理流程的实施,以此完善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应变能力与操作能力,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并积极配合医生操作,有效提高护理质量[6]。
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后,可对护理工作内容予以完善、优化,合理划分各班次工作职责,保证护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7]。同时,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后,能够对交接班工作予以规范,让护理人员更加了解患者情况,从而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8]。此外,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后,可合理搭配不同资历年限的护理人员,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进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9]。
该文研究显示,试验组健康宣教、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护理文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优化护理管理流程的实施,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消化内科护理质量,还可以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的管理方式,与相关文献报道[10]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优化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流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汪春芳.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消化内科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9):1729.
[2] 罗佳星,陈超,任霞.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3):149-150.
[3] 党措吉.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4):145.
[4] 王建蓉.细节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4):136,138.
[5] 赖敏玲.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2(1):151-152.
[6] 何莉云.护理层级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A].国际数字医学会.2017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C].重庆:国际数字医学会,2017:2.
[7] 嵇艳艳.细节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8):111-112.
[8] 李英栋.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4):156-157.
[9] 杨海燕,周叶琴.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7):45-47.
[10] 王汉芳.优化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流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8):173-174.
(收稿日期:201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