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7S管理模式在老年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病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7S管理模式,研究结束时,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 在护理工作结束时,调查并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照组满意度为78.82%,观察组满意度为96.47%,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5)。结论 7S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护理工作效率,实现了时间、空间、医疗资源等的合理利用,患者对各方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高,7S护理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7S管理模式;老年病;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b)-0045-02
随着我国物质经济、医疗技术等方面的不断进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随之加快,使得我国老年病患者也日益增多[1]。老年病是指在人进入老年期后,机体的各器官出现病理性老化、器官功能逐渐衰竭、机体自身免疫功能衰退等现象导致老年人易患与衰老退化变性有关的慢性疾病。常见的老年病有冠心病、老年性高血压、老年糖尿病等,老年病病程长且恢复慢、易恶化、后期症状多样化等特点,这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此次研究采用的“7S”管理模式源于日本,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以及速度/节约(speeding/saving)这7个词的缩写[2]。该文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时间段于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病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7S管理模式在老年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汇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老年病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符合老年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41例,男性44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74.0±1.21)岁;观察组患者女性43例,男性42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2.0±3.1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大小、性别比例、病程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一些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7S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在正式开展7S管理之前,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当前老年病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列出并进行分类总结,针对所有问题提出对应改进计划,以病房为单位成立7S管理小组,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7S管理模式主要实施以下措施:①整理/整顿:定期整理病房物品,对所有物品按照经常使用和非经常使用的标准进行整理,定期清理不需要使用的物品,尽量减少空间浪费,对于在护理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物品要摆放在显著且易获取的位置,一方面能避免时间上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能减少物品杂乱带来的安全隐患。整顿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的另一重要环节[3]。整顿是在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病房环境,7S管理小组对所属辖区的病房进行统一管理,对护理所需物品进行分类标识并且要求组内成员必须明确物品分类、标识以及摆放位置。小组内相互配合做好贵重物品、危险性物品的管理保存工作。②清扫/清洁:病房的环境对患者的康复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病房环境不仅包括病房病床、地面等的基本卫生,还包括医疗器械等的清洁度。要求制定小组卫生执勤表,将病房卫生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保持地面、桌面、储物柜、卫生间等区域的洁净。③素养:每个“7S”管理小组都应选拔出组长与监督员,组长与监督员发挥带头作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力争让全体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工作态度入手,培养护理工作者耐心、专心、用心的工作习惯,尤其对老年患者应时刻注意护理态度,时常检查是否存在跌倒、坠床等问题。在工作结束时,应及时组织小组进行反思讨论,正视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相互给予工作改进意见,提高护理质量。④安全:安全问题是护理过程中应受到重视的。确立病房安全负责人,定期检查病房各区域,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务必保障患者安全。⑤节约:提高医院空间、物品等的有效使用率,严格按照老年患者的各类需求合理使用药品、医疗用品等,尤其是严格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在满足患者需求、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杜绝出现医疗资源的浪费。另外,培养护理人员树立日常节约意识,养成随手关水、随时关灯的习惯,节约用水用电,做到日常生活的节约。
1.3 指标评价
研究结束后,以护理工作全程涉及到的所有问题作为问卷调查制作依据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分析所有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内容涵盖基本卫生清洁、康复指导、安全保障等方面,满意程度评价标准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8.82%,观察组满意度为96.4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5),见表1。
3 讨论
“7S”现场管理法是以现场环境为对象,以素养提高为核心与目的的管理办法,“7S”最初起源于日本,是由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以及速度/节约(speeding/saving)这7个词的缩写组成的,由于这7个词的开头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7S”。本研究所采用的“7S”管理模式同样遵守效率化、美观化、持久性、人性化这四大原则,力争做到及时整理/整頓,提高工作效率;定期清扫/清洁,保证病房环境清洁度;提高护理人员素养,提高护理质量;重视安全问题,避免安全隐患;节约医疗资源,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5]。
现阶段,我国物质经济、医疗技术等方面不断进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随之加快,使得我国老年病患者也日益增多。老年病是指在人进入老年期后,机体的各器官出现病理性老化、器官功能逐渐衰竭、机体自身免疫功能衰退等现象导致老年人易患与衰老退化变性有关的慢性疾病。常见的老年病有常见的老年病有冠心病、老年性高血压、老年糖尿病病等,老年病病程长且恢复慢、易恶化、后期症状多样化等特点,这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该文为分析探讨7S管理模式在老年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将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病患者共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85人,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一些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而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另实施7S管理模式,研究结束时,调查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8.82%,观察组满意度为96.4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7S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护理工作效率,实现了时间、空间区域、医疗资源等的合理利用,患者对各方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高,7S护理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娜,杜晓亮,范婷.7S管理法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4):94.
[2] 黄河浪,徐艳,闫骥,等.中国老年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48.
[3] 张世阳,梁芳,赵旭兰,等.老年病科住院情况分析及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5):75.
[4] 巩玉艳,丁瑞东,庞丽,等.7S管理方法在医院一次性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4):151.
[5] 廖利兰,王桂兰.护理部工作现场7S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2):284.
(收稿日期: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