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8-05-14 15:20任洪瑛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9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性化管理管理

任洪瑛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该院儿科全体医护人员中随机选取28名护士,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行为、整体护理质量评分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能减轻儿科患者的疼痛,有效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儿尽快康复,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儿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0(b)-0056-02

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小和认知能力差,患儿自身对疼痛尤为敏感[1]。因此,儿科经常会有患儿哭闹,每个患儿之间又很容易受到情绪感染,会彼此相互影响。对患儿实行护理服务有一定难度,不仅要安抚患儿情绪,还要提高其对护理与治疗的配合度,尽量减轻患儿疼痛感,缓解临床症状。为更好维护患儿生命与健康,儿科护士应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意识,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对儿科护理进行有效管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与安全。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部分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以及得不到患者家属认可,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8名儿科护理人员,作为人性化护理管理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名护理人员。所有人员均为女性,观察组年龄在21~42岁,平均年龄为(31.6±1.2)岁;对照组年龄在20~43岁,平均年龄为(32.4±1.6)岁。本科学历3名,大专学历21名,中专4名。将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护理人员遵医嘱给患儿用药治疗及护理,同时对患儿及家属实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人性化护理计划,实施人性化护理过程中,必须保证护理的全面性,让患儿及家属能够深刻感受到医院及护理人员的人性化关怀[2]。

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护理服务要以人性化为原则,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气及轻柔的动作,体现“细心、真心、诚心、耐心、责任心”,认真落实好人性化护理措施。人性化管理过程中,要根据护理人员实际工作量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让护理人员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儿及家属。

儿科护理工作的职业风险及护理工作的琐碎、繁杂等方面的因素,都会造成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对此,护士长应主动关心护理人员,多倾听护理人员的心声,及时针对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为其做好心理疏导,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将自身的快乐传递给患儿与家属,有效维护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患儿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利于患儿早日恢复。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儿科护理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本着“以病人为中心”、“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等原则,有团结协作精神,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尊重、理解和关爱其他护理人员,遵从护士长对自己工作的安排,共同完成护理工作任务[3]。

医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关于人文关怀的讲座,让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人性化护理的相关知识与具体工作要求,尤其是护患沟通和护理安全方面,不断增强护理人员人性化关怀意识,同时可在护理管理制度中融入一些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以此激发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护理工作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行为和整体护理质量评分,评分标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形式表示组间比较;用[n(%)]表示计数资料,且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将两组护理人员的行为评分与整体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人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較两组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率为78.5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儿科护理工作,是技术性与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也是患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由于服务对象特殊,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更大、技术难度更高,经常还会因为患儿家属要求高或人力资源短缺等原因,给儿科护理人员造成极大心理压力[4],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由于医疗、护理相关知识缺乏,对疾病没有足够认识,患儿家属经常对医护人员寄予过高希望;出于自身对患儿过度保护和溺爱,常常要求护士在治疗时做到一针见血,如有突发情况或患儿病情无好转,家属就会将矛头指向护士。此种情况会造成儿科护理人员精神紧张、身心压力大和职业高风险。

首先,现代医学管理模式逐渐重视人的管理,实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以医护人员为中心,关心医护人员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对医护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满足医护人员的个性化、合理需求,缓解其心身压力,有效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只有稳定护理团队,才能更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5]。

其次,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医院应对其提供人性化管理,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根据不同患儿的性格特点与心理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医院在日常护理管理中,要注意对护理人员的细节管理,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保证每个护理环节能够有序地进行。根据统计,通过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有所提升,护患纠纷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最后,人性化管理的实施,离不开每位护理人员的用心付出。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很重要。只有护理人员对人性化管理认可,才能提升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热情度,积极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不仅能够帮助患儿缓解症状,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在人性化管理的研究分析中,不能忽视家庭因素在护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要进行良好互动,利于患儿尽快康复。对于特殊患儿,比如残疾、失聪或患有慢性疾病,家庭对患儿病情的发展及疾病的转归、预后有着密切联系,家庭介入能够使家属更清楚患儿病情,缓解他们内心的紧张与焦虑,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配合度。

[参考文献]

[1] 赵贵鑫.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9):159-161.

[2] 蔡永芬.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7):21-23.

[3] 王丽.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对比[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127-128.

[4] 王晶.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7):128-129.

[5] 栾照烨.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8).

(收稿日期:2018-07-20)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人性化管理管理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高职院校暂缓毕业学生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