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巍
[摘要] 目的 分析肾内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探討护理风险管理的策略。方法 选取该院肾内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情况,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0%、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0%、14.0%,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因素、专业疾病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是神内课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 肾内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0(b)-0054-02
肾内科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因为病情通常都比较严重,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比较高。在为肾内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威胁到患者的疾病治疗安全[1]。针对肾内科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以此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该研究将该院肾内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纳入样本中,对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是否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为标准,实施的100例视为观察组,而未实施的100例视为对照组。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59.13±0.45)岁;肾功能衰竭、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炎、其他各有28例、24例、21例、17例、10例。观察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4岁,平均年龄(59.52±0.36)岁;肾功能衰竭、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炎、其它各有27例、25例、20例、17例、11例。两组上述各项基本资料,经比较分析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临床医学对比研究的要求,具有研究的意义。
1.2 方法
1.2.1 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集中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护理人员的因素:如法律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淡薄、护理素质有待提升、职业素养有待加强等。②专业疾病的因素:比如,患者的年龄偏大,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跌倒、感染的可能性;又比如,用药的复杂性,又发一定的治疗风险。③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的不配合、对护理人员存在偏见、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精神障碍等都容易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1.2.2 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对照组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职业素养。②完善各项护理管理工作的流程,分析传统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③切实落实各项护理管理措施,如针对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防范,定期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④护理人员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更多有效的沟通技巧,改善护患关系。(2)加强对疾病的评估,全方位地掌握患者的疾病情况,对疾病的严重程度保持清晰的认识,针对高龄患者提高护理管理的重视,做好安全管理,如清除病房障碍物、保证地面的干燥清洁、预防感染等。(3)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自我安全管理意识,纠正患者的认识偏差,使得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及其治疗,积极地配合护理管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护理管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压疮、内瘘血肿、内瘘出血等,计算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评价两组护理管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事故(摔倒、跌伤等)、投诉事件、护患纠纷等,计算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比较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研究获取到的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计算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总共发生16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其中感染6例,压疮4例,内瘘血肿3例,内瘘出血3例;观察组总共发生7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0%,其中感染3例,压疮2例,内瘘血肿1例,内瘘出血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要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总共发生14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0%,其中事故5例,投诉事件6例,护患纠纷3例;观察组总共发生5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其中事故2例,投诉事件2例,护患纠纷1例。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观察组要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肾内科患者中,多数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并且老年患者居多,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大,对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要求比较高[2]。从现阶段肾内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已经很难再满足实际护理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要加强对护理管理工作的调整。尤其是肾内科护理管理工作受到护理人员、专业疾病、患者自身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的情况下,更加需要提高护理管理的安全和质量[3]。
针对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相关因素,既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又要做好对专业疾病的应对工作,还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引导,逐渐消除护理风险,以此提高护理管理的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在余海凌[5]、王国钰等[6]研究中,对肾内科的8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中,护理人员因素、专业疾病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是最为主要的因素,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后,患者的并发症中,摔倒5.0%,感染2.0%,压疮0.0%,内瘘血肿0.0%,内瘘出血0.0%,而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在上述几项并发症中,分别为22.0%、15.0%、10.0%、10.0%、5.0%,充分说明了护理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同时在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方面,也均要优于对照组。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了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这与临床相关文献研究相一致。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因素、专业疾病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是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针对性地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和安全,保证患者的疾病治疗,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小梅,黄利娥,林宝娟,等.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8(27):83-84.
[2] 于风叶,陈贞敏,齐秀娟.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114-115.
[3] 袁志.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7,12(s1):302-303.
[4] 陈丹丹,彭洋.探讨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4,14(2):112-115.
[5] 余海凌.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4,12(11):1237-1239.
[6] 王国钰,秦薇,徐建鸣,等.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522-526.
(收稿日期: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