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特色专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018-05-14 15:20杨书斌张绍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可行性必要性

杨书斌 张绍艳

[摘要] 基层医疗机构在目前医疗市场人才短缺、竞争激烈、技术缺乏、设备落后等市场大环境下,如何才能立足并获得发展空间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困境,就要求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有限的力量和资源,努力开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专科和品牌,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基层医疗;特色专科;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b)-0072-0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面向本机构服务辐射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建设正是根据他们的实际和地域特点,精确选择了合适发展的专科,加大了对专科各种资源的投入,使其在医疗技术水平上、建设规模上和效益上成为该地区的领头羊,同时通过科学的管理使其能够良性发展下去,形成品牌效应,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各科室的综合发展[1]。

1 基层医疗机构中建设特色专科的必要性

1.1 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匮乏

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医疗资源尤其紧缺,医疗资源在各级医疗机构间分布不均衡,相对于市级综合性医院和其他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得到的支持力度并不大。没有资金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环境得不到改善,患者不愿到这样的环境来就诊;基层医疗机构很多老旧的设备设施得不到更新换代,不能提供更高科技的诊疗技术,满足不了患者特定的医疗需求;人员得不到进修的机会,医疗水平得不到提升,往往会失去患者的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的特色服务受限于场地环境人员等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很好的开展,限制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进一步转型和发展。

1.2 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缺乏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科室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推动科室发展最重要的力量,科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培养人才[2]。但是基層医疗机构在卫生人才的招聘录用上并不具有优势。①不能像三级综合医院那样能提供丰厚的待遇,毕竟辛苦学医这么多年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更好的待遇,这就使得人才引不进来;②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平台较小,侧重于全科诊疗和家庭医生服务等基本公卫服务,不能提供给专业人才更深入的学习提升机会,留不住人才;③在基层医疗机构里工作无法提供更多晋升岗位的机会,他们认为无法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自然不愿意久待;④在基层医疗机构看诊的大都是门诊病人且病人数量少,无法积累足够的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执业水平。这些因素导致基层医疗机构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大大约束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发展道路。

1.3 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可度不高

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于健康生活的需求也大大提升,人们不再局限于金钱的约束,而是追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人们潜意识里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全面性上远远达不到三级医院的水平的,基层医疗机构无法提供高科技的诊疗设备,医务人员没有高水平的诊疗技术,使得他们大大失去了信任感,也导致患者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宁可拥挤排队也不到家门口的便利医疗服务机构。

1.4 基层医疗机构竞争力不强

我国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国家对医院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指导方针,并在医院引入竞争机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平台上,服务特征尤为明显,积极推行具有医院特色的服务是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趋势[3]。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由于过去实行“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各科室按部就班的发展,没有竞争,实力平平,缺乏特色,因此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大环境中会被淘汰。

2 基层医疗机构中建设特色专科的可行性

随着业务的发展,建立合适的专科,合理配置人员和设备设施,规范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随着专业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深入,各专业得到充分发展,成为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力量,能解决本专业领域重点疑难问题,成为该辖区的人才培养中心、技术推广中心,带动辖区业务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区域的重点专科[4]。

2.1 鼓励专业人才提升自己

解决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突破口,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提升基层医院医生的专业水平,这才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病”的有效方法。

①鼓励年轻医师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并将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应用于专科建设;②可以将学习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鼓励参加一些专题培训,短期进修,针对本机构医疗需求和专科发展要求,选择专科人员参加并有效弥补个人和专科的缺点。在中医专业方面,要突出中医药创新意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留用,注重培养具有管理技能的人才。培养有责任意识、能力及态度的学科带头人,一个专科负责人的学术及技术水平往往代表着专科水平与医疗机构的医疗层次[5]。

2.2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在人才的培养上除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外出培训、进修之外,专科建设还可以与三级综合、专科医院合作,定期邀请专家来专科讲学、坐诊、带教,给予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更多切身体会学习的机会,在交流学习中,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将得到提高,并将创造积极和竞争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专科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2.3 应用现代诊疗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使临床诊断和治疗更加准确和科学。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先进医疗设备的支持。尽管医疗设备的成本很高,但在购买设备的基础上,可以对新设备投资的直接效益进行实际分析,以仔细论证技术专长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明确其在间接效益和综合效益的基础上实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对基层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医疗服务的认可度。

2.4 利用好分级诊疗、社区首诊的契机

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旨在扭转当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围绕城乡协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依托广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合理配置资源、有效盘活存量、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分级诊疗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虽然制度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了机遇,但是患者都希望能直接找到高水平的医生快速解决病痛,所以患者宁愿排队多花钱也要到大医院去看诊。因此,合理利用分级诊疗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医生的技能水平。分级诊疗的第一步是基层首诊,如果基层医生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并在第一次咨询中给予适当的治疗,保持患者的健康,那么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加强基层医生的培养,特别是打造特色专科是最快速、最可行的获得患者信任的方式,专科特色能够为基层医疗机构吸引更多的患者,也能给机构带来较强的宣传作用。

2.5 邀请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新的《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医师全省区域注册制度”,这意味着具备多点执业资格条件的医师,一旦在一个执业点注册,则在全省都可执业。

在多点执业实践的新方法下,基層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合作邀请,聘请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坐诊、讲课,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不仅有利于引导当地的医疗患者,患者可以就近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也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水平。由于医疗过程也是教学过程,通过专家的传播,帮助,带,教学,可以使专业建设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2.6 区域型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的应用

对于许多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他们仍倾向于在远方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在基层,区域医联体可以为基层提供必要的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医疗机构也在 特色专科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医联体得到医疗、学习等方面的帮助。区域医联体与远程医疗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专科学习的优势,促进基层专科医疗水平的提高。远程医疗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为患者提供远距离医疗帮助的新形式。其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点,将处于不同物理空间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联系起来,让专家可以为远距离的基层医生提供帮助和指导,为远距离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诊疗帮助[6]。通过应用区域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可以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临床诊疗能力的专业人才,为专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建设特色专科已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建设,在凸显特色专科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可以突破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局限,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基层门诊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也为基层医疗机构在激烈的医疗环境竞争中争取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赵立志,蔡惠,王丽,等.单病种协作体系在建设"大专科小综合"基层医院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1(1):27-28.

[2] 董仲林,尹承江,陈传民.强化科室内涵管理 建设临床特色专科[J].现代医院管理,2016,14(1):8-10.

[3] 董听.Y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 胡文玲,罗荣,金曦,等.妇幼保健机构专科建设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6):716-719.

[5] 罗明波.如何加强基层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建设[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0):106-107.

[6] 王辰,卢清君.以专科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带动基层学科建设[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1):1-3.

(收稿日期:2018-04-16)

猜你喜欢
可行性必要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螺旋CT对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评价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