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艳 李喆 谢世静 吴爽
[摘要] 在药学学科教学中,由于学科特性,传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难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沉闷。而在药学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教育水平,可以将沉闷的专业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提升教学成效。该文从药学信息化角度着手分析,优化课程设置,创新药学课程内容,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药学学科;信息化教育;化学信息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a)-0157-02
纵观当前我国高等药学学科发展来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专业学科。而在当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广泛应用在教育事业,促使教育事业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了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当代药学学科教育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育模式,推动教学改革持续深化,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由此看来,加强药学学科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可以改善其中的不足,提升药学学科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信息化教学的要素
信息化教育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衍生而来的产物,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尤其是在教育事业中应用信息技术,逐渐衍生出一系列的新型产物,网络教育、虚拟教育和在线教育,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主流趋势。教育信息化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1]。教育信息化在各个领域中应用,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深层次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满足信息化教育发展需要。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主要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创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优化教育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培养信息化人才意义重大。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整合信息资源,优化教育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 药学学科的信息化教育
信息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中涉及内容较广,包括生物信息学、医药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等众多学科内容,所以无法明确的进行界定,相互促进、相互包容。由于涉及信息量较大,并且分布在多个学科中,所以加强药学学科信息化教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自主研发新型药品,对于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将这些内容整合在药学信息学中,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药学的发展[2]。
药学信息学是药学领域中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所衍生而来的,其中涉及到众多的学科知识,包括毒理、药理和药物代谢等多种内容。药学和其他的学科之间联系较为密切,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创新,能够同信息科学有机整合在一起,促使药学信息学内容更加全面,着重培养学生信息挖掘、信息应用和信息开发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避免教学过程中内容过于片面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借助生物信息数据库实现对药物创新合成和开发;借助药物设计的计算方法改造大分子,实现生物信息的深层次开发,推动信息产业化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可以满足上述目的,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优化设计,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入微课教学理念,通过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内容,将药学学科中的重点内容通过一段事先制作的视频或音频,将教学内容生动想象的展现在学生学生面前。微课视频时间不超过10 min,通过微课视频可以导入新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微课可以通过手机、数码相机、DV等摄像设备拍摄和录制,或是使用录屏软件完成,主要包括Camtasia Studio、Screen2swf等。
3 信息化教育和药学课程
药学学科信息化教育中,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注重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传统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制性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难以满足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3]。而在信息化教育下,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挥,积极参与其中,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培养的目的,与时俱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和保障。故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摒弃以往理论课程的单一授课模式,赋予课堂教学别样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课程设计中,优化课程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信息课程
在信息课程教学中,图书馆是最早同信息技术整合的信息科学。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下,数字化文献资源逐渐成为主流,开始大范围的代替传统纸质期刊,以往的刊物资料逐渐电子化,实现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双重整合。坚持电子文献检索的主体地位,借助互联网搜索引擎进行搜索,诸如,百度、Google,CA数据库检索,Science Director文献数据库检索[4]。
在生物信息学课程中,在学习中应该在掌握专业的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挖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基因组信息学是基础部分,通过基因组DNA序列分析,可以分析蛋白质和RNA基因编码区,从而深入挖掘到非编码区的信息实质。在具体的检索方法选择方面,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SRS和Entrez数据库查询系统,进行同源分析的基础上,实现核酸到核酸,核酸到蛋白质,蛋白质到核酸等不同需求同源检索。此外,还要帮助学生掌握生物信息学日常较为常见的软件,包括GCG或DNASIS來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在了解编码蛋白分子特性的同时,还可以检索到酶切位点[5]。
药品信息学课程,药品信息学中涉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药品的名称信息,从药品的研发到上市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名称,这些名称是了解药品特性的重要信息;政策法规,包括新药申报、GCP、GSP和GMP等信息;专利信息,则是一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手段,统一药品可能会申请多种专利,如果某项专利到期,其他专利并非也到期,对于药品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3.2 药学课程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辅助药物设计,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优势,通过生物信息数据库和化学信息优化药物设计,可以有效改善以往药物开发周期长、投资高和成效低的问题,提升我国医药开发水平。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其中涉及到化学基本原理和算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设计方法[7]。从信息科学角度来看,其中主要内容是模拟、利用蛋白质三维结构药物进行药物设计,以及蛋白质结构计算,借助同源结构预测和识别,可以进一步优化药物设计过程。
药物动力学课程,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领域课程,在新药品研发活动不断深化下,有很多不合乎規格的化学药品是由于分布、代谢和毒性导致。发挥计算机技术优势建立ADME/Tox模型,实现缩短新药物的开发周期和降低研发资金的目的[8]。
制药工艺课程,当前我国的制药工艺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优化车间设计和工艺设计,推动技术创新,实现对制药工艺的模拟和设计。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药学学科信息化教育中,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科教育教学成效,推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提升教学成效。更为关键的是,在这样背景下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育模式,推动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参考文献]
[1] 徐元杰.医院药学一体化职业培训模式优化及信息化辅助工具研发应用[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
[2] 杨红艳.关于网络环境下药学信息检索教学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34):229-230.
[3] 徐勤,杨新平,沈雪松,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地方医学院校药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12(28):41-43.
[4] 刘浩,梁颖,卓菊,等.新型药品检测实训中心在高职药学类专业建立的作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5,27(8):35-36.
[5] 汤琳.我国医药信息管理专业代表学校实习情况比较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9):163-164.
[6] 阎芳,韩玮娜,韦柳娅.基于网络的医药院校化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设计理念及建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 23(26):38-39.
[7] 侯晓丽,程宏.初探信息化技术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0):46-47.
[8] 梁建坤,于净,翟菲,等.实现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对接的教学改革探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253-254.
(收稿日期: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