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李严 刘明珠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管理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长春市第六医院实习的22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11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管理目标教学法,研究两组的效果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两组实习生操作技能考核与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分别是观察组为(39.51±2.07)分、(58.53±1.73)分,对照组为(28.17±1.39)分、(41.16±2.45)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教学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又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利于患者的康复,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 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管理;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c)-0120-02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力基本正常,但是存在感觉、思维、行为及情感等方面不协调,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及精神残疾[1]。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心理易感素质已经被人们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有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氯氮平等药物,部分急性期患者或者疗效不起作用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虽然治疗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严重的抑郁症,因此及时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2]。该文以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长春市第六医院实习的22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护理管理目标教学法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长春市第六医院实习生2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1名,女性10名,男性1名,年龄22~25岁,平均年龄23.5岁;观察组11名,女性9名,男性2名,年龄22~26岁,平均年龄24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长春市第六医院治疗的1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1例,女32例,年龄17~53岁,平均(35.0±2.37)岁,病程0.6~10年,平均5.3年;观察组患者中男35例,女38例,年龄19~54岁,平均(36.5±2.58)岁,病程0.6~9年,平均4.8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常规护理教学方法。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管理目标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①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知识。护理管理前提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评估方面包括患者的行为方式、情感表现、思维方式、认知结构等等方面,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经济情况等,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②护理管理的重点是心理护理。护理管理的重点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护患关系,积极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安慰;及时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想法与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患者所需的安慰及倾听;鼓励患者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想法,鼓励患者家属倾听。
③护理管理在治疗与用药方面的应用知识。定期为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的基础知识,避免患者由于害怕疾病而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为患者耐心的讲解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和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1.3.1 满意度 根据满意度评价表评定两组患者的对实习生满意度(满分100分),>80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人数×100.00%[3-5]。
1.3.2 考核评估 教学结束后,采用操作技能考核的方式,让实习生进行实践操作,并通过笔试考试的形式,评估教学的效果。操作技能考核与专业知识的笔试考试总成绩为100分,其中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40分、专业知识的笔试考试成绩为60分[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操作技能考核与专业知识的比较
经过不同教学方法,观察组实习生成绩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实习生满意度比较
经比较,对照组患者中有13例不满意,而观察组中仅有2例不满意,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重性疾病,一般情况下发病在青壮年人群中缓慢起病,表现状况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患者一般智力基本正常,意识清楚,但是存在感觉、思维、行为及情感等方面不协调,部分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具有迁延性、反复发作等特点,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及精神残疾。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心理易感素质已经被人们认为是精神病患者主要的病因之一[5]。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的表现情况复杂多样,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感觉和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幻觉,如幻嗅、幻味、幻听等,其中以幻听表现比较突出;②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思维障碍,一般包括思维内容障碍与思维形式障碍,最常见的为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等;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障碍,一般情况下是情感反应不协调、情感淡漠、不协调兴奋、抑郁、焦虑、易激惹等;④意志和行为障碍,表现为离群独处、活动减少、缺乏积极性等;⑤认知功能障碍。
精神分裂症根据临床分型可分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分化型和残留型。目前,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有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氯氮平等药物,部分急性期患者或者疗效不起作用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虽然治疗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表现出强烈的自杀、自责、自伤,或冲动伤人、极度兴奋,或拒食、紧张等心理特征,因此及时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该文两组实习生操作技能考核与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分别是观察组为(39.51±2.07)分、(58.53±1.73)分,对照组为(28.17±1.39)分、(41.16±2.45)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心理行为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管理中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又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利于患者的康复,目标管理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连忠,张娟.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不同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7):857-859.
[2] 贡永宁.认知行为疗法配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0):1567-1568.
[3] 向桂宁.积极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4):44-46.
[4] 李桂臣,孙祥虹.综合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对认知功能影响[J].中外医疗,2017,36(10):131-133.
[5] 刘佳,崔倩,谢继群.心理护理干预在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7):183-185.
(收稿日期:201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