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经济带与川南港群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2018-05-14 11:18杨小川薛斌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川南发展机制

杨小川 薛斌

摘 要:通过对长江上游经济带和川南港群协同发展背景以及川南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状况分析,提出加快推进港口建设,建立港口间合作机制;加强合作,深挖潜力,整合港口片区资源,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港、城、产协同发展,打造长江上游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借鉴经验,练好内功,推动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建议,促进川南经济区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第二个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带区域经济的领跑者。

关键词:长江上游经济带;川南;港群;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F5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2.011

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2-47-04

成都主枢纽建设依赖于高效完备的现代物流业,寻找出海最便捷港口是成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而通过乐山港实现陆水联运、无缝衔接,可以使成都物流业充满机遇;泸州港是长江上游第一港,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通航条件;宜宾港可以覆盖川南周边几个区域,对“白酒金三角”发展,对连接成都—乐山—宜宾—泸州—重庆等沿江经济带具有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地位。在“一带一路”“长江上游经济带”“四川自贸区”发展大背景下,将港口物流有效互补,协同发展川南经济带、港群经济实现“一带一路”与“长江上游经济带”的腹地经济联动具有现实意义。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和川南港群协同发展背景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迅速

习惯上认为长江上游经济带主要覆盖川、黔、渝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整个区域发展区位左右逢源、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肩负着引领长江上游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实现大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在西部大开发、精准脱贫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西部三大经济带中经济实力最强,开发条件最好的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长江上游经济带已经初具实力,成为具有较高总量、较快增长速度、较强发展后劲、较完善产业结构、较优越发展环境的经济快速增长区。经济带上成渝经济核心地区辐射人口多,覆盖城市广,地域面积大,是中国第三大城市群。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城市化进程、城市数量、城市规模与城镇结构变化迅速,体现在: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翻倍扩大, 城镇体系结构不均衡;城市职能多样;以二三线城市为中心,逐步形成核心经济圈和产业带。

(二)川南城市、港群、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总体上看,长江上游经济带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信息化、知识经济形态初见端倪。整个经济带发展将面临着一二产业初步现代化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剧烈波动、基础设施欠缺、交通物流需求以及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紧缺等发展问题;同时还要面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升级、国家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约束增强、信息网络化智能化日新月异等现代经济现象。整个经济带中产业集中度偏低,集群效应不明显,资源配置分散,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向主导产业集中难度较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下,产品缺乏竞争力,影响经济带整体经济发展速度。

川南经济区和川南城市群进入全省重点发展的战略蓝图,确立了川南经济区“产业互动、快速崛起”的发展战略。四川省委将川南城市群列为未来全省重点打造的四大城市群之一,把川南经济区定位为四川省的第二大经济区。四川自贸区的规划获批,泸州为中心的川南城市群将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为代表的临港经济发展将为城市群、港口群、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带来无限潜力。

二、川南產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状况

(一)城市抱团取暖,产业各有千秋

在城市群发展方面,川南城市群定位,将乐山、内江、自贡、泸州、宜宾建设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的创新发展实验区,抱团取暖,建成成渝核心经济区沿长江上游经济带和成德绵经济带向南开放的重要门户。主要采取的措施为疏通脉络,建设川南城际铁路,包含内—自—泸段和自—宜段,成-乐-泸-黔段,完善城市群间交通网络体系,构建川南城市群之间“半小时交通圈”,城市群与成、渝中心城市“一小时交通圈”,让城市一体化趋势发展距离更近,抱团更紧。

在产业群发展方面,自成体系,又各有偏重。泸州、宜宾、自贡共同聚焦智能终端产业。其中宜宾偏向培育新兴产业;内江偏重高端装备制造、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泸州依托泸州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发展智能终端、北斗导航;自贡专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穿戴产品研发销售;乐山着力发展高新信息产业、能源、建材产业和创意产业。

(二)依托港口建设,临港经济蓬勃发展

泸州作为四川自贸区的三大实验片区之一,确定川南临港片区的总体定位为“依托长江、承东启西、协同开放、面向全球”,建成“一枢纽一区一高地”的内陆“自由贸易港”。在乐山港未全面建成前,泸州港自然形成“天府航运首港”,利用进港铁路专用线、过境高铁、高速实现铁水联运、公水联运和江海联运,无缝衔接。开通台湾、韩国航线,与长江中下游各大港口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力促进了临港经济和泸州产业集群的发展。

宜宾港,由四个港区、十一个作业区、十七个码头组成, 2015 年实现吞吐量 400 万标箱。目前宜宾基于良好的临港经济条件,以六大产业集群为发展重点,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饮料食品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能源产业集群、轻工纺织业产业集群、新兴产业集群。

乐山港依托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而成,目前犍为航电枢纽已经开工建设。通过龙溪口至宜宾合江门航道整治和新乐山港的建设,可以有效延长泸州港、宜宾港的覆盖范围,缩短成都到泸州港水运航道160公里。对改善四川交通物流特别是水运物流条件、服务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提升成渝核心经济区的区位优势等具有重要意义。岷江航电建成后,乐山至宜宾段航道将达到三级标准,通行1000 吨级船舶成为常态,届时将成为成德绵经济带南下和走出四川通江达海的黄金通道。乐山临港产业集群将依托乐山国家级高新区“总部经济战略定位” 成为乐山城市区域性产业聚集中心。主要集聚的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冶金建材产业、精细磷化工产业、机电装备制造产业。

(三)港、产、城协同乏力,乐、宜、泸港口经济发展亟待互补

按照四川自贸区区域布局,整个川南应当协同发展,同下一盘棋,特别是港口群临港经济发展、临港产业群应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先进制造和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成为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共同将川南经济区打造成为成渝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实际发展中,港口定位争当第一,泸州港标榜自己不仅是泸州的港口,还是四川乃至川滇黔区域的港口,致力于成都、攀西、云南昆明、贵州黔北等经济区服务;宜宾港打造自己为“万里长江第一城,黄金水道起点,长江上游重要的、四川省最大的内河枢纽港”;乐山港尽管还在规划建设中,一度将自己定位为“成都港”,成都水运的起点。

整个川南片区经济发展应当包括泸州、宜宾、自贡、乐山等地区。在各自的规划中,川南经济区发展泸州、宜宾铁板一块,经常将内江、自贡纳入城市群,港口群建设几乎只提及泸州港、宜宾港,乐山临港经济发展时常被边缘化。乐山岷江航电枢纽建设、乐山机场建设、乐山港建设已然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全面建成指日可待。届时乐、宜、泸港口经济发展亟待产业互补、物流互补,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协同发展不容忽视。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与川南港群协同发展机制

(一)加快推进港口建设,建立港口间合作机制

加快推进乐、宜、泸港口建设,使港口群的“内引外联,吸纳资源,集散物流”作用更加凸显,川南临港经济区整体要有抢占先机、居安思危、抢抓发展的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得港口者得天下”的气魄。加大投入是快速发展的基础。特别是港口群中乐山港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及时跟进,及时投入。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以外部吸纳资金、实行多元化投入。在经营上,勇于创新机制,“以港养港”“滚动发展”“多元经营”。

整个川南港口群发展应当多借鉴多参考国内外海港、内河港口管理和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在重视港口本身基础建设和临港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关注长江沿江各港口间的合作发展。泸州、宜宾、乐山港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必要时在省政府、自贸区、三地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承担港口建设、物流等方面的协调工作,避免港口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三个港口之间要建立互补互助的合作机制,根据地理条件,交通体系和辐射的区域,完善港口、码头、作业区、临港工业区的整体布局,在港口群内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减轻同质化竞争,提质增效。

(二)整合港口资源,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中外港口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港口发展比较容易在人才、技术、信息等领域实现合作。一方面三大港口要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加强内部与外部各港口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川南片区各市的财政、交通、海事、人才、技术、信息、环保、贸易、金融等主管部门,要按照长江上游经济带、成渝核心经济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省航运统一规划要求,以港口建设为切入点和合作的重点领域,整合资源促进各港口联合与合作。

川南临港经济区要紧紧抓住省政府区域发展规划、四川自贸区规划契机,以国有为主,吸收社会资本,采取合资合作、委托经营、共同开发、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三大港口临港经济开发区企业的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其他区域的激烈竞争。逐步提升联运比例,建立与其他区域高速公路、铁路、河运直接衔接的疏运网络,着力挖掘川南全区域潜力,并辐射至黔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成德绵经济区、康藏经济区等腹地,消除港城交通瓶颈,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物流网络,增强港口集疏运能力。

(三)“港、城、产”协同发展,打造长江上游经济带“重要增长极”

港口同质化会造成川南经济区产业结构趋同,因此“长江上游经济带”与“川南港群” 协同发展需要瞄准一个共同目标——成渝经济带发展“第三极”,长江上游经济带“重要增长极”。三个港口城市要积极研究调整产业布局,强化各港口的交通枢纽和集散功能,改善经济发展结构,有效地发揮港区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达到差异定位、合理布局、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目的。川南港群发展必须借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找到结合点,发展腹地,利用长江经济带崛起主动对接“一带”发展。加速推进形成“川南区域一体化产业经济”与“长江上游经济带”协同发展系统,使港口群、城市群、产业群协同发展,才能达成“第三极”“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形成川南一体化产业经济系统,巩固川南经济圈的战略地位。

(四)借鉴经验,练好内功,推动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协同发展

组织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部门,多方调研,吸纳国内外临港经济区发展经验,共同探讨具有川南经济区特色的港口群、临港产业群、城市群“三群”的动态平衡关系与协同机制,构建“三群”的协同模型。以川南港口城市为中心,辐射川南大小市县,建设川南经济发展协同区和协同带,做好产业集聚与城市布局科学规划,推动“产业、城市、港口”三位一体,区域经济相互依存和发展。

川南经济区发展需要政府之间跳出“自我保护、自我封闭”的思维,共同协商解决临港产业发展涵盖的经济规划,产业、港口、投资、人才、信息、技术和贸易政策等多方面政策措施,目标统一、层次性强、相互配合, 形成高质高效规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川南临港产业政策体系。在发展好临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动对接成德绵经济带,形成成德绵经济带、重庆都市圈优势互补的川南经济协作区,共同塑造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优势明显、集中度高、分工协作能力强、生态环境优美的发展带。

总之,四川、重庆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将带动成渝西昆贵大经济圈,有望顺利打造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的中国经济第四极。而川南经济区将通过建设川南港口群、川南城市群、川南产业群的协同、互补机制,充分发挥四川自贸试验区和长江上游重点临港经济开发区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内部协同机制,加快区域内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放大地区交通枢纽优势,发展成为四川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沿江经济带发展的领跑者。

参考文献

[1]许晓华,谢利萍,廖雪泓.港城互动 建设乐山临港新城[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11).

[2]廖元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范围及其经济核心区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论坛 ) ,2009(9).

[3]刘松先.论厦漳泉港口群、临港产业群与城市群的协同发展[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2).

[4]芮俊涛.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四川大学,2007.

[5]曹啸.长江上游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

[6]沈玉芳.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0(5).

[7]梁辰,王诺,佟士祺.大连临港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经济地理, 2012(8).

责任编辑:秦利民

猜你喜欢
川南发展机制
不想在你心中枯萎
川南经济区幼儿教育师资队伍问题及对策
从图像考古角度看川南石棺
川南井区测井综合评价分析
以青海河湟地区与川南临水地区传统聚落比较性初探
川南传统村落分类研究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产业链视域下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研究
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务的影响